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狙击涨停板
8306100000022

第22章 成本均线有什么作用

移动平均线(MA)是以道·琼斯的“平均成本概念”为理论基础,采用统计学中“移动平均”的原理,将一段时期内的股票价格平均值连成曲线,用来显示股价的历史波动情况,进而反映股价指数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分析方法。它是道氏理论的形象化表述。

移动平均线定义:“平均”是指最近n天收市价格的算术平均线;“移动”是指我们在计算中,始终采用最近n天的价格数据。因此,被平均的数组最近n天的收市价格随着新的交易日的更迭,逐日向前推移。在我们计算移动平均值时,通常采用最近n天的收市价格。我们把新的收市价格逐日地加入数组,而往前倒数的第n 1个收市价则被剔去。然后,再把新的总和除以n,就得到了新的一天的平均值n天平均值。

计算公式:

MA=(C1 C2 C3 …… Cn)/N

C:某日收盘价

N:移动平均周期

移动平均线依计算周期分为短期(如5日、10日)、中期(如30日)和长期(如60日、120日)移动平均线。

移动平均线依算法分为算术移动平均线、线型加权移动平均线、阶梯形移动平均线、平滑移动平均线等多种,最为常用的是下面介绍的算术移动平均线。

所谓移动平均,首先是算术平均数,如1到10十个数字,其平均数便是5.5;而移动则意味着这十个数字的变动。假如第一组是1到10,第二组变动成2到11,第三组又变为3到12,那么,这三组平均数各不相同。而这些不同的平均数的集合,便统称为移动平均数。

举例说明:某股连续十个交易日收盘价分别为:(单位:元)

8.15、8.07、8.84、8.10、8.40、9.10、9.20、9.10、8.95、8.70

以五天短期均线为例:

第五天均值=(8.15 8.07 8.84 8.10 8.40)/5=8.31

第六天均值=(8.07 8.84 8.10 8.40 9.10)/5=8.50

第七天均值=(8.84 8.10 8.40 9.10 9.20)/5=8.73

第八天均值=(8.10 8.40 9.10 9.20 9.10)/5=8.78

第九天均值=(8.40 9.10 9.20 9.10 8.95)/5=8.95

第十天均值=(9.10 9.20 9.10 8.95 8.70)/5=9.01

将上述数据在图表中相连成线,就形成了以五天为基期的均线。

1.移动平均线所表示的意义

(1)上升行情初期,短期移动平均线从下向上突破中长期移动平均线,形成的交叉叫黄金交叉。

预示股价将上涨:黄色的5日均线上穿紫色的10日均线形成的交叉;10日均线上穿绿色的30日均线形成的交叉均为黄金交叉。

(2)当短期移动平均线向下跌破中长期移动平均线形成的交叉叫做死亡交叉。预示股价将下跌。黄色的5日均线下穿紫色的10日均线形成的交叉;10日均线下穿绿色的30日均线形成的交叉均为死亡交叉。

(3)在上升行情进入稳定期,5日、10日、30日移动平均线从上而下依次顺序排列,向右上方移动,称为多头排列。预示股价将大幅上涨。

(4)在下跌行情中,5日、10日、30日移动平均线自下而上依次顺序排列,向右下方移动,称为空头排列,预示股价将大幅下跌。

(5)在上升行情中,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走多头排列的均线可视为多方的防线;当股价回档至移动平均线附近,各条移动平均线依次产生支撑力量,买盘入场推动股价再度上升,这就是移动平均线的助涨作用。

(6)在下跌行情中,股价在移动平均线的下方,呈空头排列的移动平均线可以视为空方的防线,当股价反弹到移动平均线附近时,便会遇到阻力,卖盘涌出,促使股价进一步下跌,这就是移动平均线的助跌作用。

(7)移动平均线由上升转为下降出现最高点,和由下降转为上升出现最低点时,是移动平均线的转折点。预示股价走势将发生反转。

移动平均线的重要性在于能给人们指出趋势运行的特征和性质,从不同的交叉点可以看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移动平均线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的滞后性。

移动平均线的交叉点是在K线反转形态几天后才会出现的,这时候K线的长阳拉升或涨停已经完成,此时即使出现了金叉也是在股价大幅上涨以后,此时买入,会增加买入成本,同样的,股价下跌一定时间后,移动平均线才会出现死叉,此时再卖出,利润也就少了一大截。

正是因为移动平均线存在这样的滞后性,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实战中考虑成本均线,因为成本均线才是我们购入成本的实际体现,通过与股价K线的对比,它能给我们提高重要的参考作用。

成本均线(CYC)在计算中考虑了成交量的作用,可以真实的反应最后的持股人的成本。CYC指标分5日、13日、34日及无穷(绝对)四条线,前三条线为市场交易中大盘或某只个股最近该日内买入股票者的平均建仓成本,无穷线是大盘或某只个股所有持筹者的平均建仓成本。

该线还分日线、周线及月线。5日、13日、34日成本均线分别代表5日、13日、34日的市场平均建仓成本。如某日13日成本均线为10.2元,表示13日以来买入该支股票的人平均成本为10.2元。无限长的成本均线则表示市场上所有的股票的平均建仓成本。成本均线比用移动平均线作为一段时间的平均成本要准确,所以比移动均线的表现要好。比如,成本均线的多头或空头排列相当稳定,在行情没有反转之前,出现的假交叉要比移动均线少得多;成本均线表现出明显的支撑和压力作用,尤其是34日成本均线和无穷成本均线,其支撑压力作用更为明显。

成本均线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无穷成本均线,它是市场牛熊的重要分水岭,股价在此之上,市场在玩追涨游戏,是牛市;股价在此之下,市场在玩割肉游戏,是熊市。无穷成本均线的速率相当稳定,相比之下,有限时间的移动均线都有随行情波动不够稳定的特点。无穷成本均线的支撑和压力作用很显著,在熊市中可以明显看到无穷成本均线构成了一次一次反弹的高点,直到它最终被一轮有力的带量上涨突破,才宣告熊市结束。在牛市中,无穷成本均线很难被短期回调打穿,成为明显的支撑;而当股价最终跌破这条线的时候则常常是最后的出逃机会,必须立刻倾仓。因为此线之下支撑力量顿减,一旦突破会有一段较快的下跌,而且以后无穷成本均线将开始发挥压力作用,熊市会延续相当一段时间,所以可以把无穷成本均线作为最后的止损线。如果以向上突破成本均线为买入信号,以向下突破成本均线为卖出信号,则获利为持股期间成本抬高的部分,这是一个较温和的获利。

34日成本均线也有较好的支撑和压力作用,中等力度的回调一般都无法突破34日成本均线。短期成本均线随价格波动比较明显,支撑和压力作用减弱,但比较起来仍比同时间的移动均线的表现好。

2.成本均线的形态特点

(1)短期成本均线在上,长期成本均线在下称多头排列,反之为空头排列。

(2)成本均线的多头及空头排列都相当稳定,在行情真正反转之前,假交叉要比移动均线少得多。

3.成本均线的主要作用

(1)区别大盘的牛、熊市。

(2)跟据主力在成本均线之上或成本均线之下吸货,判断后市行情发展的缓、急程度。

(3)预测股价上涨或下跌过程中的压力或支撑位。

(4)区别主力震仓、整理或出货。

(5)上升过程中,指示升后下跌的止损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