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魅力经济学
852100000168

第168章

第21章第4节既要防通胀,又要抗紧缩——稳定货币

既要防止通胀,又要防止紧缩,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对国家造成动荡。我们需要治理通货膨胀,把物价水平的变动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对于通货膨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手段来治理:

1.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

2.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凯恩斯主义者着重于经由增税或降低政府开支等财政手段来普遍性地降低需求。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4.直接控制薪资与物价。经济学家一般视物价控制为不良做法,因其助长短缺、降低生产品质,从而扭曲经济运行。然而,为了抑制破坏性的通货膨胀,这样的代价或许值得。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尼克松政府曾试验过直接控制薪资与物价的方法。

对于通货紧缩,可以采用以下手段来治理:

1.宽松货币政策。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刺激总需求。为阻止经济进一步下滑,2008年12月16日美联储将利率水平从1%下调到了0~0.25%这个范围。这一降息幅度大于很多分析人士预期的0.5%,联邦基金利率降到历史最低点。

2.宽松财政政策 。扩大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还可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

3.调整经济结构。对由于某些行业的产品或某个层次的商品生产绝对过剩引发的通货紧缩,一般采用结构性调整的手段,即减少过剩部门或行业的产量,鼓励新兴部门或行业发展。

4.增加人民信心。政府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增加公众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信心。在通货紧缩时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5.完善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适当改善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提高中下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以增加消费需求。

【相关词语链接】

扩张性货币政策 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货币政策 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