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独妻策,倾城花嫁
8320700000931

第931章 殿试(3)

这就是说梁秋阳与吴小姐已经开始议亲了,通常两家互通八字便是心下有意。

以温彩对梁老太太的了解,这么大的事,梁老太太一定会询问梁秋阳的意思,唯有梁秋阳认同这段亲事,梁老太太才会把梁秋阳的八字给吴先生。

五郡主喜欢梁秋阳,却是晚了一步,早有人占据了梁秋阳的心,只能微感遗憾。

温彩道:“嫂嫂,瑞王府许会去提亲,梁家还得想好应对之策。”

瑞王府可不是寻常人家,只有处理好了,才能两家满意,一个不慎开罪了瑞王府,对梁秋阳将来的仕途也会有影响,毕竟五郡主也是骄傲的皇家贵女。

温彩又道:“嫂嫂,你好好休养,我这就回府了。”她过府来,原就是有两件事:一件是明儿殿试考题;二就是五郡主的事。

梁氏对碧柳道:“送雍王妃!”压低嗓门道:“回来的时候把梁二爷请来。”

碧柳应声,将温彩送出二门,又折道去了书房,远远地就听到书房里有人在争辩吏治问题,听声音像是温家二房的温红。

小厮通禀了一声,梁秋阳随碧柳到了桂院。

因产妇内室不便进去,梁秋阳就站在偏厅里,隔着道珠帘与梁氏说话。

梁氏将温彩的话细细地说了。

梁秋阳凝眉道:“瑞王府的五郡主么?”反复地思量,虽然知道那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却怎么也忆不起自己何时与五郡主有交集。

“妹妹说,五郡主待你是真心的。”梁氏望了一眼,看梁秋阳面有诧色,当真不晓此事,否则不会这个表情,又道:“娶五郡主有娶五郡主的好处,她不是公主,自不会有诸多对驸马的约束,在仕途对你有诸多帮衬。可是话又说回来,没有什么比两情相悦来得重要,只有两个心系彼此,你成亲之后,才会觉得幸福、快活,荣华富贵、前程远大又怎比得一有情人来得重要。”

梁氏虽然分析了利弊,但她并不希望梁秋阳因为前程就牺牲自己的爱情甚至拿自己的婚姻为赌注去搏取前程。

人的一生,总会有太多的取舍,她希望自己的弟弟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梁氏道:“你对吴小姐当有情?你们俩真是两情相悦?”

娶五郡主的好处多多,首先是梁秋阳从此成了皇亲,瑞王虽有儿女十几个,可唯有五郡主与瑞王世子才是嫡出子女,嫡庶有别,五郡主名为郡主,实若公主,也可以自由进出宫闱,便是皇帝、皇后也颇是宠她。

作为瑞王唯一的嫡女,娶了五郡主就意味着会得到瑞王父子的帮衬,有一个远大的前程。

梁秋阳在意外之后,很快就平静下来:“我与吴小姐早有情愫,我想她若失去我,定会生不如死,这些日子她正在巴巴儿在家里等着我们家的回信。既然我对她的情给予了回应,又岂能因为瑞王府的示好就背弃她。”

梁氏心头定下心来,看向梁秋阳的眼神里有赞赏,更有认同,即便对方是皇家郡主又如何,只要他选择了,就会勇往直前,不为权势富贵而折腰。

“你与吴小姐好到何种程度?何时生的情愫?”

“我对她生情也是近来才有的,她对我有情似要早些。三月初八,我去春晖圣母庙遇上她,她让丫头塞了一方帕子给我,上头题了一首小诗,帕子上的字写得好,诗作得更好,姐姐是晓得的,我最欣赏有才情、有主见的女子,也就动心了。”

如果没有吴小姐的主动赠诗表明爱慕之心,梁秋阳许是不会动心的。

书法好的女子原就少,又会写诗的更就少了,就在他瞧见那方帕子后,梁秋阳有种喜出望外之感,当他看到站在桃花林中的少女时,就动情了。

梁氏道:“既是如此,我不多说,只是雍王妃既然早早通了消息,你得准备好如何应对瑞王府。”

要拒绝五郡主,一定得采用最得当的方式,既不能让五郡主伤心,还能保住瑞王府的面前。否则这些皇家的金枝玉叶哪个都不是好惹的,大燕立朝以来,这公主、郡主拆散他人良缘的可不少。

梁秋阳道:“我省得了。今儿祖母要与我们合八字,想来这会子已经有结果了。姐姐,我先回去了。”

被五郡主喜欢,梁秋阳没有半分喜色,他是担心五郡主与旁的皇家女子一般任性胡闹,但是他已经拿定了主意,既然回应了吴小姐,就不能值她于不顾。

“姻缘是一辈子的大事,马虎不得,你自己要有个主见。”

“我知道分寸。”

“可我还是少不得要替你操心。”

“姐姐,明儿要殿试,我得回家早些休息,明晨还要想大早呢。”

梁秋阳作了一揖退出桂院,经过前府书房,与卢先生、温子林说了一声转往梁家。

今晨温彩忙着收银子卖种子时,金鸾殿上皇帝亲自主持殿试。

待众学子落座,只见二十名考官每五丈一人地相隔站立,每人手里拿了一张纸,这是昨晚皇帝令宫中会写字的宫人所抄录的《韩余氏传》,统共抄录了十份,就为今日所预备。

“各位贡生听仔细了,今次的殿试与这篇传记有关。”

当考官诵读了几句后,梁秋阳一脸茫然:昨儿温彩曾与他们请教过“韩余氏到底算不算节妇”的问题,今儿金殿之上,皇帝就令考官诵了一篇《韩余氏传》。这是巧合,还是温彩刻意为之?

每届殿试的题目都是皇帝临时选定。

看样子不像是温彩刻意为之。

不仅是梁秋阳意外,温红、温绯与另两个温家子弟也是一脸意外,但他们是欢喜,因为昨天大家讨论过,这篇文章写出来就会得心应手。

很快,考官们诵读完毕。

只听得当的一声锣响。

有宫人大声道:“殿试主题《吏治与冤案》,文章题目自拟,就《韩余氏传》发表自己对吏治、冤案的观点。殿试时间为一个时辰,现在计时开始!”又是一声锣响。

梁秋阳想:昨儿温彩问那一句应是巧合,她问的是“韩余氏算不算节妇”,可今儿的殿试主题是吏治与冤案,这完全是不同的视角。

梁秋阳坐了良久,一侧眸见左右殿试学子有人已写了大半篇。

温红微愣之后疾书而动,心里暗道:昨儿在镇远候府与大家讨论一番,今儿再写倒也不算难事。这一定是巧合,就如母亲常讲“顺娘是我们一家的福星”,一定是这样,昨儿温彩问的可是“韩余氏算不算节妇”,可没问及冤案,更没提吏治,只是后来他们几个人争辩之后就谈到了吏治等问题。

温绯原以为殿试很难,听罢今次考题后,眼睛一闪,难不成真是冥冥之中真有天助,昨儿温彩问了个关于韩余氏的问题,今儿的题目就是由一篇《韩余氏传》开始,即便是现在听到这篇传记,也让温绯心中感叹。

温家另两位得中的,沉默片刻后开始动笔。

不多会儿,就听到一阵如春蚕食桑的声响,整个金殿上静谧无声,传出阵阵书写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