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独妻策,倾城花嫁
8320700001056

第1056章 再见徐氏(1)

慕容恒道:“已令二管家在王府选人,后日由秦虎带人前往黄峰谷。父皇收到了密函,定会派人督促此事。”

他便细细讲了自己在黄峰谷拣石头的事,而二安子无意间踹飞一枚石头,与另一个石头相撞,竟无意间发现了石头内的玉。

温彩道:“石头运输麻烦,不如制成玉器,你与父皇讨一些制作玉器的匠人。”她倒吸了一口气,手落在腹部。

慕容恒则是望着她的肚子,用手轻抚:“他又在拳打脚踢了?”

“正在里头练武功。”

慕容恒笑了起来。“我想在黄峰谷附近建一个镇子,我了解了一下,那地方离最近的镇子也要二十里路,太远了,还是在离谷口三里处建一个新镇子好,这样一来也方便。”

夫妻一商量,各自忙开了。

温彩忙着来年种苞米、土豆的事,西北的土壤不适合棉花生长,但她总得有一个证实这点的证据,所以明年还是要装作种种棉花,要是不成就放弃,但苞米、土豆是一定要种,这些作物原就适合西北,尤其是土豆更要大范围的推广。

因慕容恒要试种田,肃州知州一口气给了五千亩,而这原因,温彩发出话,来年要招募二百名学徒,而他所需的种子也通过镖局从京城送来。因路途遥远,苞米种子好说,土豆运输却艰难了许多,路上又怕碰坏了,运了几个月,王府地窖也没装满,倒是苞米种子却已绰绰有余了。

温彩带来的庄头已分派到田庄,开始各自忙碌,为明年的事做出预备。

秦虎领着一支由小厮、护卫组成的二十多人队伍离开了肃州,他们要在黄峰谷外建一座小镇,而二管家会按时派人送去所需粮食、用度等。

人多力量大,二十多人到了黄峰谷外,最难的就是水源,解决不了水源问题,就很难成功建立小镇,必须要在一个水源充足的地方才能建设小镇。

年节前,秦虎终于在离黄峰谷四里外的地方挖掘出水井,虽井水略为苦涩,却是解决了吃水问题,之后又陆续挖掘了两口水井,决定将小镇建在此处,拿了王府幕僚设计的小镇草图,带着人修建房屋。

而另一拨人则在黄峰谷内建起了房屋,在房屋里居住了下来,每日的吃水则要从四里外的镇上用马运过来。

皇帝接到慕容恒的密函后,大喜,当即召了左右丞相、工部、户部、刑部尚书商议,户部尚书一听说朝廷找到了一个玉矿立时满脸喜色。又听皇帝说玉矿不小,眼睛透亮,出谋划策一番,甚至早早举荐了官员。

户部是个油水部门,若国库没银子,这户部就等同虚设,现在听说有一处玉矿,那就意味着国库多了一笔银子。

工部尚书则是选择工匠,而刑部则提议将一批朝廷囚犯送往玉矿做苦役,让他们给朝廷挖玉……

转眼间,就到了年节。

肃州雍王府一片忙碌,温彩在肃州开的百货行也开业了,不如京城的货物齐全,但却较其他杂货铺等品种齐全,开业第一天吸引了无数的宾客。

正月初二一过,肃州城内的官太太们携着厚礼登门拜访,温彩因有孕在身,应酬上几句,官太太便告辞离去。

正月初五有人来访。这次来的不是别人,而是肃州卫军所庞大人的妻子徐氏,没错,正是被温青休掉的徐氏。

徐氏穿着一袭紫色茧绸,身后跟着一个丫头,人黑了,壮了,脸上抹了脂粉儿,头上插着几支金灿灿的钗子、银晃晃的簪花,那簪花制成了如纸片一般轻薄的碎片,似槐花状,由几十内细碎的槐花簇成酒蛊大小的一团的簪花,摇摇曳曳,给满是暴发户的头上增添了两分活泼,只是这金银相交,晃得人眼花,又多了几分俗气。

与徐氏一起来的,还有另两位肃州卫军所武官的妻子。

慕容恒封地肃州,他就是肃州的王,在这地界的文武官员,他都可以管。

“肃州卫军所副将庞大山之妻徐氏(主将安长寿之妻白氏、副将谭大同之妻关氏)拜见雍王妃,给雍王妃请安!”

温彩道:“三位太太请进!”

三人身后跪着同来的的下人婆子。

徐氏微愣:好熟悉的声音!她抬头一望,待看清是温彩时,更是吓了一跳,她昔日离开京城,那时温彩还未与慕容恒订亲,转眼已过两载余。

温彩又道:“雪雁,带同来的下人去厢房花厅里吃茶用点心。”

雪雁应声“是”,叫了陪太太们来的下人去了厢房。

几个丫头鱼贯而入,摆上了茶点、饯果等物。

徐氏按捺住怦怦乱跳的心,她怎么也没想到,会是在这里见到温彩,她以为已经忘记的过去,似又被人惊醒。她有什么不安的,现在她也生了一个儿子。

安太太道:“这是我家将军送给雍王府的礼物,还请殿下与王妃笑讷。”

温彩微微点了一下头,双双接过锦盒,启开看了一眼,里头是一对翡翠镯子,又有几张银票。“安太太有心了。”

谭太太道:“这是我家谭副将军孝敬雍王与王妃的礼物。”

双双接过,依旧打开给温彩瞧了一眼。

然后就是徐氏,她看到了安太太、谭太太备的礼物,略有些底气不足,“这是我家庞副将孝敬雍王与王妃的礼物,请笑讷。”

温彩启开盒子,扫了一眼,依旧是微微点头。“安太太、谭太太可是西北人氏?”

安太太笑道:“臣妇是肃州河畔县人氏,家父姓白。”

河畔县白家,在当地也算是大族。

温彩道:“明春,本王妃要在雍王府名下的良田里招募农技学徒,你们家可有后生应选?”

安太太道:“此乃福泽肃州百姓的大事,族里有十几人报了名,只等明年雍王府的人前去挑选。”

谭太太道:“臣妇与夫君皆不是肃州人氏,却已在肃州生活了十余年,家里也置了些田地庄子,从庄子上挑了三个小厮应选,还请王妃莫要嫌弃。”

温彩颔首道:“不嫌弃,无论是家中下人还是寻常百姓,寻得种植技术,也是一件好事。”

现在,整个肃州百姓都在议论这学种植苞米、土豆的事,今春的时候朝廷发了邸报,各地官员都颇是关注,这也是各地官员派人前去京城礼聘种植能人、能手的原因,谁都想在这当口表现出自己的政绩。

徐氏在一边忍耐不住,接过话道:“臣妇在肃州置有八百亩良田庄子,也……也想派两名小厮学种植技术,还望王妃不弃。”

双双见到徐氏,也先是微惊,很快就恢复神色。

现在的徐氏,虽也是官太太,又哪里与京城的梁氏过的日子相比,但一个被休弃的妇人还能嫁得如此体面,也算是世间少有。

徐氏照着安、谭二位太太的话说,虽是同样的,却不突兀,相较之下比二位官太太略显笨拙。

温彩道:“只要他们通过应选,雍王府定会一视同仁。就算明春通不过,但后春、大后春还会有同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