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碑林集刊(十六)
8547500000018

第18章 北周末年至武周时期袭爵制度考索(2)

30《权武传》:“袭爵齐郡公,邑千二百户。”31《吐万绪传》:“在周,起家抚军将军,袭爵元寿县公。”32《李谔传》:“世子大方袭爵,最有材品,大业初,判内史舍人。”33《房彦谦传》:“高祖法寿,魏青、冀二州刺史,壮武侯。曾祖伯祖,齐郡、平原二郡太守。祖翼,宋安太守,并世袭爵壮武侯。”34《阎毗传》:“毗七岁,袭爵石保县公,邑千户。”35《杨玄感传》:“司徒素之子也……后转宋州刺史,父忧去职。岁余,起拜鸿胪卿,袭爵楚国公,迁礼部尚书。”36《薛浚传》:“周天和中,袭爵虞城侯。”37《樊叔略传》:“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叔略时在髫龀,遂被腐刑,给使殿省……寻授都督,袭爵为侯。”

38《元弘嗣传》:“祖刚,魏渔阳王。父经,周渔阳郡公。弘嗣少袭爵,十八为左亲卫。”

39《吕永吉传》:“自称有姑字苦桃,为杨忠妻……以永吉袭爵,留在京师。大业中,授上党郡太守。”

40《独孤罗传》:“父信,初仕魏为荆州刺史……及高祖为丞相,拜仪同,常置左右。既受禅,下诏追赠罗父信官爵……可赠太师、上柱国、冀定等十州刺史、赵国公,邑万户。其诸弟以罗母没齐,先无夫人之号,不当承袭。上以问后,后曰: ‘罗诚嫡长,不可诬也。’于是袭爵赵国公。”

41《郑善果母传》:“善果以父死王事,年数岁,拜使持节、大将军,袭爵开封县公,邑一千户。开皇初,进封武德郡公。”

42《段达传》:“父严,周朔州刺史。达在周,年始三岁袭爵襄垣县公。”

(三)《旧唐书》之记录:

1《刘政会传》: “隋大业中为太原鹰扬府司马……历刑部尚书、光禄卿,封邢国公。贞观九年卒……子玄意袭爵,改封渝国公,尚南平公主,授驸马都尉。”

2《柴绍传》:贞观“七年,加镇军大将军,行右骁卫大将军,改封谯国公。十二年……子哲威,历右屯营将军,袭爵谯国公。”

3《屈突通传》“开皇中……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仍为太宗行军元帅长史……

子寿袭爵。”

4《许绍传》:“贞观中,赠荆州都督。嫡孙力士袭爵。”5《窦威传》:“(从子)抗,字道生,太穆皇后之从兄也,隋洛州总管、陈国公荣之子也。母,隋文帝万安公主。抗在隋以帝甥甚见崇宠……后袭爵陈国公,累转梁州刺史……静,字符休,抗第二子也。(子) 逵尚太宗女遂安公主,袭爵信都男……诞,抗第三子也……子孝慈。孝慈嗣,官至左卫将军。孝慈子希。希少袭爵,中宗时为礼部尚书,以恩泽赐实封二百五十户。”6《郑善果传》:“(从兄)元$,隋岐州刺史、沛国公译子也。少以父功拜仪同大将军,袭爵沛国公,累转右武候将军,改封莘国公。”

7《杨恭仁传》: “高祖甚礼遇之,拜黄门侍郎,封观国公……贞观十三年卒,册赠开府仪同三司、潭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孝……子思训袭爵。显庆中,历右屯卫将军……思训孙睿交,本名(,少袭爵观国公,尚中宗女长宁公主。”

8《皇甫无逸传》: “父诞,隋并州总管府司马……炀帝以诞死节,赠柱国、弘义郡公,令无逸袭爵。”

9《高士廉传》:“子履行,贞观初历祠部郎中……袭爵申国公。”

10《杜如晦传》: “薨,太宗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子构袭爵,官至慈州刺史。” “如晦叔父淹……贞观二年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襄。子敬同袭爵,官至鸿胪少卿。”

11《程知节传》:“本名金……贞观中……与长孙无忌等代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子处默,袭爵卢国公。”

12《段志玄传》: “太宗即位……十一年,定世封之制,授金州刺史,改封褒国公……子瓒,袭爵褒国公,武太后时,官至左屯卫大将军。子怀简,袭爵,开元中,官至太子詹事。”

13《王皀传》:“长子崇基,袭爵,官至主爵郎中。”

14《魏征传》:“进封郑国公……长子叔玉袭爵国公……神龙初,继封叔玉子膺为郑国公。”

15《薛收传》: “封汾阴县男……武德七年,寝疾……寻卒,年三十三。收子元超。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16《苏世长传》:“周武帝时,世长年十余岁,上书言事……武帝善其对,令于兽门馆读书。以其父殁王事,因令袭爵……子良嗣……累封温国公……其子践言,太常丞,寻为酷吏所陷,配流岭南而死。追削良嗣官爵,籍没其家。景龙元年,追赠良嗣司空。践言子务玄,袭爵温国公。”17《刘德威传》:“永徽三年卒,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曰襄,陪葬献陵……子审礼袭爵。审礼,少丧母,为祖母元氏所养……服阕当袭爵,累表让弟,朝议不许。

永徽中,累迁将作大匠,兼检校燕然都护,袭封彭城郡公。”

18《崔义玄传》:“显庆元年,出为蒲州刺史……子神基袭爵。”

19《刘祥道传》: “祥道少袭父爵。永徽初,历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

显庆二年,迁黄门侍郎,仍知吏部选事……乾封元年卒,赠幽州都督,谥曰宣。子齐贤袭爵。”

20《郝处俊传》: “父相贵,隋末,与妻父许绍据硖州,归国,以功授滁州刺史,封甑山县公……贞观中,本州岛进士举,吏部尚书高士廉甚奇之,解褐授著作佐郎,袭爵甑山县公。”

21《泽王上金传》: “高宗第三子也……载初元年,武承嗣使酷吏周兴诬告上金、素节谋反……上金恐惧,自缢死。子义珍、义玫、义璋、义环、义瑾、义?七人并配流显州而死。神龙初,追复上金官爵,封庶子义繤为嗣泽王。先是,义繤窜在岭外,匿于佣保之间。及绍封无几,有人告义繤非上金子,假冒袭爵。义繤不能自明,复流于岭外。开元初,封素节子趚为嗣泽王,继上金后。十二年,玉真公主表称义繤实上金遗胤,被嗣许王馞兄弟利其封爵,谋构废之。今上由是削趚王爵,复召义繤为嗣泽王,拜率更令。”此时还重申了袭爵之法: “诸宗室非本宗袭爵,自中兴已后继为嗣王者,皆令归宗,削其爵邑也。”

22《唐休瞡传》:“延和元年七月薨,年八十六,赠荆州大都督,谥曰忠。子先慎袭爵,官至陈州刺史。次子先择,开元中为右金吾卫将军。”

五、结 论

就馆藏此时间段之墓志,以《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和《新中国出土墓志》所收录为基础,157方中仅有6方有袭爵之记录,配合辅助数据可知,其中属嫡长子袭爵者有四例,非嫡长子袭爵者有两例:史怀训的父辈兄弟俩均袭父爵,李则政之祖李匡义是以第五子之身份承袭父爵的。并且,此两例时间上均为唐高宗、武周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