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
8274200000097

第97章 “工人队伍里培养出来的领袖”邓发

邓发,原名邓元钊,字建钊,我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之一。1906年3月7日出生在广东省云浮县(今云浮市)一个农民家庭。初小毕业后因家贫辍学,14岁就到广州、香港等地打工。1921年,先后在香港太古船坞和英国驻港兵舰上当工人,并参加了香港海员工会。在他结识海员工人领袖苏兆征后,开始接受革命思想,投身工人运动。先后参加了1922年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和1925年的省港大罢工,在工人中进行演说鼓动,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也开始显示自己的领导才能。这两次著名的大罢工为中国工人运动培养造就了一批骨干分子,邓发以其出色的表现,成为从海员工人队伍中走出的最光亮的楷模之一。

1925年10月,邓发由苏兆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立下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志向。1926年,他积极参加支援北伐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广州起义,任工人赤卫队第四联队队长兼第五区副指挥,身先士卒,带领工人同敌人浴血奋战。1928年,邓发转移到香港,从事地下工作,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南方办事处代表、香港工代会主席兼党团书记、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等。1929年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和香港市委书记。他来往于香港、广州两地,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不顾个人安危,多方奔走,努力恢复被敌人破坏的党和工会组织,深入工人群众,领导进行各种斗争。

1930年9月,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年底赴闽西工作,任中共闽粤赣边特区委、闽粤赣边临时省委书记兼军委主席,闽粤赣边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1931年7月,从闽粤赣边苏区来到赣南苏区的瑞金,接替王稼祥兼任的中共苏区中央局政治保卫处处长。同年11月“一苏大会”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兼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他肩负起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以及后来保卫党中央)的重任。他从全面组建保卫机构入手,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苏区各省、县和红军各军团、军(或师)陆续建立起政治保卫局分局。保卫局下属各部门负责人李克农、胡底、李一氓、欧阳毅以及中革军委分局钱壮飞等,都是具有丰富对敌斗争经验的红军干部或特科干部。他们很多人长期从事安全保卫工作,有的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安全部门的领导人和骨干。

1934年1月在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上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0月参加长征,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野战纵队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中央纵队第一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陕甘支队第三纵队政治委员。1935年1月,他参加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在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时刻,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起了积极的作用。长征到达陕北后,邓发被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7年初,奉命以中共代表身份赴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并成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之一。在苏联,他经常应邀作报告、开讲座,包括到列宁大学讲授《中国工人运动》《中国现代革命史》和《哲学》等课程,介绍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运动和工农红军的情况,对共产国际和苏联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实际情况起了重要作用。同年9月回国,后接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从新疆回到中央工作后,1940年被任命为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1941年底调任中央党校校长,1943年3月任中央民众运动委员会书记。1944年5月参加中共六届七中全会,成为中共中央七大准备委员会的25名委员之一。

邓发在中央党校校长任上,为党的建设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亲自讲授党的建设和职工运动史等课程。他的讲课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结合自身的革命工作经历,材料丰富,事例生动,给学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后,邓发努力贯彻中央精神,使中央党校的教学与整风相适应。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抗日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开始迈入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工人运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广大的根据地范围内,工人已经获得解放,并且确立了政治上的地位,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的支柱。邓发在先后任职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和民众运动委员会书记期间,主持创办《中国工人》月刊。他致力于对根据地职工运动的指导,并坚决贯彻党的以生产为中心的工会工作方针,组织制定正确的劳动政策,明确提出职工会应当成为民主政权的有力支柱。他关于新民主主义工业建设和工人运动的主张,对根据地开展工业建设和职工运动起了积极作用。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他呕心沥血,以埋头苦干、不知疲倦的精神,整月整月地住在工厂,亲自搞调查、抓典型、总结经验,领导边区工人在工业战线上创造出辉煌的业绩,有力地推动了根据地工人运动和经济建设、生产事业的发展,为边区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1945年4月,邓发被推选为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同年10月,他作为中国解放区90万工人的唯一代表,出席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工会联合会成立大会。他登上大会讲坛,代表中国工人阶级作热情洋溢的演说,介绍中国解放区工人的组织、生产、斗争、活动等情况,提出包括建立一个和平、团结、民主的新中国等主张在内的战后中国工人运动八项主张,令与会各国代表耳目一新,并得到他们的热烈支持。他的发言提高了中国工人阶级在国际上的地位,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会上,他当选为世界工联候补委员兼理事。回国后,他在国统区的上海、重庆等地,又为中国工会组织的统一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而奔走忙碌。

1946年4月8日,邓发和王若飞、秦邦宪、叶挺等乘飞机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飞机在山西兴县境内的黑茶山撞山坠毁,机上人员不幸全部罹难,史称“四八烈士”。

邓发是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领袖,我们党安全保卫工作的开拓者之一,他的一生,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被周恩来称为“工人队伍里培养出来的领袖”。

(撰稿罗庆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