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这个人能做,另一个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就是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这也是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所在。“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精细。”
凡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小事做不好的人,大事也很难做好。小事就是构成大事的材料,大事就是小事集合而成的。没有小事就没有大事。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是由千万块小小的木材石块砖瓦建成的。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直解
治理大国要像煎小鱼那样(不要随便翻动它)。
用“道”治理天下,那么鬼怪也不闹事。
不但鬼怪不闹事,就是神也不伤人了。
不但神不伤人,圣人也不伤人了。
神和圣人都不伤人,所以“德”都回归到民众之中了。
心解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
治大国,是每一个读书人、有抱负的人的梦想。更确切地说,是每一个人的理想。既然大家都是市井布衣,没有机会去治理国家,那我们还是从小事做起。孔子曰:“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也是先从小事做起。
不要小觑不起眼的小事,做好了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在一般人心中有一个极普遍的错误观念,认为只要大事做得好,小事是否做得好并没有什么大关系。认为只要不作大恶,有些小事虽然做得不很合理,并没有什么大害处。这种错误的观念实在危害极大。
如果一个人在小事上都做得不好,如何能指望他成大事呢?成大事的种种能力都是通过做小事学习锻炼出来的。一个人必须在小事上学会了忠心、殷勤、精细认真、坚忍、有恒心、不因循守旧、不有始无终、不见异思迁、不遇难而退,到了大事当前的时候,他才可以有一副好身手去应付自如。
从不好的一方面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在小事上习惯了说谎欺骗,你能指望他在大事上诚实正直么?如果一个人在小事上习惯了苟且贪污,你能指望他在大事上清白廉洁么?在小事上喜爱占便宜取巧的人,有了机会做大事,必定舞弊营私。在同学当中总喜欢打别人一拳、踢别人一脚的学生,一旦成人,大多会横行乡里,鱼肉四邻。在家中对父母不孝的人,到社会上对朋友也一定不义。结婚前喜好玩弄感情的人,结婚以后对配偶也一定不忠。在小事上虚伪、自私、贪婪、强暴、淫乱、放浪的人,在大事上一定不会诚实、慈爱、清廉、温和、圣洁、端庄。要知道一个人的品格,只要留心他平时的举止、行为、言谈、表情,对这个人便可以认识到八九成。
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偶不小心擦伤了手上的一块皮肉,这本是很平常的事,但如果不及时涂上一些消毒剂,便会感染,导致严重后果,有时候还可能危及生命。谁说小事没有大关系呢?
眼下不少年轻人眼高手低,只想做大事,而看不起小事。所以,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能做大事的人很少,不愿做小事的人极多。”年轻人要有理想,要有干大事的雄心,但一定要从小事做起,有把小事做细的韧劲。因为,把小事做好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态度,而且小事中往往潜藏着成功的机会。
美国著名黑人活动家华盛顿·卜克年轻的时候,到一所大学求学。接见他的是一位学校的女职员,因为看见他衣衫褴褛,因而不肯接受。他独自坐在那里几个小时。那位女职员看见感觉很稀奇,便告诉他说校中有一间屋子需要人打扫,问他能否做这件事。卜克立即答应了。他殷勤清洗地板,擦拭桌椅,把那间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过了一会儿,那位女职员来到这间屋子里,拿出雪白的手帕擦拭桌椅,白手帕上竟没有一点污秽,于是她接受了卜克的求学申请。那个女职员就是要借这件平凡的工作检验一下华盛顿·卜克的人品,看看他对于小事的态度。如果华盛顿·卜克想“能否被接受还没有把握,谁甘心先做这种义务的苦工呢”,或是虽然打扫,却是敷衍了事,试想那个女职员能接受他吗?
这个在小事上兢兢业业的青年人后来果真成就了大事,他兴办了黑人的教育事业,不仅赢得了黑人的爱戴,而且受到千万白人的尊敬。
当他打扫那间房屋的时候,何尝想到那一件小事与他的未来会有这样大的关系呢?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能遇到很多次帮助别人的机会,但谁能够认真对待这种“小事”而去做了呢?
1968年底,罗忠福那时还是一个刚刚17岁的少年,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贵州一个极为偏远的山区农村。那地方可以说是中国当时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挑一担水要走几十里山路,有时,一个月都吃不上一顿米饭,只凭仅有的瓜菜充饥。
年少的罗忠福从那时起就立志要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来,因为他不甘心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被埋没在大山里。
一天,听说省城一位记者要来采访“知青”的生活,这成为一个改变罗忠福命运的机会。罗忠福用当时仅有的10元钱,买了一桶红漆,在记者到来的日子,罗忠福跑到记者必经的山路悬崖上用粗绳把自己坠下,在峭壁上写下了五个鲜红的大字:毛主席万岁。
这一“勇敢”的举动正好被路过此地的记者看到并拍下来,于是,罗忠福出了名,成为先进典型。
有一次,罗忠福回遵义看望父母,在回家的路上,他无意中看到城里有人以9角钱1斤的价格收购槐树籽,不禁想起自己插队的大山里到处是槐树,何不让农民们收集槐树籽后,以3角1斤卖给自己,然后再运出来卖。大山里的农民做梦也没有想到世世代代烂在山沟里的槐树籽还能卖钱,纷纷进山去采集。罗忠福预备了一条大麻袋,每收满一袋树籽,就利用回遵义的机会运进城卖掉,时间一长慢慢积攒了不少钱。
这一次成功后,罗忠福决定再试试自己的运气。他看到当地农民不会使用化肥肥田,因而化肥在当地根本没有市场。于是,他自己先从遵义城里买回化肥,施用在自己的自留地上。几个月后,他种出的南瓜、水稻和萝卜都丰收了,不仅产量大增而且果实饱满,周围不用化肥的村民们羡慕极了,都来向他要肥料。罗忠福乘此机会做起化肥生意。这不仅帮助了周围的乡亲,而且自己也在赚钱。到返城时,他手里已有了1000多元的存款,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
1972年,罗忠福被招入遵义一家国有厂当学徒。由于他勤奋好学,善于钻研,很快就成了青工中的佼佼者,被吸收到工厂的“技改小组”,协助工程师们一起搞了许多技改项目。尽管罗忠福干得不错,但这并不能使他满足,他具有一种天生的经商素质。他那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习性使他时时关注着更加广阔的天地。
为此,他订了许多份报纸,每天都潜心钻研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趋势。罗忠福觉得不能再在工厂这样干下去了,尽管他已经快要被提升为车间主任了。
“我的理想是经商。”他义无反顾地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从小事起步的罗忠福,终于在多年的积累和打拼中干成了自己的大事,拥有了自己的王国——福海集团。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治大国若烹小鲜。成功只垂青于那些执著的人,从一点一滴做起的人。
小处千万不可随便
密斯·凡·德罗是二十世纪世界四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
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人品的高低。有时成功与失败之间的距离,也许就在这些生活习惯及不经意流露的细节之中。
去吃午饭的路上,同事对张影说:“你知道吗,王叶被辞退了。”张影想起财务部是有这么一个女孩子,感觉工作有些迷迷糊糊的,就问:“账务上出问题了?”同事说:“其实也没有什么事情,她上班的时候化妆,被老总看到了,真倒霉。”张影没说话,心想:可能老板觉得一个出纳这么热衷于自己的容颜,用着不放心吧?
晚上公司有个酒会,年终岁尾的时候,这个节目总是难免。
酒过三巡,场面开始热闹起来,也许是酒力的作用,大家开始进入状态,每个人都比较放松,说说笑笑,觥筹交错,有的人还跑去唱歌。张影微笑着环视了一下,忽然发现身边的总经理托着酒杯,若有所思的样子。张影举起酒杯:“李总,敬你一杯!”
李总笑笑,让张影顺着他的目光看。原来,几个广告部的小伙子正在给他们的“部门之花”韩薇敬酒,韩薇不知道听了什么好玩的事情,笑得前仰后合。
这有什么好看的?李总见张影疑惑的眼神,解释道:“人在放松的时候最接近本质,这时他们忘记了伪装。小事情大学问。”接着他开始分析酒桌上的几个人:韩薇,有酒胆没酒量,她其实已经喝多了,可是自制力差,小处随便,不能委以重任。王平,借着酒劲和女孩子坐一把椅子,不自重。张航,自己坐在一边落落寡合,这样的个性不太适合做销售……张影听出一身冷汗,不就是吃一顿饭吗,自己的举手投足竟让有心人尽收眼底,太恐怖了!
饭后的舞会,有些冷场,多数人都在观望等待。李总下了死命令,男孩子必须请女孩子跳一场舞。别看有些人工作起来如鱼得水,对舞技却一点信心都没有,被逼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走上几步。不过也有聪明的,先拉着女伴在老总眼皮底下晃晃,然后趁场面嘈杂就不知溜到哪儿去了。咳,估计也没人注意这些。
酒会后的一个月,区域业务员回公司述职。老总对一个人的工作非常恼火:“你就不要找理由了,上次酒会上你连跳舞都在我眼皮底下搞小动作,现在在经销商那里碰到难题,当然更会推脱了,阳奉阴违,遇困难就躲。”哇!上纲上线了。
这则故事,是不是让身在职场的你有点不寒而栗?这些似乎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然而是不是就在无意之中把自己暴露了呢。那位老总的分析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恰恰就是这些小事,有时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
记住,小处千万不可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