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当垆沽酒
85054900000003

第3章 方向

距离醒来已经好几天,王笑笑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叹气了,为了不露馅,这几天她一直没有说话,暗暗观察周围的环境,由于她是才醒过来,所以大家也就觉得她是身体虚弱没有恢复,没有怀疑过她这具身体早已换了一个芯子。倒是她娘看着她天天叹气有些心疼,问是不是伤口还没恢复好,急着想去找大夫,被她三言两语糊弄过去。

不过也是经过她这几天的观察,才慢慢概括起这个不同的世界。这是一个完全架空的朝代,被称作栗保王朝,朝廷政治还算清明,因为政治稳定,所以颇有点重文轻武的风气,当朝皇帝也符合大家对守成帝王的期待,就是边境稍有些不稳,但是之前先帝在时与边疆打过一仗,并取得了胜利,可惜的是当时领兵作战的大将军战死,也有人说是功高震主被皇帝秘密处决,真相不得而知,但是先帝自那以后重文轻武,大开恩科是真。

不过,在王笑笑生活的小乡村,谁会谁会关心皇帝老爷的事情呢,他们关心的是旱不旱,涝不涝,今年庄稼收成咋样,以及谁家又生了几个儿子,谁家闺女又嫁了个好人家。自己关于国家大事听到的一耳朵还是从自己吹牛的老爹嘴里得出来的。

话说回来这村里,这个村叫王家村,王老爷子排第二,还有一个王大爷是王家村的村长,还有两个弟弟也是这个村里的,不过跟他一样都是农民。因为大哥是村长,所以连带自己家过的也还不错,有差不多十亩水田,还有五六亩旱田,水田一般种水稻和小麦,但是因为要交赋税,所以这些水田的收成是一部分交给朝廷,另一部分就卖给粮商,换来的钱一部分用作买来年的种子,另外就是一家的嚼用,这几个儿子娶亲和幺子读书可是全靠水田里这点出息。一家人日常的口粮全是来自旱田种的糜子和高粱。王老爷子就靠这些田娶了妻,生了儿子养活了一大家子人,至于王奶奶,她嫁给王老爷子三十多年,但是从来没有回过娘家,只是对外称是远方亲戚的表妹因为闹饥荒,家里人都死绝了,才过来投奔王家,后来嫁给王老爷子当妻子,这一来就是三十多年,大家也就把她当自己人一样,不过这跟一般乡下老婆子不同的是这王家老奶奶一手刺绣做的好,所有经常有人找她借花样子。这老两口一辈子共有四子一女,大伯王德娶妻吴氏,生有一子一女,大儿子十二岁,没怎么读书,天天跟着家里下地,女儿王芳芳十一岁。

二儿子王仁也就是王笑笑的亲爹娶妻张氏,就生了一个女儿也就是王笑笑,不过这王仁说起来真是十里八村都有名,不外有一个原因,就是脸皮厚,招猫逗狗,上骂七十岁老人,下惹三岁小孩,说一句无恶不作都不亏心,所以王笑笑对于这样一位爹在这种封建社会真是害怕极了。

三子王礼娶妻金氏,现有一大一小两个儿子,这个三叔不想象一般泥腿子那样起早贪黑的干活,所以拿了点本钱做了那走街串巷的货郎,每月往家里交点钱,收入可比一般种田多,王老爷子就由他去了。四叔王鸿轩现在未娶亲,不过他已经是个童生,就等着明年的考试了,要是能考中,那么家里就能多个秀才老爷了。

因为王大老爷是因为多读了一些书,又比别人稍有智慧一点才当上村长的,所以王家对于读书这件事都比较重视,可是这四兄弟再加上已经嫁人的大姑,只有这四叔是读书的料,再加上这四叔又是个懂事的,除了需要每年交束脩之礼外,其它的笔纸等花费都是靠自己赚的,小的时候靠给私塾的先生整理书籍和房间,大了些就开始帮书店抄书,这就是为什么其它三房愿意继续供四叔科举的原因。

想到这王笑笑又想叹气了,这比想象中的处境更加糟糕,这还是个填不饱肚子的农家女啊。没有空间,没有金手指,就连古代女性必备的刺绣都不会啊,更别说其它可以点亮的理工科技能了,自己就是一平平无奇的女大学生啊!医学生?难不成自己拿的是农家女医的剧本?她有一瞬间精神了起来,不过既而算了,告辞吧,就学过一解剖学理论还没有上手过的小白凭什么能在古代行医救人啊?

不知道这具身体本来的“王笑笑”去了哪里,要是穿越到现代自己的身体,我真的只能伸手.......鼓个掌了,毕竟她长这么大应该没有吃过火锅串串麻辣烫,汽水奶茶冰淇淋吧,真是无比怀念那个二十一世纪的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