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跑赢通胀:通货膨胀下的理财之道
8313600000078

第78章 看病——健康不是“买”来的

“看病贵”,本来就是老百姓生活中面临的大问题,尤其是在当今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更是如此,很多人认为那些大医院就是给有钱人开的,没钱趁早别进去。可是生病后不上医院怎么办?死扛着,身体迟早会出事。会花钱、才能会赚钱,身体健康了,才更有精力去赚钱。所以说,生了病还是得到医院去,只是在花钱的时候要多动脑子,多给自己算算账。

张军是一家电脑销售公司的普通职员,由于单位没有给他上医疗保险,他每次生病的时候都会以自己年轻体壮为由而不去医院诊治,通常情况下,他熬几天也就好起来了。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他就会去小门诊买点药。

有一次他感冒了,病情很严重。他先从药店买了些药,但仍不见好转。几天没上班,单位的同事小王劝他到医院就诊。可是张军说:“根本不敢上医院,一去看病,这个月就没有吃饭的钱了。”小王告诉张军,他的担心是多余的,然后就向张军传授了一些到医院看病的窍门。张军听了之后,便在小王的陪同下去了医院。结果如小王所说,没花多少钱就药到病除了。现代人本来就面对着巨大的生活压力,通货膨胀更是使得人们为了挣钱忽视了自己身体的健康,于是使得身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如果不当回事,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的身体,想赚钱简直是天方夜谭。会花钱等于会赚钱。虽然到医院看病有些贵,但是小王的“看病经”却让张军不再担心。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小王看病省钱的诀窍。

1.初诊挂普通号

很多病人都觉得专家对病情的诊断更为准确,因此一到医院就挂专家号。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初诊时没有必要挂专家号,因为初诊的时候往往都要去做相应的血液、尿液等检查,然后才能作出诊断。如果是疑难病或者需要复诊时,可以挂专家号。

2.将疾病消除在萌芽状态

疾病也有一个从小病发展到大病的过程。小病不仅容易治疗,而且治疗的方法、程序也要简单得多,费用自然也少得多。因此,大家要在卖力赚钱的同时关注自己的身体,及时发现身体中的小毛病,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3.考察医院等级

三级医院比一、二级医院的运营成本要高得多,因而费用也要高很多。事实上,一、二级医院也完全有能力治疗日常的疾病,而且由于医院就诊的病人相对三级医院要少,也可以节省病人挂号、排队的时间。所以如果发生了感冒发烧、皮肤过敏之类的小病,完全可以到一、二级医院治疗。

4.病历随身带

很多患者去医院看病,总是不习惯带上病历,结果每次都要花钱再买一本。这不仅浪费了金钱,也丧失了原来病历上关于患者之前的检查结果及用药情况的记录。另外,以前做过的检查,现在还需要再做一次,也造成了时间和金钱的不必要浪费。

5.多用常用药

医院药品分为两类:一种是“甲类目录”药品,是指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另一种是“乙类目录”药品,是指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目录价格高的药品。

很多人认为一些新药、高价药的治疗效果好。其实这并不符合药理学家对“好药”的定义。药理学家认为,疗效确切、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小、相对价格低廉且便于使用的药才是“好药”。因此我们要尽量选择那些性能稳定的常用药品。

另外,医院药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市场药房中的价格。所以若非必须,我们可以拿着医生的处方,去市场上的药房购买药品。这样既不会影响治疗效果,也能节省开支。

6.和医生讲明自己的情况

如果经济状况不佳,不妨直接将情况告诉医生,医生往往会在不影响疗效的基础上为你安排一些相对便宜的药品,也能达到节省开支的目的。

阅读点睛: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看病舍不得花钱是消费的误区,看病时不会省钱是不会理财的表现,健康不是“买”来的,该花的钱不能省,能省的钱不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