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
8274200000080

第80章 毛泽东的早期秘书谢唯俊

谢唯俊,字蔚青,化名废若、非若,湖南省耒阳县人。1908年10月9日出生于耒水河畔的肥田乡一个小康农家。

7岁那年,谢唯俊开始读私塾,8岁入蒋家祠堂初级小学。他酷爱学习,善于思索,能说会道,很受老师器重,连以“书香门第”著称的蒋翕琴老先生也十分赏识他。谢唯俊的父亲听到之后非常高兴,于是经常拉着谢唯俊到蒋家求教。久而久之,两老订下盟约,结成了亲家。蒋翕琴先生的长子啸青系中共湘南党的创始人之一,任教于衡阳的省立第三师范。每次放假回家,利用传授“博物学”的便利,向乡亲们传播新思想,带回《新青年》《共产主义ABC》等书,启发亲人投入革命。勤奋好学、善于思索的谢唯俊,逐步接受了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思想。

1921年,蒋啸青介绍谢唯俊进衡阳省立第三师范附小读书。三师是当时湘南地区影响较大的学校,10余县追求进步的青年荟萃于此。1921年冬,这里就建立了湘南最早的党支部——中共湖南三师支部。党以三师为基地,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附小尤其受到重视。谢唯俊一到附小,如同鱼儿得水,很快就活跃起来。他毫不畏惧地参加了“抵制仇货”的示威游行,投身于爱国学生运动。

1923年,谢唯俊考取了蒸湘中学。第二年,他被选为湘南学联代表,并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五卅”运动爆发时,他和湘南学联成员一道,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奔赴乡村,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声援工人阶级的反帝斗争。1926年,谢唯俊在蒸湘中学毕业,适逢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在湘南兴办政治讲习所,他毫不犹豫地报考应试,被录取在四队十二班学习。同年夏,经蒋啸青介绍,谢唯俊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7月,北伐军由粤入湘。随着北伐革命的不断深入,耒阳县革命形势如燎原烈火,迅速从城镇遍及乡村。谢唯俊负农运宣传员之重任,到耒阳北乡从事农民运动,与蒋啸青一道组织成立了肥田农会、码头工会。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耒阳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也随之转入低潮。为保存力量,中共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临时决定,凡色彩较浓又公开露面的党员均须转移,分散隐蔽。谢唯俊遂匿居岳父蒋翕琴家。在白色恐怖的严重威胁下,谢唯俊仍以坚定的革命信念,积极地活动于耒阳北乡下四团牛志冲一带,联络骨干,发展党员,很快建立起中共肥田支部。嗣后,他领导当地革命群众秘密组织了游击小组,提出“先捉自首自新,后捉土豪劣绅,打倒封建军阀,再捉挨户团丁”的口号,以梭镖、鸟铳等武器,不断打击敌人。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部来到湘南。湘南特委通过宜章、郴县党组织,迅速派人与朱德、陈毅部队取得联系,进一步布置年关斗争。宜章暴动后,湘南10余县工农大众揭竿而起,积极响应。耒阳各级群众组织普遍恢复和建立,农民赤卫队迅速建立和发展。谢唯俊在北乡将原游击小组扩大为赤卫队,和蒋啸青一道发动和组织北乡广大工农群众举行肥田暴动。

2月16日,朱德率部攻进耒阳县城,谢唯俊参加了中共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举行的欢迎大会。以刘泰为主席的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谢唯俊以县委特派员身份,负责耒阳北乡新市街及江头一带的政治、军事领导工作,发动和领导广大工农群众再次向当地的豪绅地主等反动势力展开攻击,有力地配合了工农革命军抗击来自衡阳的桂系军阀李宜煊师的反扑。3月下旬,朱德率湘南暴动后的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国民党军在挨户团的带领下,包围了永吉圩。这时,谢唯俊正在永吉圩向赶集的群众讲演。危急关头,他镇定自若,迅速烧毁文件,率领农军同敌人激战。后在群众的掩护下,且战且退,从万圣庵渡河到姐姐家,再由枫冲经高滩龙庙过耒水,尾随朱德、陈毅部队上了井冈山。

1929年1月,红四军撤离井冈山向赣南进军,转战于赣南、闽南。期间,谢唯俊任红四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1930年1月初,为了粉碎闽粤赣敌人的三省“会剿”,前委决定红四军再次离开闽西,回师赣南,打乱三省敌军的军事部署,相机消灭敌人,发展新的根据地。红四军各纵队在东韶胜利会师后,分兵游击赣南,以摧枯拉朽之势,挺进吉安地区,袭扰赣州之敌,继而东转于都,向瑞金、汀州、会昌之线发展。3月中旬,红四军继续向南进击,赣西南各红色区域迅速连成一片,工农民主政府宣告成立。地方政权的建立,急需一批富有经验的干部去充实领导。谢唯俊被派到赣西南协助工作,赣西南特委成立时,谢唯俊当选为特委委员;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又当选为苏维埃政府委员。

1930年“二七”会议后,身为赣西南特委委员、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委员的谢唯俊,积极宣传和贯彻执行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正确政策。使赣西南苏区各方面工作进展很快,人民群众的觉悟普遍提高,踊跃参军参战,人民武装力量也迅速发展起来。

1931年1月,谢唯俊任赣西南特区委东路分委书记,同年6月,任湘赣省的赣东特委书记。1932年7月任红军新编独立第五师师长,在中央苏区参加反“围剿”战争。

1933年3月,反“罗明路线”之风刮到了江西。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委书记、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邓小平,公略中心县委书记毛泽覃(1933年2月任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长),江西军区二分区司令员兼独立第五师师长谢唯俊,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古柏,四人被称为“毛派”,受到错误批判。

4月16日至22日,在中共临时中央的督促下,中共江西省委召开会议,批评“江西罗明路线”,指责江西有“三个怪”障碍了工作的开展,即所谓的“江西罗明路线”“自由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提出所谓“邓、毛、谢、古小组织”,是“罗明路线在江西的创造者,同时是反党的派别和小组织的领袖”,并对他们进行批判与斗争。5月5日,中共苏区中央局批准了以“江西省委”的名义作出的《对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四同志二次申明书的决议》。邓小平不仅职务被撤销,还给予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派到边远的乐安县属的南村区委当巡视员。毛泽覃劳动了一段时间,调到苏区互济总会当宣传部长,这是一个闲差,没什么事干,后来李维汉将他调到中央组织局工作。古柏被给予“最后严重警告”处分,撤职“改造”了一段时间,分配到会昌县任扩红突击队长。谢唯俊被调到地方参加突击队,挖工事,抬担架,后在乐安县当一般干部,长征前夕才调到红军大学学习。

反“江西罗明路线”直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出发时才结束。1934年10月,谢唯俊随中革军委出发长征。到达贵州以前,他被编在军委第二纵队地方干部队。遵义会议后,谢唯俊调任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秘书,协助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李维汉工作。

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苏区的西大门吴起镇以后,中央率主力红军东进,决定留支队长谢唯俊和支队副李坚真等在吴起镇一带剿匪。同时成立三边(安边、定边、靖边)特委,巩固后方。任命谢唯俊为三边特委书记兼三边剿匪总指挥,李坚真为三边剿匪副总指挥。

11月的一天,突然接到土匪包围了保安的消息。谢唯俊立即率部向保安进军。但狡猾的土匪已经闻风而逃了。谢唯俊当即决定,李坚真带一连人和保安游击队向东搜索敌人,自己带300人左右往靖边县城追赶。

谢唯俊率部在天黑前赶到了沙洼沟,这里是靖边县委秘密驻地。谢唯俊找到了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阴云山,在县苏维埃政府的配合下,很快组建了三边特委机关。

当时的陕北,因为肃反扩大化,当地的情况变得非常复杂,既有国民党部队,又有地方土匪,还有反动的“哥老会”,它们互相勾结,进攻、骚扰红军。11月27日,暗中通敌的靖边县游击支队连长宗文耀、金林,引领大队敌人连夜悄悄向三边特委驻地扑来。

这天凌晨,天还没有大亮,沉睡中的沙洼沟突然枪声大作。谢唯俊冲出窑洞,带领全体干部战士向外突击。由于敌人熟悉地形,很快就把沙洼沟的出入口全部堵死了。谢唯俊只得指挥部队交替掩护往高山上撤。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敌人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

在这前有强敌、后临悬崖的危急时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谢唯俊命令阴云山组织部队,用绑腿结绳攀崖而下,自己返身组织抵抗,掩护突围。

敌人的进攻一次一次被打退,英勇不屈的战士也一个个地倒下了。夜幕降临的时候,山上只剩下靖边县委和三边特委领导以及雪珠、姚小山、陈铁匠等20多人。

谢唯俊招呼大家趁着夜色突围,但刚走的两个战士很快就回来了。原来敌人发现了突围的路线,已经把悬崖下的通道封死了。

大家默默地看着自己的总指挥。谢唯俊轻声地激励大家:“同志们!最后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们要战斗到底,决不做敌人的俘虏!”

穷凶极恶的敌人又一次发起了进攻,又一批战士牺牲了。阵地上只剩下雪珠和谢唯俊,而谢唯俊也被炮弹炸断了手臂,失去了知觉。敌人端着刺刀扑上山来,狂呼乱叫“抓活的!”雪珠抱起谢唯俊,高呼“红军万岁!”翻身滚下悬崖,壮烈牺牲。

(撰稿肖居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