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碑林集刊(十六)
8547500000009

第9章 西安碑林新征唐《邓玄挺墓志》考

武天合

2007年3月14日,西安碑林博物馆新征集了一方唐代墓志铭,名为《唐故文部侍郎赠汝南郡太守邓玄挺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邓玄挺墓志》)。这方墓志,长、宽均为54厘米。志文26行,行27字不等。查史书,邓玄挺在唐代曾经是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墓志录文如下:唐故文部侍郎赠汝南郡太守邓府君墓志铭并序君讳玄挺,字固,南阳新野人也。祗台德先,锡土受氏,自禹侯高密,骘建仪同,$居朝右,荣冠当代,国史家谍详矣。曾祖鸿,梁智武将军。祖%,鹰扬郎中。考素,太常司农丞、兵部司勋郎中,丞移九棘,郎转三署,□绍前烈,垂裕后昆。君则郎中之长子也。干父之蛊,美秀而文,弱冠,进士出身,解褐雠校。力行待取,擢文章之甲科;强学入官,正史籀之鱼鲁。选授陈王府仓曹、太子斋师,转城门郎、京兆府司录,迁祠部、文部员外,户部郎中,中书舍人。伏奏明光,更直建礼,克明版籍,实掌丝纶。而丁夫人忧,执亲之丧,虽愿宁戚,事君之节,敢辞夺礼。无何起服舍人,迁文部侍郎,出为澧寿晋华等守,入为秘书监,又除文部。君四迁岳牧,再秉铨衡,龚黄让能,山卢减价。又君之弟与君更掌纶诰,分居礼闱,时议以为荣矣。君之女嫁为鄱阳公妃,门降天人,姻连戚里,时议以为贵矣。属武后闰政,诛锄宗室,酷吏用事,剥丧良臣。君以非罪灭身,无状覆族,甚可悲也!自中宗即位,幽枉必申,招其有北之魂,宠以汝南之赠。见君之家,可谓世禄;得君之文,可谓不朽。企相如于千载,虽念如生;从大夫于九原,空悲可作。

嫡孙大中大夫、行资阳郡长史全宝,能专旧德,不坠弓裘,永慕本枝,愿存封树。以天宝十三载十一月廿九日,卷衣服魂,置□□官,迁葬于咸宁县见子之原,礼也。既而丰不及奢,俭不至陋,称家备礼,不请羽仪。夫人天水赵氏,后夫人太原王氏,并先君早世,已建封茔,遵奉遗训,更不移动,神将是依,不可不识。忝从众婿,敢述铭云:邈哉府君,蔚□其文,英声冠古,俊气干云。其一 翔集朝端,&环戚族,群邪魂正,居高祸□。其二 媒蘖其短,沦胥以铺。玉亦有鉴,□实无辜。

其三 先帝龙兴,追思旧德,赠以虎符,奄荒南国。其四 遗文未丧,天命旁求,不坠祖德,□此孙谋。其五 楚祝招魂,周原合纎。葬以衣冠,揭其封树。其六 揄扬盛业,追琢贞珉,陵谷可变,斯焉不□。

一、史书上所记载的邓玄挺

据《旧唐书》卷190上《邓玄挺传》载: “邓玄挺,雍州蓝田人。少善属文,累迁左史。坐与上官仪善,出为顿丘令,有善政,玺书劳问。累授中书舍人。性俊辨,机捷过人,每有嘲谑,朝廷称为口实。则天临朝,迁吏部侍郎,既不称职,甚为时谈所鄙。又患消渴之疾,选人目为‘邓渴’,为榜于衢路。自有唐已来,掌选之失,未有如玄挺者。坐此左迁澧州刺史。在州复以善政闻,迁晋州刺史,召拜麟台少监,重为天官侍郎,其失又甚于前。玄挺女为道王子妻,又与蒋王子炜相善。谋迎中宗于房陵,以问玄挺。炜又尝谓玄挺曰:‘欲作急计如何?’ 玄挺虽皆不答,而不以告。永昌元年得罪,下狱死。”

另据《新唐书》卷4《则天皇后》载: “永昌元年……四月甲辰,杀汝南君王炜、鄱阳郡公、广汉郡公谧、汶山郡公蓁、零陵郡王俊、广都郡公$,徙其家于辒州。

己酉,杀天官侍郎邓玄挺。”

从新、旧《唐书》记载,结合志文可知己酉是四月二十七日。那么,邓玄挺是在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四月二十七日被诛杀的。而在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三年(754)

十一月二十九日,66年后才得以平反,赠汝南郡太守。由嫡孙邓全宝卷衣服魂,迁葬于咸宁县见子之原的。

二、相关问题考释

据《新唐书·则天皇后》所载,邓玄挺为天官侍郎。《旧唐书》卷190上《邓玄挺传》载,邓玄挺是由于和上官仪相善,出任顿丘令。则天临朝,由中书舍人迁吏部侍郎,既不称职,又患消渴之疾,掌选之失,没有像他那样的;左迁澧州刺史,复以善政闻,拜麟台少监,重为天官侍郎。按《邓玄挺墓志铭并序》所录,为文部侍郎,赠汝南郡太守,与史书吻合。他美秀而文,弱冠,进士出身,解褐雠校,力行待取,《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5007页。

擢文章之甲科;强学入官,正史籀之鱼鲁。选授陈王府仓曹、太子斋师,转城门郎、京兆府司录,迁祠部、文部员外,户部郎中,中书舍人。迁文部侍郎,出为澧寿晋华等守,入为秘书监,又除文部。君四迁岳牧,再秉铨衡,龚黄让能,山卢减价,又君之弟与君更掌纶诰,分居礼闱,时议以为荣矣。从《唐长安词典·官署》查唐代官制得知,吏部隶于尚书省,冠于六部之首,设长官一人,历称司列太常伯、天官尚书、文部尚书、礼部尚书,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吏部尚书、侍郎之职,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与调动等事务,统领本部职官,监督所属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工作。天官侍郎和文部侍郎都为正四品上。

从墓志看,邓玄挺,字固,南阳新野人。按史书所载,邓玄挺是雍州蓝田人,墓志铭却为南阳新野人,这倒是一个疑问。据《旧唐书·地理一》载: “京兆府隋京兆郡,领大兴、长安、新丰、渭南、郑、华阴、蓝田、、銩稨、始平、武功、上宜、礼泉、泾阳、云阳、三原、宜君、同官、华元、富平、万年、高陵二十二县。武德元年,改为雍州。改大兴为万年,万年为栎阳。二年,分万年置紫阳县,分蓝田置白鹿县。三年,改白鹿县为宁人县,分蓝田置玉山县,分始平置礼泉县。贞观元年,废鹿苑入高陵县,废宁人玉山入蓝田县。”

南阳属山南东道,据《旧唐书·地理一》载:“邓州,隋南阳郡。武德二年,改为邓州,领穰县、冠军、深阳三县。立顺阳县。州置总管,管邓、淅、郦、宛、縮、新、弘等七州。四年,废总管,隶山南行台。废新州,以新野县来属。又置平晋县。六年,省顺阳入冠军,省平晋入穰县。八年,废宛州以南阳来属,废郦州,以新城来属。贞观元年,省冠军入新城。天宝元年,改为南阳郡。乾元元年,复为邓州。”雍州蓝田即今陕西省蓝田县。而南阳,则属山东泰山以南,汶河以北一带。汉高帝四年(前203)置。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辖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移治平与(今河南平与北),其后治屡迁,辖境渐小,东晋移治悬瓠城,南朝宋移治上蔡县,隋开皇年初废。

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曾分别改蔡州、豫州为汝南郡。汝南新野即今河南汝南县境。

其实两地相差甚远,《唐邓玄挺墓志铭并序》与史书互异。又查《大隋故虎贲郎将朝请大夫南阳邓君墓志铭》载:邓昞为大隋的将军,也为南阳新野人,显然是一致的,似可订正史书邓玄挺为雍州蓝田人之说。

另据《邓玄挺墓志》载:他的曾祖父邓鸿,是南北朝时期梁的智武将军。祖父邓鸿,是大隋时期的鹰扬郎中,考素,太常司农丞、兵部司勋郎中等。《大隋故虎贲郎将朝请大夫南阳邓昞墓志铭》,也予以佐证。

从史书记载来看,邓玄挺是位不胜任的庸官,不论在吏部侍郎的职位上,还是在天官侍郎的任上都不称职。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有借助与王家联姻来提高自己身份的习惯。邓玄挺把女儿嫁于鄱阳公李的儿子李谁为妻,想不到却招来杀身之祸。加之,他平时又跟汝南郡王李炜友情深厚,当女婿李谁阴谋迎接被囚在庐陵(应是房陵,今湖北省房县)的唐中宗李显重返宝座时,曾咨询过邓玄挺,汝南王李炜也向邓玄挺请教。说道:“我打算紧急响应,你意下如何?” 邓玄挺都拒而不答,所以,遭武则天以“知情不报罪”下狱后诛杀。

胡爱萍在《透视武则天时代的告密现象》一文中也提到由于武则天打击的对象是唐宗室派系或挺李的大臣,故一旦涉及,都从严处理。邓玄挺的女婿李谁和朋友汝南王李炜都是李唐宗室,谋反前,两人都曾找他征求过意见,尽管邓玄挺为避嫌,一律三缄其口,不做任何回应,但后来事发,邓玄挺还是以“知反不告之罪” 被诛。 相关邓玄挺,侯白的《启颜录》也有记载。另在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对邓玄挺的表现更夸张一些。甚至把邓玄挺塑造有铮铮铁骨的一位谏臣。

邓玄挺是在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三年(754)十一月二十九日实行的的衣冠葬,属平反后的官葬。邓玄挺为文部侍郎,追赠为汝南郡太守。这样,他从武后唐永昌元年(689)四月二十七日被杀,过了66年之后才得以平反,官葬于咸宁县的见子之原。正像志文中所说“丰不及奢,俭不至陋,称家备礼,不请羽仪” 简单的衣冠迁葬。就连在他被杀前去世的夫人天水赵氏、后夫人太原王氏的坟,遵照遗训,也都未合葬在一起。

三、《邓玄挺墓志》的书法特点

《邓玄挺墓志》,撰文语句严谨,与史书相对照,用辞客观可信。除个别字迹残损外,基本完整。虽然撰文和书者姓氏不详,但书法凸显大唐盛世的书法风格。书者用行楷书体书写,运笔洒脱,刚柔相济,毫不拘谨,章法布局合理,结体匀称,分布自然和谐,疏密有致。虽未署名,但亦能看出其深厚的书法功底。

《邓玄挺墓志》,虽是平反后的衣冠墓的墓志铭,但却成为研究武则天时代打击李唐宗室和挺李大臣,而用佞臣来俊臣、周兴之流大兴刑狱,酷刑逼供,被其族杀冤死者达一千余家的史证。特别是订正了史书所记载邓玄挺为雍州蓝田人之说,并佐证了其祖父邓鸿的《大隋虎贲郎将朝请大夫南阳邓昞墓志铭》作南阳人或南阳新野人的说法。

胡爱萍:《透视武则天时代的告密现象》,《中国教育文学》2008年第9期。

(责任编辑:王其 王庆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