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逐梦篮球手
84814000000040

第40章 天赋or包袱?

“你是石强的弟弟?!”石勇话一出口,大家都惊异地看着他。

石勇点点头,确认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样的话,阿勇有这样的身体天赋也就不奇怪了。”周昊赞许地看着石勇。

“等等,你跟石勇是兄弟,那你老爸不就是那个前国家队成员吗!”王灵奇想起来了,很久以前的某期杂志介绍石强时提过,石强的父亲是前国家队主力中锋石军。不仅如此,他还记得石军有三个儿子,“而且,你是不是还有一个兄弟?”

“是啊,我爸爸叫石军,我还有个哥哥叫石肃。”

“哈哈哈哈,这下可有意思了。”闫武行大笑,“想不到啊,志辉。你的劲敌居然是你队上学弟的哥哥。”

“我哥和队长是劲敌?”石勇一副茫然的样子。

林志辉点头。石肃和他一样,今年高三。三年来,林志辉和他一起被并称为“南光前二大前锋”(虽然论战绩,海天比不过石肃所在的南光四中)。

“合着你们家是篮球世家啊,还专门产内线!”杨常坚感叹道,“不过我很奇怪,为什么你的两个哥哥都是高手,你却好像没怎么打过篮球一样?”

“是啊,按理说,你爸应该会教你才对。”王灵奇也对这点感到疑惑。

“因为......我以前一直对篮球没什么兴趣。”其实石勇现在也对篮球兴趣不大,但碍于队友和教练在场,他只能说是“以前”,“爸爸从我们小时候开始就会教我们三个打球,两个哥哥都学得很好,只有我不愿意练。”

“那你为什么现在来打篮球了?”闫武行问。

“因为我不想再被家里人看不起了。”石勇低下头,“全家只有我不会打篮球,二哥总是嘲笑我,大哥虽然嘴上不怎么说,但我知道他对我不够满意,至于爸爸就更不用说了......”

大家都盯着他,不知说什么好。对队上的这些篮球疯子们来说,生在篮球世家是好比中彩票一样的事情。但他们却没想过,这样的身体天赋和家庭出身,对眼前的大个子来说,竟是个他摆脱不了的包袱。

“好了,闲聊时间结束。”闫武行拍了拍手,“赶快开始练习,该干什么干什么!”

在教练的指示下,队员们散开了。

“来吧,叶川杨。”闫武行走到场外装在墙上的篮框边,对叶川杨招手。叶川杨看见教练招呼自己,知道他的专属训练要开始了,便抱着球走过去。

这段时间,闫武行一直给叶川杨单独开小灶。为了帮助叶川杨克服怯场的问题,他给叶川杨设计了一种特殊的训练模式:闫武行会举着一根很长的干扰棒来干扰叶川杨的投篮,让叶川杨在类似比赛的状态下进行投篮训练。同时,为了给他增加心理压力,闫武行为他订了规则:十球中必须投进六球以上,否则就要罚跑折返跑。

“准备好了吗?”闫武行一手拿着干扰棒,一手拿着球。

叶川杨点点头:“开始吧,教练。”

闫武行传球过来。他刻意把球传低了,让叶川杨没办法用舒服的姿势接球。叶川杨弯下腰接住球,随后马上出手投篮。闫武行把干扰棒举得很高,但叶川杨动作很快,当干扰棒快碰到他时,球已经出手了。

“唰!”

“好球。”闫武行将球捡起,传给叶川杨的同时冲了过来。叶川杨接到球后赶忙出手。

“噹!”

“再来。”闫武行朝着球的落点跑去。两人就这样周而复始地重复了十球。最后,叶川杨十投五中。

“可恶......”叶川杨懊恼地拍了下自己的大腿。

“差一球,去跑吧。”

叶川杨无奈地走向底线。

两周下来,叶川杨正在逐渐适应这种训练。从最开始时在压力下十投一中,到现在十球中能投进五到六球,叶川杨觉得自己已经慢慢地能在压力下出手了。当然,这种程度的防守和心理压力与真正比赛时还是不能比的。在真正的比赛中,对手的防守肯定比这没什么威胁的干扰棒强一大截。更重要的是,真到了比赛的时候,叶川杨承受的压力肯定与现在有天壤之别。叶川杨清楚地记得选拔赛时的那种感觉:四肢僵硬,胸口发凉,还有那严重的脱力感。而且,严格说起来,那场比赛甚至不能算是正式比赛。

不过,不管怎么说,两周下来,叶川杨还是有进步的。至于具体进步了多少,就要等接下来的友谊赛上验收成果了。

叶川杨做完折返跑,回到教练面前。

“跑完了?好,再来一次。”闫武行说着,又将球丢过来。

这次,叶川杨十投七中。

“不错,你进步的速度不算慢。”闫武行称赞道,“不过,光是这种水平还不够。像你这样的射手,在比赛里需要通过大量的跑位才能找到更多出手机会,同时牵制对手的防守。所以,接下来,我们继续做这种训练,但在原本动作的基础上,你要轮流从左右两边跑到篮筐正前方,然后接我的传球出手。一个真正优秀的射手,是不能只会站在原地等别人为你创造机会的。”

于是,叶川杨按照教练的指示开始了进阶训练。

“看,一加上跑位你就没准头了,才进两个。去底线吧。”又一轮投完后,闫武行说。叶川杨没有办法,再次走向底线。

在他们不远处,周昊、杨常坚正在帮助石勇练习抢篮板。由周昊出手并故意投偏,杨常坚则负责和石勇争抢篮板。

“噹!”球从篮圈上弹起来,杨常坚马上蹲低重心,卡住身后的石勇。杨常坚企图用强壮的身体把石勇往外顶,却发现石勇纹丝不动。真是座石柱子......杨常坚想。石勇跳起来,想用自己的身高优势将篮板球收入囊中。球落在他手上滑了一下,最后还是被石勇接住了。

“虽然你抢到篮板了,但这球你做得不对。”周昊指出,“这球你能抢到,不是因为你卡位卡得好,而是因为篮板正好落在你头上,还有你身高比较高的关系。”

“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抢到篮板不就好了吗?”石勇不解。

“刚才那球,你又忘记降低重心卡位了,而且还差点没接住球。”杨常坚解释道,“用错误的方法你也偶尔能抓到篮板,但概率会比你用正确方法抢篮板低得多。接下来的友谊赛,如果教练让你上场,你要面对的是石强。如果不练好这些基本的东西,你觉得你能抢得过你哥哥吗?”

“好吧,”石勇挠挠头,“那就再来一次。”

那天晚上,王灵奇回到家里。他洗过澡·,回到自己的小房间。虽然闫武行的魔鬼训练已经把他弄得疲惫不堪,但他在休息之前还必须做一件事:观看周昊为他拍的投篮动作录像。

王灵奇点开手机屏幕,找到他的投篮录像。他必须弄清楚,自己的投篮到底是哪里有问题。

影片开始了。王灵奇看着屏幕上的自己像库里一样举球,起跳。随后,他终于发现了具体的问题所在。

他之前在投篮时就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发力并不连贯,现在有了录像,证据确凿了。

库里在投篮时,起跳和出手是一气呵成的,当他跳到最高点时,球也已经出手了。这样,他在投篮的过程中借用了起跳时上升的动能,自然就能用更少的力量把球投到更远的地方,而起跳和出手两个步骤的融合也加快了他的出手速度。

而在录像中,王灵奇可以明确地看到,自己的投篮是起跳之后在空中明显地一顿,然后再重新发力将球投出。当然,有很多球员是这样投篮的,但这样的投篮只适合力量充足而且身高比较高的球员,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这种投篮的滞空时间来防止被封盖。

王灵奇通过录像,终于完全弄明白自己的投篮究竟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既然明确地找出了问题之所在,那么只需要将习惯的发力改过来就行了。不过,说起来容易,王灵奇可是改了两周都没有改掉这个麻烦的肌肉记忆。

“唉......投篮怎么这么难啊。”王灵奇盯着天花板自言自语道,“真羡慕叶川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