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105

第105章 “现代性视野中的文化、文学与美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福建省美学会

“现代性视野中的文化、文学与美学”学术研讨会于12月2日至4日在武夷山顺利举行。4日上午的开幕式上,福建省社科联副主席谢孝荣同志作了高屋建瓴的发言,在回顾新时期文学和文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号召文艺工作者们在新时代作出更大的贡献,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尽心尽力。出席开幕式的还有阎纯均、杨春时、林兴宅、俞兆平等著名学者。

之后的学术报告进行得精彩而顺畅,共有来自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泉州师范学院、漳州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八位学者作了风格和内容多样、视角和结论推陈出新、异彩纷呈的学术报告,既开阔了与会代表的学术视野,也促进了对学科再定位和学者身份再认识的思索。比较有代表性的发言如福建师大的谭华孚教授从新媒介如微博的出现对身体观念和身体美学所产生的影响,作了细致的经验描述和精到的理论分析,图文并茂,引发了与会者极大的兴趣,也成为争论的热点;集美大学的夏敏教授,从谱系学和语境论的角度,对现代性的概念的形成及适用范围,作了较全面的反思;漳州师范学院的孙媛老师,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化问题作了历时性描述,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所谓中国古代文论的“失语”口号的提出,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身份受到威胁所产生的情绪性焦虑,而非冷静、深入的理论思索和探讨;漳州师范学院的雷亚平老师,从叙事学角度对鲁迅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部小说集进行了新颖大胆的探索,通过变更叙述者和叙述视角的试验,得出一个心理学上令人震惊的结果;厦门大学的黎兰老师则分析比较了福建省两位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理论家杨春时和南帆的理论,指出各自的特色和发展趋势,在差异性中也见出相似或相同的因素。

下午的自由讨论会上,就福建师范大学阎纯均教授的电影美学最新进展,与会代表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主要聚焦于技术手段本身能否等同于创造性和生产性的先验想象力;此外,与会代表还就身体美学、通俗文艺、理论身份的自反思等多个具体问题,进行了激烈交锋。自由开放的发言,既展现了自身,也从他者的角度,修正了自身。

热烈充实的辩论意犹未尽,不觉间已是夜幕低垂,由俞兆平教授宣布,会议取得了沉甸甸的成果,胜利闭幕。大家共同承认,这样的交流,产生的是实实在在的解释学意义上的“视域融合”,短短的一天,获得的是切实的“效果历史”,分散全省各地的学者们,在理性的语言交往中,得到了辩证的上升,饮水思源,大家一致对省社科联对文学理论事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共同期待下次年会的召开,期待再次美好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