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011

第11章 从执行层面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1)

王淑霞

何为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专业技术标准。

会计准则是资本市场的一种重要游戏规则。

会计准则是国家经济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生活甚至国际经济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三大支柱:会计审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政府外部监管。

一、会计准则本身的专业技术性决定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从专业技术层面看,会计准则所计量的是经济活动的结果,相对于同一经济交易与事项,不管采用什么样的会计准则计量,其反映的结果应是一样的,而不应因发生交易与事项的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背景不同而反映出不同的结果,这才是专业技术标准的公允表达,因此,各国的会计准则很有必要统一起来。

会计准则的技术标准性也使会计准则在理论上有可能统一,统一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标准,这是会计目的本身的必然要求。

(一)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是各国共同的愿景

各国会计准则的趋同能降低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成本,将有利于促进各国企业的国际经贸交流和投融资活动的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从技术层面讲,支持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是各国共同的愿景,全球已有120多个国家或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二)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布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法律地位

基本准则--部门规章(财会〔2006〕33号)。

38项具体准则--规范性文件(财会〔2006〕3号)。

准则指南--规范性文件(财会〔2006〕18号)。

解释公告第1、2、3、4号--规范性文件(财会〔2007〕14号、财会〔2008〕11号、财会〔2009〕8号、财会〔2010〕15号)。

(三)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财政部组织编写《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1~3号。

(四)中国会计准则制定层面的国际趋同

会计准则的制定上,中国大陆自2006年以来实现了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实质性趋同。

财政部于2010年4月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表明了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原则立场;2007年中国内地与香港确认两地会计准则等效互认;2008年12月欧盟认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欧盟所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效;台湾2013年就要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11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新兴经济体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工作组联络办公室设在中国--进一步增强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五)中国会计准则难在实施

准则的制定不是目的,为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准则的实施才是关键--会计准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终是通过准则的执行结果来体现的。

中国会计准则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难在实施,执行层面要跟上准则国际趋同变化的速度,难度较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将与IASB的进度保持同步,力争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项目的修订。”准则执行层面深感压力。

二、会计准则在中国企业的实施现状

(一)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施时间表

2007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执行;2008年--在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实施;2009年--争取推开,在所有大中型国有企业全面实施;2010年--争取全面推开,在所有大中型企业全面实施;

(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具体实施情况

2007年1月1日--沪深两市合计1570家上市公司(沪市861家,深市709家)执行了新准则。

2008年--所有非上市中央国有企业、所有非上市商业银行、有关金融机构以及非上市的所有商业保险公司全部执行新准则。

2009年--包括农村信用社和全国35个省(区、市)的国有企业执行了新准则;

2010年--所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全面实施新准则。

四年来,新会计准则基本按照原来预定的时间表推行,在大中型企业得到了比较平稳的实施。

厦门市财政局2009年发布文件(厦财会〔2009〕8号),要求2010年起所有大中型企业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

(三)准则实施--财政部的推动力

(1)布置准则实施测试。

(2)发布文件,布置准则培训、实施、对每年年报工作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提出指导。

(3)成立由会计司、监督检查局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相关人员组成的新准则实施情况工作组,制定了做好执行新会计准则年报工作方案。;

(4)“逐日盯市、逐户分析”跟踪分析,形成分析报告。

(5)组织第三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以新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

(6)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财会〔2006〕9号)。

(7)关于做好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会〔2007〕2号)。

(8)关于全国非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的通报(财办会〔2009〕5号)。

(9)财政部2007~2010年每年发布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08〕5号、财会〔2008〕60号、财会〔2009〕16号、财会〔2010〕25号)。

(10)会计司--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

(11)会计司--我国上市公司2008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

(12)会计司--我国上市公司2009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

(13)证监会--2010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四)准则实施--各地财政部门的推动力

(1)组织准则实施测试。

(2)成立实施工作组,周密安排,稳步推进新准则的贯彻执行。

(3)举办培训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4)发布文件,详细部署新准则执行准备工作,狠抓企业基础工作。

(5)对本地区企业执行新准则中有关人员培训、户数清理、资产清查、制度完善、账务衔接、信息系统改造等基础工作都作了详细规定。

(6)积极开展实地调研,及时掌握新准则执行中的问题,帮助企业切实解决。

(7)以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组织会计知识大赛,广泛宣传新准则。

(8)2006~2007年,厦门市选择水务集团、建发集团进行准则实施测试。

(9)2007年厦门市成立准则专家组,解答咨询问题。

(10)2007年厦门市组织首届会计知识大赛。

(11)2008年厦门市财政局、市会计学会开展课题调研《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现状与问题研究》。

(五)准则实施--执行层面各企业的努力

新会计准则实施起来对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兼经济转型国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各执行层面付出艰辛的努力,经过四年多的实施经验,各执行层面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中闯过了五道难关:一是会计理念的变化观;二是会计核算的变化关;三是会计职业判断的技术关;四是会计职业道德关;五是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变化关。

(1)会计理念的变化观和会计核算的变化关。

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折旧(折耗)性资产的核算(包括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处理);

②投资与合并(包括投资性房地产);

③资产减值;

④金融工具业务、股份支付和每股收益;

⑤所得税;

⑥特殊交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政府补助;

⑦特殊行业:生物资产、保险、石油天然气等核算变化。

另外,会计信息披露的重大变化和对披露的要求明显提高(金融工具列报以及其他相关准则)。

(2)会计职业判断的技术关。

①资产减值判断--分析家;

②公允价值的估值--估价师;

③预测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预言家。

(3)会计职业道德关。

新会计准则在确认、计量与披露的主观性增加,给予报表编制者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可能发生道德风险的几率也随之增加,需要准则实施者恪守会计职业道德,以防止滥用会计准则。

(4)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变化关。

①企业经营业绩和绩效评价指标;

②企业派现能力及股利政策;

③企业股权激励机制;

④研发计划;

⑤税务政策协调;

⑥企业重组方式;

⑦投资及并购;

⑧融资政策等各方面决策。

(六)准则实施-执行层面各企业的努力

从四年多的实施情况看,会计准则的实施者克服种种困难,闯过了道道难关,使会计准则在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得到了平稳的实施,大部分公司能够较为恰当地选择会计政策和做出会计估计,并按各项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规定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具体表现为:信息披露格式更加规范、信息披露内容更加丰富;对复杂事项的会计处理更加符合规定;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处理理念更加深入;会计信息相关性、可比性与可靠性进一步增强。

(七)准则平稳实施的经济效果

(1)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若干系列会计政策,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①资产减值等会计准则,有效防止资产价值泡沫导致利润虚增;

②或有事项等会计准则,避免了企业超前分配利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