书城政治党魂之光
8274200000078

第78章 徐彦刚“要为真理而斗争!”

徐彦刚,原名徐兴华,1907年11月11日出生于四川省开江县漆子店观音岩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1912年,刚满5周岁的徐彦刚,在父亲的关照下开始就读于家乡观音岩的私塾。由于他聪颖好学,深受启蒙教师杨秀余的器重,以优等生的资格选入开江县立高等小学读书。

1924年秋,徐彦刚圆满结束高小课程,考入重庆江北中学。在这里,他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并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他对人说:“一个人决不能庸庸碌碌地偷生,要为真理而斗争!”

1925年8月,在吴玉章、杨闇公的筹办下,中法大学在山城重庆成立。1926年,志向高远的徐彦刚考入了中法大学就读。在校学习期间,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在共产党人吴玉章、杨闇公的教育培养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由于徐彦刚在学生运动中出类拔萃,被同学推选为旅渝学生组织的理事。

1926年冬,徐彦刚自重庆到武汉,毅然投笔从戎,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在预科第六期就读。1927年2月12日,军校在武汉两湖书院正式开学。徐彦刚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毕业后入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暴动,徐彦刚所在的警卫团参加了起义。起义部队在湖南受挫后,为寻求落脚点,以保存实力,再图发展,决定向井冈山进军。9月底,部队到了永新县三湾村。徐彦刚参加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三湾改编,把秋收起义部队缩编成一个团,共七个连,把党支部建在连上。毛泽东号召大家坚定革命信心,革命一定会胜利。经过三湾改编,徐彦刚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了。10月,部队抵达宁冈后,毛泽东率部在湖南酃县进行革命活动。应袁文才的要求,他在酃县水口的工农革命军团部派徐彦刚、游雪程、陈伯钧到宁冈茅坪袁文才部工作。临行之际,毛泽东亲自同他们谈话,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到那里要好好同人家合作,搞好关系,加强部队的军事政治训练。”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徐彦刚等三人前往步云山袁文才部,开始了对袁文才部的团结改造工作。徐彦刚等不畏艰难,积极而又耐心地帮助教育袁部官兵,经过两个月的军事政治训练,使这支农民武装的政治军事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徐彦刚在袁部先后担任副连长、连长等职。

随后,毛泽东又派何长工到王佐部队帮助军政训练。

1928年2月中旬,经过改造后的袁文才部和王佐部,在宁冈大陇朱家祠正式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何长工任党代表,徐彦刚任参谋长。同年4月下旬,朱毛两军在井冈山会师,5月成立红四军,工农革命军第二团改编为第三十二团,成为红军部队,徐彦刚任该团第一营营长。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后,徐彦刚调任宁冈县赤卫大队大队长。年底又调任莲花县赤卫大队大队长。

1929年1月,湘、赣两省敌军纠集18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起了第三次联合“会剿”。井冈山失守后,徐彦刚和李灿率领突围部队与何长工部会合,他们把部队化整为零,缩小了目标,在井冈山周围的深山密林中继续坚持英勇不屈的游击斗争。

1929年4月,徐彦刚率莲花县赤卫大队返回莲花。这时,驻守在井冈山上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已陆续撤走,只剩下少数反动地主武装。为恢复割据区域,徐彦刚带领部队,协同王佐、何长工、李灿的部队,收复了井冈山上的大小五井以及宁冈、永新、莲花等县部分区域,并在根据地内深入发动群众,打土豪,除劣绅,扩大革命武装,使井冈山根据地又得到恢复和发展。

1930年初,红五军在彭德怀率领下游击湘赣边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一步扩大。为发展江西的革命形势,组建了红六军,由红五军的黄公略任军长,徐彦刚率领的莲花县赤卫大队编入红六军为第三纵队,徐彦刚任纵队长。6月,红六军和红四军、红十二军编成红一军团。7月,红六军改称红三军,徐彦刚仍任第三纵队纵队长,后任该军第九师师长。1932年3月任红三军军长。同年12月任红一军团参谋长。参加了四次反“围剿”战斗。

1933年10月,为加强湘鄂赣根据地的领导,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的指示,组成了以陈昌寿、徐彦刚为首的工作团,经过一个多月的辗转行程,于1934年1月初到达湘鄂赣省委所在地万载县仙源。陈寿昌就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徐彦刚就任湘鄂赣省军区司令员。

1934年1月底,敌人以重兵进攻仙源,仙源失守。中共湘鄂赣省委、省军区机关和红十六师向修水、铜鼓、宜丰、奉新边界转移。5月,红十六师在修水沙坪一带同强敌激战,师长高咏生不幸牺牲。红十六师转战到鄂东南进行整编,徐彦刚兼任师长,陈寿昌兼任师政委。6月间,徐彦刚和陈寿昌率领的红十六师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受严重损失,只剩下100多人。此后不久,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被敌人分割成几小块,红十六师余部被迫转入游击战争。

1934年9月,湘鄂赣省委和军区机关设在平江县的黄金洞。10月,省委召开紧急会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教训,决定重新恢复红十六师,用3个月的时间扩大红军。这时,红一方面军和湘赣苏区的红六军团都已长征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大批敌军密集湘鄂赣加紧“围剿”。11月,徐彦刚、陈寿昌率部离开平江黄金洞,转移到鄂东南活动。在通山县冷水坪宣布正式恢复红十六师,师长仍由徐彦刚兼任,方步舟任政委,部队扩大到1000人。

战斗在鄂东南的徐彦刚、陈寿昌,从报纸上了解到红一方面军已由湖南西进。为配合红一方面军的西进行动,红十六师计划由湖北崇阳、蒲圻到湖南临湘、岳阳、平江一带活动,向西南发展。转战途中,在崇阳、通城之间的老虎洞一带,与敌第二十三师两个团遭遇,激战中部队受严重损失,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陈寿昌不幸牺牲,徐彦刚身负重伤。徐彦刚受伤后,转移到平江黄金洞治伤。

1935年初,红十六师经过几个月的扩充,发展到2000余人。这时,徐彦刚已伤愈,他指挥红十六师第四十六团在通山多次歼敌,缴枪400余支。2月,他指挥红十六师第四十六团又在崇阳大源桥全歼敌军两个营,击溃敌军四个营,缴枪300余支。接着,他率部乘胜袭击高枧敌军,俘虏400余人,缴枪200余支。徐彦刚在鄂东南连获出击胜利之后,率红十六师重返平江地区。

1935年4月间,徐彦刚率领红十六师进入黄龙山、幕阜山一带活动。此时,敌第十九师陈铁侠旅两个团跟踪而至,扬言要“活捉徐彦刚,消灭红十六师”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在徐彦刚的指挥下,红十六师集中兵力在平江县虹桥伏击,一举歼灭尾追之敌一个团,击溃其另一个团,俘敌500余人,缴枪400余支。由于红十六师积极作战,连续打击敌人,牵制了敌人的兵力,策应了红一方面军的长征。红十六师在战斗中得到成长,又在湘鄂赣省委动员2500余人参军的支援下,到6月,全师已扩大到3个团和1个特务营,加上省军区机关及军区独立团,共有5000余人。

红十六师取得虹桥大捷之后,6月下旬,蒋介石调动“进剿”中央根据地的汤恩伯和樊松甫部,会同湖南军阀何键的西路军,以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的地方保安团,总共60多个团的兵力,向湘鄂赣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

为打破敌重兵“围剿”,保存红军有生力量,中共湘鄂赣省委在平江长庆召开紧急会议,徐彦刚在会上发言分析敌我形势,并提议利用敌人战线过长和立足未稳的弱点,从敌人的包围圈中打开一个缺口,实行突围。省委根据徐彦刚的建议,通过了破敌的决定,把部队分成左、中、右三路突围,向鄂东南转移。7月27日,红十六师和省委、军区机关不得不以很大的代价冲出了敌人的包围。之后,徐彦刚率领红十六师第四十六团一部,从阳新富池口乘船沿长江而下,在瑞昌县码头镇上岸时遭敌袭击。当转至赣北永修、靖安一带时,又遭敌包围。在反击作战中,部队伤亡严重,徐彦刚身负重伤。徐彦刚在与部队临别之时,把部队交给了第四十六团政委明安楼。他叮嘱明安楼:这是革命的本钱,你要把这支部队带回黄金洞,交给党,交给湘鄂赣人民,一定要把斗争坚持下去。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一定在这一带坚持斗争,你们以后来找我。第四十六团的指战员们眼含热泪,同他们朝夕相处的司令员兼师长徐彦刚依依惜别。

徐彦刚带着警卫员和卫生员离开部队,经过艰难和周折,隐蔽在永修、靖安交界的云居山。此时,敌人正加紧“围剿”和搜捕,徐彦刚的处境十分险恶。又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生活异常困苦,徐彦刚衣食无着。尽管环境如此艰险,并没有动摇徐彦刚坚定的革命信念,他坚信敌人的“围剿”注定要失败,中国革命必定要胜利。

1935年9月的一天,徐彦刚惨遭杀害。年仅28岁。

1937年6月29日,朱德在给徐彦刚烈士的弟弟徐兴蔚的信中写道:“徐彦刚同志的牺牲,为本党一重大损失”,“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939年秋,周恩来曾赞扬说:“徐彦刚是个好同志,是我军一个精明能干的高级指挥员。”1982年5月,聂荣臻元帅在一封信中也热情地称赞说:“徐彦刚是位好同志,一贯作战勇敢,工作积极,功勋卓著。”

(撰稿黄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