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孤独症的快乐疗法
8483400000012

第12章 最爱玩蹦蹦床

凡是患有孤独症的儿童,一般来说是不和其他小朋友玩,也不喜欢普通孩子喜欢玩的游戏的。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对所有的游戏都排斥,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也有他们自己的爱好,说他什么都不喜欢只能说明我们还没有发现他们的最感兴趣的游戏。

2000年五一节,斌斌妈妈领孩子上南湖公园,看出孩子很想玩蹦蹦床,就让他上去试试。平时看斌斌毛手毛脚的,真担心他上去碰撞招惹其他小孩。会不会玩、玩得好玩得坏都在其次,主要就是想让他锻炼锻炼。出人意料的是,斌斌不但玩得好、蹦得高、跳得远,而且知道趋避躲让,从不招惹人家,也不和小朋友碰撞,很会保护自己。

斌斌妈妈回家跟我一说,我还有点不相信,说:“若真能那样就太好了,以后我可以天天领他去玩蹦蹦床,又能让他和小朋友接触,又能锻炼身体协调平衡能力,最最难得的是他愿意、他高兴,自觉自愿,不用你逼迫他去训练,大人看他又省心又省力。”第二天我又领孙子去南湖公园,真就像斌斌妈妈所说,这孩子上了蹦蹦床就像变了一个人,和正常孩子一样,弹跳、翻滚、奔跑,一点也不逊色于正常孩子,叫他都不想下来,一玩就是一上午。

从那以后几乎是风雨不误,每天都去南湖公园玩蹦蹦床。当时南湖公园虽然已经开放不收门票了,但因为搞活动,又收门票5元。门票5元、跳跳床5元、饮料小吃最少5元,有时玩完了蹦蹦床,还要坐坐小火车5元、去小动物乐园逛逛5元,这一天消费下来平均最低也得十七八元钱。为节省5元钱门票常常动员孩子早早起床、早早吃饭,以便在7点半之前,公园侧门还没有收票的时候就进去。平时一般是三五个小孩,最多一上午也就是七八个小孩,可到了周六周日小孩就多了,一般都有十几个到二十几个。大部分孩子玩一会儿就走,只有斌斌一玩就是一上午,甚至到中午12点多,再三动员也不愿回家,由此可见斌斌对蹦蹦床是多么的迷恋。

在玩蹦蹦床的时候,外人是看不出斌斌有什么毛病的,但我们家人还是一眼就能看出他和其他孩子有很大的区别。其他小朋友可以互助组合、互相说笑打闹。而斌斌则是尽量避免与其他小朋友碰撞,同时拒绝任何小朋友的合作邀请,从不与别人说话。周六周日小孩特多,小小的蹦蹦床同时装二三十个小孩,就像蚂蚁搬家似的密密麻麻,就是那样拥挤,斌斌也有办法不和其他的小朋友发生碰撞,有时实在躲避不及,他就会跳到蹦蹦床中间的横梁上,像猴子一样的敏捷。

我想他虽然不和别人说话,但别的小孩说话多少总能听到,对他也算是实习语言的一个课堂吧。更何况小孩儿少的时候,经营管理蹦蹦床和小火车的一家人就开始逗他说话。开始的时候他对他们也是不哼不哈的,不管他们问他什么,他都像没听见一样。因为我们是常客,他们知道我们总来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领孩子玩,主要是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说话能力。也许是看在我们从不和他们讲价,也许是出于同情心,或者两者都有吧,他们对斌斌特别好,玩腻蹦蹦床,可以去坐小火车(经常是免费的),甚至可以进到他们的值班室,拿他们的大马勺炒菜玩。时间长了,斌斌和他们熟悉了,他们再问他的话时,只要他能回答的,回答得都很痛快,不会的问题那是没有办法。

从2000年的五一节到国庆节,长达5个月的时间,我和斌斌几乎是风雨无阻去玩蹦蹦床,出勤率起码在90%以上。在去公园来回的路上,我还有意识的让他多看花草,以辨别颜色,但没有收到什么效果。如我拿一朵红色的花,告诉他这是“红色的”,他也能跟着我重复说:“红色的”。然后马上再问他:“这花是什么颜色的?”他就回答不出来,或者说是“绿色”或其他颜色。这就说明其智力还是没有明显进步,直到两年以后才能基本辨别颜色。尽管如此,斌斌这一夏天玩蹦蹦床,还是收获不小,无论是改善语言障碍,还是抑制他的烦躁、兴奋、多动行为,以及对他身心的康复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说到这里我想顺便说一句,靠药物治疗孤独症患儿的多动、烦躁、攻击性和暴力倾向,不如尽情让他游戏、运动,让他总是保持愉快的情绪。只有情绪好的时候,对他的行为习惯加以适当的引导、纠正,其效果才会更好一些,用个时髦的说法,无副作用、不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