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英汉词汇对比研究
8407600000078

第78章

英汉词汇对应对比

8.0引言

词汇对应是指一种语言里的某个词汇和另一种语言里的某个词汇其语义恰好正好对应,且引申意义、使用范围也基本一致。英汉语中这种完全对应的词主要集中在科技工具等词汇上,如:microscope显微镜,physics物理学,zebra斑马,clone 克隆。

但应该看到两种语言中完全同义的词语还是少的,绝大多数情况是部分对应,即一种语言里的某个词汇的其中一个义项与另一种语言中的某个词汇的一个义项相同。如汉语的”主人冶和英语的“master冶在表示”雇主冶意思上一致,但前者还有英语中的owner 和host 意思,而后者有汉语“家庭主人冶、”能手冶、“大师冶和”名家冶等意思。除了部分对应情况,主要是词汇空缺、词汇冲突等。

8.1对应词语的空缺

语言是文化和社会的镜子。一个民族在创立语言时,都需要对外连续而无限的物质世界和经验领域进行分割和范畴化,并把其结果用词汇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个一个的概念。由于不同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道德价值、文化传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以及语言种类形态的不尽相同,这样不同语言在对同样的物质世界现象进行切分和概念化时就会有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到词汇系统上,其中之一就是对应语义场的词语空缺。正如Lado(1957)说的,“我们把生活经验变成语言,并给语言加上意思,是受了文化的约束、影响的,而各种语言则由于文化的不同而互为区别。有的语义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但在另一种语言中却不存在。冶狭义上说,词语或词汇空缺是指一种语言中存在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语义对应的词,或虽有相应的表达,但没有词化。这种词汇空缺是普遍的语言现象。如”父母的孩子冶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这样的概念,但如何用词语去分割这一概念,如何具体化,不同民族是不相同的。汉语用“兄冶、”弟冶、“姐冶、”妹冶四个词来分割这一概念,而英语只用brother 和sister 两个词。有的语言只有一个词,男女长幼都不区分,这样就形成了词汇系统的空缺。在事物性质描写方面,英语和汉语有相似之处,但与法语就有差异,如没有“窄冶和”浅冶的词,要表达“浅冶,用peu profond(不深)短语来表示,下面是英语、汉语和法语的比较:

high /高/hautlow /低/baslong /长/longshort /短/court wide /宽/vastnarrow /窄/諂deep /深/profondshadow /浅/諂同样,汉语和俄语对“前天冶和“后天冶都有专门的词,而英语没有,只能用短语表示:

今天/segodnia /today昨天/vchera /yesterday明天/zavtra /tomorrow前天/pozavchera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后天poslezavtra /the day after tomorrow在表达运输工具的词汇系统中,英语有一个表示各类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轮船)的词:“vehicle冶,但在汉语中则没有这个上义词,汉语的”车辆冶是对地面上的机动车而言的。汉语有“长处冶和“短处冶之说,英语中有shortcoming 的对等说法,但缺longcoming 说法。反过来,英语有strong point 和weak point,但汉语中只有”弱点冶,而无“强点冶的说法。许余龙(1992)画了个图,表示英汉词汇系统在水果方面的相互空缺情况。

英语中没有汉语”果品冶相应的词;而汉语中没有英语“nut冶的相应词(汉语翻译为”坚果冶),汉语中还缺乏英语“berry冶的相应词。如果再细一点:英语在berry 下面不仅有strawberry 和blackberry,还有cranberry、elderberry、raspberry、hollyberry、gooseberry、bilberry、blueberry、loganberry 等。而汉语基本上没有对等的词。造成这种情况有许多原因。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8.1.1生活环境

地理生活环境对词语的构成有很大的影响。雪是自然现象,汉民族除了大雪、小雪、暴风雪等外,没有其他名字。英语中也只有”snow冶。但对全年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Eskimo 人,雪对他们生活很重要,因此他们对“雪冶这一概念的分割可达22多种,在他们的语言中,有各种各样雪的叫法。汉语中有”骆驼冶,但在阿拉伯语言中,对不同年龄、出现不同生理现象、担任不同任务的骆驼有不同的命名,据说有400多个对骆驼的称呼。据说在澳洲许多语言里都有若干个词来表示不同的沙,而英语中只有sand。

英国是个岛国,四面环水,出门靠船。因此就“帆船冶,英语中可以分成catboat、schooner、ketch、yawl、sloop、bluejay、sunfish、weekender 等。英民族为了生存不得不熟悉海浪,并和恶劣且多变的海洋环境抗争。因此,”波浪冶的意义,英语除了wave,还有billow、breaker、chop、comber、dumper、roller、shooter、surge。他们在与海洋环境打交道过程之中创造了很多与海洋或者航海有关的习语成语。而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显然由于两国地理文化的显著差异,这种单方面形成的idioms 在汉语中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习语:

a sea of troubles(许多问题)all at sea(不知所措)on the rocks (毁坏)

between the devil and deep sea(进退两难)plain sailing(一帆风顺)feel under water (感觉不适)weather the storm(渡过难关)rest on one蒺s oars (暂时休息)to sink or to swim(死活全凭自己)

to keep one蒺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sail under false colours(冒充)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没有目标的生活好比没有罗盘的航行。)A smooth sea never made a skillful mariner.(平静的大海造就不了好的水手。)再如英语用fish 比喻很多,汉语就空缺了。英语说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how toswim 和Fish begins to stink with its head,而对应的汉语表达是“班门弄斧冶和”上梁不正下梁歪冶。英语说drink like a fish,汉语只能用“牛饮冶对应。牛在以耕田为主的农业国中非常重要,因此造成汉语中有许多由牛引出的词语:牛脾气、牛角尖、老黄牛、孺子牛、牛劲、牛性、吹牛、执牛耳、牛鬼蛇神、对牛弹琴、牛刀小试等等。但英国是个游牧民族,与奔马则有关系,因此由马引出的词语较多:blackhorse(黑马)、talkhorse(吹牛)、a dead horse(徒劳无益的事)、a willing horse(工作认真的人)、as strong as a horse(强壮如牛)、buy a white horse(浪费钱财)、work like a horse(像老黄牛一样拼命干活)、change horse in midstream(中途换马)、ride on the high horse(傲气凌人)、come off the high horse (放下架子)、hold one蒺s horses(沉住气)、a good horse should be seldom spurred(好马无须加鞭)。

8.1.2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相关词语。中国古代盛行佛教和道教,于是在汉语里有阴阳、八卦、观音、风水、龙王等词语,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冶、“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冶、”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冶等谚语。西方世界信佛教和道教的人极少,因此英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

西方人信奉基督教,《圣经》几乎每家都有,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口头上总挂着“God冶和“Christ冶等,而中国没有”上帝冶、“耶稣冶,只有道教的“玉帝冶,佛教的”阎王冶和神话中的“龙王冶。英语中有关基督教的谚语也特别多:The devil lurks behind the cross.(是魔鬼躲在十字架后面。)God tempers the wind to the shorn lamb.(上帝对被剪过毛的羊会减弱风力。)有不少直接产生于《圣经》:

a drop in the bucket 沧海一粟

clean hands 洁身自好,清白无辜

前者出自《旧约·以赛亚书》:Behold,the nations are as a drop of a bucket。后者出自《旧约·诗篇》He that hath clean hands,and a pure heart。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观念体系中,天是至高无上的神,可以主宰世间万物。正如《说文解字》说的“天,颠也,至高无上冶。在这种尊天崇神的观念下,人们自然把“天冶和君皇联系在一起,因为皇帝是承天意来统治国家,同时“天冶是至高无上的,因此又和完美绝伦联系在一起,这样一大批和”天冶有关的词语就出现:

天意天机天资天数天书天助天条天赐天赋天子天王天朝天颜天威天宠天禄听天由命成事在天天从人愿乐天知命天作之合天香国色天衣无缝天伦之乐颐养天年天造地设显然,英语当中用heaven 构成的词并不多。

8.1.3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久积而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它表现在饮食、服饰、节庆、礼节、婚嫁等各个方面。这些风俗习惯的不同,必然出现彼有此无词汇空缺现象。如饭是中国人的主食,因此汉语有米饭(烧熟的)、大米(去皮的)、稻子(在生长期)、谷子(收割下来的)、稻种(留作种子)之分。词典中,以“米冶作偏旁的字就有68个。但英民族对米饭的分类就没有那么细致,汉语中这些词英语只用rice 全包括了。同样是面粉制品,汉语是馒头、饺子、馄饨,而英语中没有这样的食品名称,英民族相应的只有dumpling。同样,汉民族对用油烹调非常讲究,因此有了“炸冶、“炒冶、”煎冶、“煸冶、”炝冶等各种描写用油下锅的词,而英语只有fry。但英语中的牛在他们饮食文化中很重要,因此有ox、bull、bullock、calf、cow、heifer、steer、vealer 等等。其中bullock 和steer 都是阉牛,但是前者用作耕田的,而后者是肉牛。cow 和heifer 都是母牛,但前者是成年的母牛,尤指乳牛,而后者是指三岁以下,未生产的母牛。calf 和vealer 都是小牛,但后者是指一岁以下,专供食用的小菜牛。显然,现代汉语当中没有分得那么细。同样,英族人喜欢养狗,狗的种类就很多,如hound、spaniel、painter、set鄄ter、retriever、terrier,汉语统称为“猎狗冶。

8.1.4文化观念

文化观念,道德价值和政治环境的差异滋生大量的词汇空缺。如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冶、“清净无为冶。而美国人好大喜功,勇于进取,因此没有,也不可能有相应的词语。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长期处于农耕的封建社会,生产力低下,吃饱饭是普通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所以见面时最常用的招呼语是”吃饭了没有?冶词汇里出现了许多饭的比喻,如:要饭的、饭桶、吃闲饭、吃大锅饭、抢饭碗、铁饭碗、丢饭碗等。

而英语当中没有“饭冶的概念,西方人是以面包作为主食,和汉语”抢饭碗冶相当的表达只有“He has taken the bread out of my mouth冶,而不说He has taken away my rice鄄bowl,所以有out of bread(失业),breadline(领救济金队伍)等表达。但土豆作为西方国家的主食之一,却产生了不少”土豆冶的比喻:big potato(大人物)、small potato(小人物)、hot potato(棘手问题)、mouse potato(电脑迷)、couch potato(电视迷)。

汉语当中有把书比喻成人的表达,有“书目冶、”书眉冶、“页眉冶、”页脚冶,而英语当中没有这样的比喻。这可能同他们书的印刷形式不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