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大学时期最重要的9个决定
863600000139

第139章

第7篇第1章第5节算笔“流水帐”

大学生如此大方地消费,大多数的开销都是靠父母负担,即便是打工、勤工助学,也

不过是“只够打打牙祭,作为补贴家中汇款的不足”。那么,对于家长来说这一年需要付出多少

钱,才能满足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花费呢?

范风买车后,明显觉得经济压力大多了。每个月,范风的花费在2700元左右,除

去在某外语学校打工每月大概1600元的收入,范风还要从父母那儿

要1200元左右。他自己可以负担的不到总消费的一半。

据调查,一个北京在校大学生一年的学费4800元;住宿费760

元;一年的生活费(衣、食、行)1万元;书本费、印刷费,姑且算

作2000元;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大件物品的支出,应当说是因人而

异——电脑(台式5000元,笔记本1万元),手机500元,MP3 400

元,随身听100元,网费80元——校园局域网……这些都是按最低

价格来估算。如果算上旅游、社交费(平时的交友、社团活动等),

额外培训班(新东方的各类外语计算机考研补习班——差不多要花

费1000元左右),各类认证考试的报名费(英语四、六级20元,出

国考试至少1000元),还有毕业时的包装费(1000元以上),四年下来供养一

个大学生至少得6万元。

4年6万元,的确是个不小的数字。这对于一个年收入2万元左

右的中等水平的家庭来说,不亚于“用一个人的工资供养一个大学

生”。而对于那些家庭收入一般甚至低于1万元的家庭来说,就相当

于“花费全家的收入来供养一个大学生”。

这笔“流水帐”只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在你大学四年的花费中还应该加上你没有花到当处的

钱,甚至还有一些其它不必要的花销。从这笔“流水帐”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家庭供养

一个大学生读四年书并不是很轻松的一件事情。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大学生往往缺乏正确的金钱观,对于理财

就了解得更少了。与我国的这种情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西方发达国

家,尤其是美国,他们对于孩子理财能力的培养有着具体的目标。美

国人要求他们的孩子: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知道每枚硬币

是多少美分;6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硬币;7岁能看价

格标签;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

里;9岁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比价格;10岁时懂得

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出现大笔开销时使用;11岁时知道从电视广

告中发现事实;12岁时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

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12岁以后至高中毕业阶段,鼓励孩子去进行

一些购买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和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打工或商务的

赚钱实验。这种从娃娃抓起的理财教育为美国培养出大批的优秀经

济管理人才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因此,世界亿万富翁排行

榜上美国人不仅位居前列,而且占去了一多半的事实也就不足为奇。

再反观我们的国家。父辈们由于种种原因错失了学习的机会,

四五十岁的时候才发现迫切需要补充财会、经济方面的知识。但另

一方面,又认为挣钱养家和管理钱财是大人的事,不注意对孩子进行

理财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迈人大学时,不仅没

有理财的观念,甚至把依靠父母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是一个重亲情的国家。上大学的费用由

父母承担是相当普遍和根深蒂固的观点。而且由于你在上大学之

前,一般没有找工作赚钱的经历,自然不具备在大学时自己养活自己

的能力,这是作为一个中国大学生所必须承认的事实。而且你更要

承认的是,你在理财方面的能力已经比西方同龄人落后很多。而不

久的将来,你踏入社会后,不仅要在经济上独立,管理自己的收支,而

且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可能要与西方的同龄人在经济方面直接进

行面对面的较量。没有理财的基础和经验,你凭什么在经济的浪潮

中站稳脚跟,又凭什么与西方人一争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