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电磁兼容原理和应用
8397200000025

第25章 输电线路和变电设备的电磁环境(4)

两者磁感应强度最大的地方都在单相电抗器中心处,随着离电抗器中心距离的增加,磁感应强度逐渐减小。品字形排列的三相电抗器组的最大磁感应强度(4.8802mT)略高于单相电抗器的最大磁感应强度(4.5147mT)。单相电抗器在以电抗器中心为圆心,半径为5m的圆外区域,磁感应强度低于500T,在半径为8m的圆外区域,磁感应强度低于100T;品字形排列的三相电抗器组在以三相电抗器中心为圆心,半径为8m的圆外区域,磁感应强度低于500T,在半径为12m的圆外区域,磁感应强度低于100T。在以三相电抗器中心为圆心,三相电抗器中心到单相电抗器中心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A、B、C三相电抗器产生的磁场存在叠加作用。为了清楚品字形电抗器组磁场叠加的效果,做如图7.34所示y=0时,B相和三相品字形电抗器组的磁感应强度对比图,如图7.42所示。

从图7.42可以看出由于磁场叠加作用使三相电抗器组布置时B相靠近A、C相一侧的磁感应强度从B相电抗器中心处开始有所增加(图7.42中x方向-3~0m范围内),从三相电抗器中心O开始由于更加靠近A、C相,磁感应强度增加幅值变得更大(图7.42中x方向0~10m范围内)。而在B相电抗器远离A、C相侧,磁感应强度与B相电抗器单独布置产生的磁场相差不大(图7.42中x方向-15~-3m范围内)。

为了解水平一字形排列A、B、C三相电抗器的相互作用,保持两相的相间距与图7.34所示三相品字形排列相间距相同,选取如图7.34所示B相电抗器作为单相电抗器模型。水平一字形电抗器组周围磁场分布云图分别如图7.43所示。

水平一字形排列三相电抗器组磁感应强度分布为带状,在以原点O为中心的9m×20m(x×y)的区域外,磁感应强度低于500T,在以原点O为中心的15m×30m的区域外,磁感应强度低于100T。水平一字形排列三相电抗器组最大磁感应强度(4.7578mT)在数值上稍高于单相电抗器(4.5147mT)。为了清楚A、B、C三相电抗器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做出y方向B相和三相电抗器组的磁感应强度对比图,如图7.44所示。

从图7.44可以看出在y方向-2~2m范围内,水平一字形电抗器组和单相电抗器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相差不大,两条曲线几乎重合,说明此处三相电抗器的相互作用很弱,磁感应强度完全由单相电抗器产生。在y方向-3~-2m和2~3m之间的区域,由于磁场的叠加作用,使磁感应强度仅衰减到3T,形成犹如三座小山峰形状的磁感应强度曲线。

单相电抗器产生的磁场小于三相电抗器组,在相间距相同时,水平一字形排列电抗器组产生的磁场稍低于品字形排列电抗器组。品字形排列的电抗器组周围磁感应强度分布呈圆形,水平一字形电抗器组周围磁感应强度分布呈带状,考虑到两种排列方式周围磁感应强度分布的不同,在电抗器安装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地选择不同的安装方式。

7.5.3三相电抗器组安装方式对磁场的影响

对实测的BKDCKL-15000/35三相电抗器组,生产厂家建议的安装方式为品字形或水平一字形排列,下面将仿真在不改变电抗器线圈本身结构的前提下,改变两种排列方式下电抗器组的支柱高度和相间距离,电抗器组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电抗器支柱如图7.45所示。

1.改变三相电抗器组支柱高度

以实测的BKDCKL-15000/35三相电抗器组的技术参数为模型,考虑品字形、水平一字形排列的三相电抗器组当支柱高度不变、升高0.3m、升高0.7m、升高1.5m、升高2m时,离地1.5m高度磁场的变化。对于品字形排列的三相电抗器组当电抗器支柱高度变化时,其磁感应强度分布云图,分别如图7.46所示。

从测量结果看,随着支柱高度的增加,电抗器线圈离地距离也相应地升高,地面1.5m高度的磁感应强度逐渐降低,三个单相电抗器中心也逐渐融合到了一起。当品字形排列电抗器组支柱高度升高时,磁感应强度的分布范围有所减小,但变化幅度不大。当支柱高度升高到2m时,在半径为6m的圆外区域,磁感应强度低于500T,在半径为11m的圆外区域,磁感应强度低于100T,对比支柱高度不增加时,磁感应强度低于500T的半径减小了2m,磁感应强度低于100T的半径减小了1m。

为了清楚品字形排列电抗器组支柱高度变化时磁感应强度的具体变化,作图7.47所示y=0时,升高电抗器支柱的磁感应强度对比图。从图中可见,当升高支柱时,单相电抗器中心图7.47y=0时品字形排列电抗器组支柱高度变化磁感应强度对比图幅值下降最快,随着支柱高度的增加,磁感应强度的减小幅度逐渐降低,而且在距离三相电抗器中心15m范围之外,磁感应强度随支柱高度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由此可见,增加电抗器支柱高度,可以有效降低电抗器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磁感应强度,特别是单相电抗器中心处,磁感应强度的分布规律保持不变。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支柱高度的增加,电抗器线圈离地距离也相应地升高,地面1.5m高度的磁感应强度逐渐降低,三个单相电抗器中心也逐渐融合到了一起。

由于篇幅限制,对于一字形排列的电抗器支柱高度变化时磁感应强度的分布测量值不再列举。为了弄清楚水平一字形排列电抗器组支柱高度变化时磁感应强度的具体变化,做x=0和y=0时升高电抗器支柱的磁感应强度对比图,分别如图7.48和图7.49所示。从图中可见,当升高支柱时,单相电抗器中心幅值下降最快,随着支柱高度的增加,磁感应强度的减小幅度逐渐减小,在x=0时,距离原点15m范围之外,磁感应强度随支柱高度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在y=0时,在x方向-5~5m范围之内磁感应强度随着支柱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小于-5m和大于5m范围内,升高支柱高度磁感应强度下降趋势反而变得缓慢。如当支柱高度升高2m时,在以原点0为中心的8m×16m(x×y)的区域外,磁感应强度低于500T,在以原点0为中心的20m×30m的区域外,磁感应强度低于100T,对比支柱高度不增加时,磁感应强度低于500T的范围减小了52m2,磁感应强度低于100T的范围反而增加了150m2。

由此可见,增加水平一字形排列电抗器支柱高度,可以有效降低电抗器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磁感应强度,特别是单相电抗器中心处,但在垂直于电抗器排列方向上,磁感应强度的分布范围有所增大。

2.改变三相电抗器组相间距离

三相电抗器组品字形或水平一字形排列时,为了避免单相之间相互影响,同时考虑到节省电抗器占地面积,生产厂家建议两相的安装距离D=1.7Ds(Ds为电抗器的外径)。本文所实测的BKDCKL-15000/35型电抗器组两相之间的安装距离为1.95Ds,当品字形电抗器组相间距离分别为1.7Ds、1.95Ds、2.2Ds时,电抗器组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如图7.50所示。

品字形排列的三相电抗器组,改变两相间距为1.7Ds、2.2Ds与不改变相间距离相比较(1.95Ds),其最大的磁感应强度相差不大。增大相间距离时,以三相电抗器中心0为圆心,半径为3m范围内的磁感应强度有所降低,并且随着相间距离的增大,降低的幅度逐渐减小。但是随着相间距离的增加,磁感应强度的分布范围也略有增加。

图7.51为改变相间距离时一字形排列电抗器组磁感应强度对比图,可以看出:水平一字形排列的电抗器组,改变两相间距为1.7Ds、2.2Ds与不改变相间距离相比较(1.95Ds),其最大的磁感应强度相差不大。增大两相的间距,在两相之间的空间磁感应强度减小,但是磁场的影响区域有所增加。

由此可见,增大品字形和水平一字形排列电抗器组的相间距离,对电抗器磁感应强度的影响较小,且增加了磁感应强度的分布范围和占地面积,对于降低电抗器组磁场意义不大。

习题

1.输电线工频电磁环境分析的内容是什么?

2.讨论电力系统电磁兼容中逆问题能够解决的工程问题,以及可能造成逆问题解的病态性的问题。

3.采用边界元法计算变电站工频电场时,需要对设备表面进行剖分,设备数量较多时,计算量较大,请问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提高计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