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037

第37章 “强化农业支撑体系,加快福建农业发展”分论坛综述

福建省农村财政研究会

2011年11月30日,我会联合农口部门五家学会在福州银河花园大饭店举办了福建省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年会论坛“强化农业支撑体系,加快福建农业发展”分论坛。省农村财政研究会、省农业经济学会、省林业经济学会、省海洋与渔业经济研究会和省农垦经济学会的80多位领导、专家、论文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主要就“强化农业支撑体系,加快福建农业发展”主题展开了研讨。省社科联谢孝荣副主席亲临会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论坛邀请了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福建省东南竞争力研究院院长王开明做专题讲座。五个学会结合本学会的业务选送五篇论文,围绕“强化农业支撑体系,加快福建农业发展”,加快海西现代农业建设,就如何强化农业支撑体系,加快农业发展的热点、重点问题进行大会交流研讨。福建省社科界学术年会是全省一个重要的学术平台。各位代表一致认为这次学术交流盛会,是对调查研究工作的汇总、提升,为大家提供直接、无障碍的沟通交流机会。为福建农业发展献计献策,为主管农业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会上,王开明研究员就中国“三农”问题产生的背景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五个重大问题:(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问题;(2)发展现代农业;(3)发展农村公共事业;(4)农民增收途径分析;(5)加强改善党的领导。各位代表发言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构建现代农业科技体系,以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尽快实现科技攻关由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研发为主转变;技术推广由注重单项技术应用向系统集成技术应用转变;劳动力培训由注重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一是,在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上下工夫。要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把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在攻克农业科学技术难题上,组织实施重大农业科研项目攻关,切实加大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等高技术的研发力度。争取在良种培育、先进种养技术集成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等方面获得突破。二是,在加快农技推广普及上下工夫。建立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机制。培养造就一支懂技术、重实践、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农技推广队伍。确保科技人员能够直接到户,良种良法能够直接到田,技术要领能够直接到人,以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技术扩散“最后一道坎”的问题。三是,在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上下工夫。突出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二、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产业化形式推进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要切实加大推进力度。一是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要坚持“大、高、外”的发展方向,重点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增强带动功能,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群,成为能够同国外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相抗衡的“联合舰队”。二是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各类农业经济主体,在自愿联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创办涵盖农林牧渔各业的专业合作组织。三是要完善市场拉动机制,拓展流通空间。注重发挥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支持龙头企业直接领办连锁超市式经营网点,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全面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三、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结构调整提升农业

要坚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业三个层次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着力发展优质粮食产业。要继续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要在提高单产、优化品种、改善品质的同时,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增粮行动计划”、测土配方施肥、种子植保等工程,加快推进粮食优势产业带建设,提高粮食比较效益。二是着力发展畜牧业。切实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积极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实现由传统粗放式养殖向现代集约化的规模养殖、健康养殖和小区养殖转变。三是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的机遇,完善农产品加工增值税政策,通过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方式,紧紧抓住大宗农产品深加工、主导产品精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三大重点,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四是着力发展特色产业。要立足当地自然和人文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通过优化区域结构,大力发展档次高、品种优、效益好的特色品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以特求优,以特提效,以特取胜。五是着力发展生态产业。要建立和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的治理。

四、构建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以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农业

首先,制定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标准。要适应农业标准化、国际化的要求,认真实施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专项计划,依据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参照国际标准,尽快完善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产品质量、加工包装等诸环节统一规范的标准。其次,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合理布局,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省市县相配套、产加销相衔接、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督检测,受托检测和自我检测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

五、构建现代农业投入体系,以惠农政策扶持农业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可靠保证。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确保政策落实到位。首先,落实反哺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支农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其次,完善农村金融机制,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要认真落实金融支农政策,建立和完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互为补充、功能齐备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再次,建立政策保险机制,加大农业保护力度。要加快农业政策性保险的立法进程,及时总结各地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地区、不同产品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尽快形成完整的、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性保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