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望族毒女
8613200000256

第256章 乱起(3)

杨老虎笑道:“这个我行。颜姑娘,不是我吹,我进过的古墓啊……”

聂山咳嗽两声,“隔墙有耳知不知道。”

杨老虎有点讪讪的,“这不一时忘了么。成,姑娘,下午咱们就去转转。”

顾琰点点头,翠儿探头出来,“姑娘,点心蒸好了。”

“好,你拿小盘子和食屉装上,咱们这就去拜访邻居去。再给老虎大哥和聂山哥装一大盘子出来垫垫,我们回来了就下锅炒菜。”来了新的地方,自然是要拜访认识一下邻居了。

拜访邻居的过程很顺利,好几户都还回了礼,说平日多往来,有什么事就说话。顾琰对外说的是她是家道中落来此投亲不遇,翠儿是丫头,聂山和杨老虎是家丁,都是家中忠仆,千里护送她来此。

有一个邻居,宅子也比之前拜访的两家大得多好得多。敲门之后来应门的是个丫鬟,上下扫了她们一眼,眉宇间带着傲慢地问她们是来做什么的,翠儿便答复了她。

正在这当口,主人家回来了。方才听她家下人说是一位千总夫人。

顾琰看到人从马车上下来,就准备打个招呼再走。眼见人撩开了轻纱站到跟前,顾琰便看了过去。这位千总夫人长得挺好看的,二十出头的年纪,神情间带着些慵懒。

“这位客人是……”千总夫人也在打量顾琰,看起来十四五的样子,梳着普通的双鬟髻。穿的衣服嘛,也普通。样子就更普通了,整个一丢进人堆里就找不出来那种。既不富也不穷,既不漂亮也不丑。总而言之,整个人都是中庸的,想来也不是什么人物。

“夫人,她们是街尾刚搬来的,过来拜访您。还送了些自制的点心。”

顾琰道:“不坐了不坐了,还要去下家拜访呢。赵夫人,再会!”宅门上写着赵府,想来那位千总姓赵。

赵夫人是出去买东西了,便随手送了顾琰一些新买的发带作为回礼。

到了第四家,这家是豆腐铺子,姓丁。丁大嫂同那位赵夫人有点过节,告诉顾琰,“什么夫人,分明就是个外室。原本她不住这儿,可是之前赵千总的舅兄调到镇西军中了。赵千总是靠岳家的,就把她挪到这远一些的地儿了,还成天的在街坊邻居面前摆架子。小姑娘你一看就是本本分分的人。别同那样的人往来,指不定从什么地方出来的呢。”

“哦,多谢大嫂提醒。”方才顾琰也是觉得赵夫人不像见过的那些夫人一样端庄。不过她认得伍媚和琉璃,倒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再说了,风尘出奇女,也不能一概而论。只是那一家主仆的确都有些傲慢不好亲近。

丁大嫂拿了自家的几方豆腐做回礼,两人拿着回去了。还有几家打算等一下再去了。因为手上已经拿了不少东西了。

等到午后,四人是兴冲冲地往古董一条街去的。顾琰没打算把生意做得怎样风生水起的。小富即安才是长久之计,中庸之道。反正她又不求大富大贵,只要生计有着落,不愁吃穿住用行的就成了。不过,这第一桶金嘛,还是可以捞一下的。银子,真的是不经花啊,尤其是坐吃山空。

岂料,走了三家店,还是没有能入杨老虎眼的。

聂山拍拍他的肩膀,“你小子是不是看不出来啊?一副神神叨叨的样子。”

“你知道什么,那架上摆的没几样真东西。就是真的,年限也不久,而且价格还不便宜。”

“没事,不用急,就是今天都找不到也没关系。这个事情是要靠缘分的。而且老虎大哥说得没错,我银子不多,最好就是能捡漏。把别人当废品的珍品以低廉的价格扒拉出来才叫好呢。那些贵得吓人的,咱们就不去挨宰了。老虎大哥闲了就多来走走,也许能找到一两样。”此事随缘,顾琰并不强求。

杨老虎有一种专业知识得到了尊重的感觉,胸膛挺了挺,“是,这事急不得,我慢慢的来转吧。而且,也许有些地摊货,或者是其他干我们这行的人出货,这都得靠运气。”

聂山看杨老虎一副找到合适活儿干了的得瑟样,忙问道:“颜姑娘,你也给我安排点活儿呗。我闲着骨头就发慌。”

顾琰笑道:“那是你们平日被方某人用得狠了。”

这话聂山不好接茬,而且如果说这话的不是顾琰,他都要翻脸的,“军……”

“咳咳”

“方先生才没有呢。”

顾琰想了想,“这样,我要做市场调查,这是一件跑细腿的事儿,而且我一个人肯定不好单独出去,你就陪着我一起去吧。我可是知道,你是方先生很很看重的人,商业眼光相当的不错。又擅长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不得不说,某人还是用了些心思给她安排人的。

半个月的功夫,杨老虎终于在地摊上帮顾琰淘了一个小的古鼎回来,一转手赚了四百多两。

杨老虎得意的道:“这还是颜姑娘说不要太引人注目了,不然我能找到更好的。”

“够了够了,我要开的就是一个绣坊,起步资金这下是充足了。”顾琰和聂山经过半个月的市场调查,发现这里因为靠近战场,有充足的妇女资源。因为,很多男丁都被征兵了。这样一来,妇女真的成了半边天。有田地的需要自己做农活,辛苦得很。没有的就更惨了,家里活活失去了顶梁柱。

顾琰就想着办一个绣坊,把这些大姑娘小媳妇集中起来干活。这样人力成本比较低,而且也帮着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每天在丁大嫂的早餐摊子那里吃豆浆油条就能把招工给办了。或者直接同丁大嫂说一声都成。

然后就是销路了。盐城这个地方临近西边的战场,所以附近州县有不少像赵夫人这样的女人,她们对本地绣坊出产的东西是不满意的,属于有银子买不到不、好东西的类型。总不能时不时托人上大地方买东西吧。

而顾琰呢,虽然绣活儿不是她最擅长的,但那是相对她其他功课,跟顾珏这种把刺绣当专攻方向的人比。她可是七巧娘子亲手教出来的,手工以及欣赏水平都是杠杠地。这本地的绣活儿她也看过了,不能入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