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大学时期最重要的9个决定
863600000080

第80章

第4篇第2章第2节现实型,还是理想型?

很久以前,有弟兄两人,各置办了一些货物,出门去做买卖。他们来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不穿鞋,被称做“赤足国”。

弟弟说:“这儿与我国的风俗习惯完全不同,要想在这儿做好买卖,实在不易啊!不过俗话说:入乡随俗。只要我们小心谨慎,讲话谦虚,照着他们的风俗习惯办事,想必问题不大。”哥哥却说:“无论到什么地方,礼义不可不讲,德行不可不求。难道我们也光着脚与他们往来吗?这太伤风败俗了。”弟弟说:“古代不少贤人,虽然外表上有变化,但行为却十分正直。所谓‘陨身不陨行’,这也是戒律所允许的。”

于是弟弟先进入了赤足国。过了十来天,弟弟派人来告诉哥哥,一定得按当地风俗习惯,才能办得成事。哥哥生气地想:不做人,要照着畜生的样子行事,这难道是君子应该做的吗?我绝不能像弟弟那样做。

赤足国的风俗,每月初一、十五的晚上,大家用麻油擦头,用白土在身上画上各种图案,戴上各种装饰品,敲击着石头,男男女女手拉着手,唱歌跳舞。弟弟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与他们一起欢歌曼舞。赤足国的人们无论是国王,还是普通百姓都十分喜欢弟弟,相互关系非常融洽。国王付给他十倍的价钱把他带去的货物全都买下来了。

而他的哥哥来了之后,满口仁义道德,指责赤足国的人这也不对,那也不好。结果引起国王及人民的愤怒,大家抓住了他,狠揍了一顿,全部财物都被抢走了。后来全亏了弟弟说情,国王才把他放了出去。

世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一个人更是如此,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不要一味照搬原来的套路,否则会型巧成拙。

有什么样的环境,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自然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学习也是一样,只有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因地制宜随着变化而变化,你的学习才是最适合于你自己的,也是最成功的。

现实型的人注重实践,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实践出真知”。意思是说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知识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成为你的能力!这方面的例子俯拾皆是。比如: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有一段时间,以王明、博古等为代表的雷苏代表把持了中央领导权,他们仅从理论知识出发,丝毫不顾国内的实际形势,错误地套用苏联经验,命令红军向大城市进攻,其结果,使得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挫折,不得不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其实大到关系国家命运的事实,还是小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出真知”都是极其正确的,这也是典型的现实型。常言道:“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定情况下确实如此。书本给出的知识和规范,总是一些抽象的定律和原理,而具体地生活情境却无限复杂,用知识指导生活,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也需要诸多的创造性的中间环节才能有效地应用,否则,知识的规范将使人手足无措。中国民间有个笑话,讲的是秀才过河沟。如何跳过小河沟?秀才翻开书本,只见书上写道:“单脚起,双脚落,一跃而过。”秀才按此实践,一步却跃进了小河沟里。这正是人们对“书呆子”的嘲讽和幽默。这份注重理论就是理想型的学习,而“书呆子”却是被这种思想所害。

文凭说白了就是一张纸。其实自己的能耐就是最好的“文凭”。能耐,包括学校学的知识,这是能;还有在实践中磨炼出的才能,这是耐。从能到耐,从知识到才能,中间还有一段距离。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学而不行,可无忧与?”学习而无实践,能没有忧患吗?中国的传统是非常注重“身体力行”的,即亲身体验,努力去做。也就是强调,一个人在实践中的经历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许多用人单位都愿意招聘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人,相对学校出来的硕士生、博士生就要打个问号,究竟如何?这种趋势必定在选择人才时,会发展到国外那种观念:既看你的学历,也看你的经历,两者同们重要。

由此,无论是理想型还是现实型都不能过分偏激,否则,学习就会出现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