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
8274200000084

第84章 郭滴人“点点滴滴为人民”

郭滴人,原名郭尚宾,1907年12月8日生于福建省龙岩县湖洋乡。早年在厦门集美学校读书,后在龙岩新积山小学任教。

当时,统治龙岩的北洋军阀赖世璜与地方豪绅相勾结,强迫农民腾出一半土地种植鸦片,规定每亩征收鸦片捐大洋12元,种子费大洋5角,不种或歉收的,均不得减免,农民怨声载道。对此,郭滴人挺身而出,组织龙岩各校教师,发动学生和农民手持“种烟必拔,包捐必杀”的纸旗,在龙岩的湖洋、赤水、石牌前等乡进行抗烟示威。军阀到处张贴所谓“煽动抗种鸦片烟者,予以军法惩处”的告示,郭滴人等毫不畏惧,坚持斗争。在龙门圩召开的群众大会上,郭滴人义正词严、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指出鸦片的种种危害,揭露军阀豪绅狼狈为奸、迫害农民群众的罪行:“……军队要饷款应由有钱人及业主(地主)负担,但他们有权有势,自己不出钱,勾结军队,强迫我们农民种烟。他们还要包收捐税,从中取利,剥削农民。”号召大家奋起抗争。这次斗争,声势浩大,震动了整个龙岩,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强大威力,粉碎了军阀逼种鸦片、勒索民众的阴谋。《岩声》报也为此发表了题为《湖邦社反对种烟的声浪》一文,支持这一正义行动。

同时,郭滴人与陈庆隆(陈子彬)在龙岩西陂、东肖、附城、江山、湖邦、大池、小池等地向农民宣传海陆丰农民斗争经验,揭露地主剥削农民的行径,提出组织农会,宣传“二五减租”。在尖锐的减租减息斗争中,郭滴人对国民党右派人物散布的所谓“农民的本分就是种田”,农民“只要不妄动,有什么困难,地主是会怜悯你们的,也会帮助你们的”等谬论,予以有力的驳斥,指出:“农民整天辛苦耕作,吃不饱,穿不暖,卖子借债过日子;地主不劳动,手白脚嫩,作威作福。到底是地主养活农民,还是农民养活地主?”这次斗争,激发了农民群众的斗争热情。

为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郭滴人常以农民的痛苦生活为题材,编写山歌进行阶级教育,激励农民群众的斗志。同时,也常向乡人讲述古代农民起义的故事,向贫苦农民宣讲革命道理。例如,用“石灰、泥和沙分开时没作用,用水拌和起来成三合土,砌墙建屋非它不可;一两根筷子一拗就断,一把筷子任扭不断”的形象通俗的比喻,启发农民群众的阶级觉悟,从而团结了一批革命知识分子和贫苦农民,被大家称为农民的“贴心人”。

为探索革命真理,寻求深入开展农民运动的道理,1926年春,郭滴人进入广州农讲所学习。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期间,他经常深入农村调查农民协会及农民自卫军的组织、活动情况,将那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提出来与同学探讨,并直接向毛泽东请教。回乡后,他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与陈庆隆等人领导了闽西农民运动,创办农民运动宣传人员养成所,培养了农运干部,吸收进步青年入党,使他们成为农民运动的骨干。

为发展农运,郭滴人等先后在龙岩考塘、湖洋、后田等地传播马列主义,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党组织。他亲手组织建立了湖洋乡农民协会,尔后又陆续建立了各区乡农民协会以及城区各行工会。由他指导组建的省立第九中学学生会,后来成为暴动的一个重要据点。

1927年4月5日龙岩事变后,农民运动转入低潮,郭滴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他深入穷乡僻壤,宣传发动贫苦农民开展革命斗争。他走乡串村,召集农民协会中觉悟高、斗争坚决的积极分子促膝谈心。 通过大量的宣传组织活动,得到了农民群众的信赖和保护。仅两三个月,他就在龙岩东肖后田、曹溪董邦、石粉、西陂黄竹坑、张白土、湖邦、小池、江山等地农村,先后建立起了秘密农会。同时,他还与永定、上杭党的领导人密切联系,研究斗争策略,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全县农协会员很快就达10万人之多,许多地区都建立起了党支部、秘密农会、公开农会三套组织,党的组织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1927年秋,闽南军阀陈国辉驻扎龙岩后,即与地方反动势力相勾结,企图扑灭革命。郭滴人在群众大会上声讨陈国辉及其走狗欺压工农的劣迹,明确指出陈国辉初来就这样残酷地剥削压迫农民,是由于有本地土豪劣绅做帮凶。并组织起愤怒的农民捣毁了劣绅林尚轩、林树宏的住宅,引发了龙岩城镇暴动。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及开展斗争的需要,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时任中共龙岩县委组织部部长的郭滴人与邓子恢等在继续领导后田农民向地主展开“二五减租”、向族长清算公款的斗争取得胜利后,又在村里开办了青年夜校和青年国术馆。郭滴人亲自讲课指导,讲述武装斗争的重要意义,让青年农民获得一定的政治、军事常识。为巩固发展组织,他特别注意在贫雇农中发展党员,在后田建立了党支部,使当地的农运迅速开展。

1928年春节过后,粮价大涨。后田农会为保障农民生活,做出了限制粮价、禁粮出境的决定。为此,农会与豪绅地主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化。郭滴人等领导的龙岩县委和后田党支部感到发动武装暴动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实行武装暴动。3月4日晚,借地主准备做“关帝福”之机,农民武装埋伏在进入宴席堂的路旁,打死地主狗腿子陈北瑞,缴获地主的全部武器,并连夜召开群众大会,揭露地主的阴谋和罪行,当众烧毁田契、借约。郭滴人代表龙岩县委庄严宣布:从此田租不交,旧债不还,田地由农民分配。第二天,又组织暴动队员将地主的1000多桶粮食分给贫苦农民,没收了族长掌管的公款。之后,郭滴人与邓子恢等迅速带领农民武装上山,建立起闽西第一支游击队,使它成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一支劲旅。

后田暴动打响了党领导龙岩人民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闽西土地革命的先声,它标志着闽西革命从此走上武装斗争的新阶段,为以后实行工农专政、建立革命根据地开辟了道路。

1928年4月,郭滴人任中共龙岩县委书记,主持领导全县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农运、工运进一步开展,全区乡党支部、秘密农会日臻完善巩固。

1929年5月,在红四军即将入闽前夕,根据特委指示,郭滴人和县委的同志紧张地进行全县总暴动的部署,并分头与各乡党支部研究扩大武装、组织暴动等问题。从1929年5月22日至6月19日,郭滴人等率领地方武装先后三次策应红四军顺利地攻下龙岩城,全歼了城内军阀陈国辉的主力2000余人。

1929年9月,郭滴人被选为龙岩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0年6月任闽西红二十军第一纵队政委,同年7月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同年9月任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部长。1932年3月被选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兼文化部部长,10月任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1934年进中央党校学习。同年10月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先后任中共陕北省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局(西北中央局)组织部干部科科长。1936年11月18日在陕西省志丹县病逝。

《党中央1936年11月悼念郭滴人之悼词》中指出:郭滴人是“中国农民的优秀干部”。他是闽西党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邓子恢对他光辉的一生曾做过这样的评价:“郭滴人同志,他为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走完了他的光辉一生。他战斗的一生为闽西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榜样,永远受到闽西人民的尊敬和纪念。”郭滴人一生为人民,点点滴滴奉献给了人民。

(撰稿刘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