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活中的心理学
8679000000009

第9章 制定能够完成的目标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很小的,因为没有几个人是天才。但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做事的效率不同,取得的成就也迥异呢?如果你能够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了解成功者所具备的心理特质,合理地调整心态,你也一样可以事半功倍。

很多人总是不能取得预期的成功,究其原因,往往不是他们不清楚自己的目标,而是目标太大太远,脱离实际,超越现实,在现有的条件下根本就无法实现。最后,目标不仅不能提供动力,还变成一个负担。

不可否认,目标的激励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都很难提供的。而一个人,如果没有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如同是一艘轮船在茫茫大海中失去了方向,结果只会在海上打转,直到燃料用完,也不会到达目的地。

现代社会,人们大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但结果总还是不能如愿,原因在于他们所制定的目标根本就不在他的能力许可范围之内。例如天生的五音不全、对音乐不感冒的人,却要立志成为音乐家。当然,这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成功的概率就很小了。人生的旅途中,在制定和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时,当然要志存高远,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要志存高远就脱离实际、超越现实。

巴黎一家现代杂志曾刊登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竞答题目:“如果有一天卢浮宫突然起了大火,而当时的条件只允许从宫内众多艺术珍品中抢救出一件,请问:你会选择哪一件?”

在数以万计的读者来信中,一位年轻画家的答案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离门最近的那一件。

这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答案,因为卢浮宫内的收藏品每一件都是举世无双的瑰宝,所以与其浪费时间选择,不如抓紧时间抢救一件算一件。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确定目标最重要的是评估自己的能力。就上面的故事来说,如果在火灾发生的时候,你想要抢救的是自己喜欢的或者是自认为更有价值的收藏品,但它却在卢浮宫的深处,那结果可想而知:葬身火海的不仅仅是那些收藏品,还可能包括你。

事实上,每个人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必须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认清实现目标的条件,并分析自己是否已经具备这些条件,同时你还应该预测一下现实与目标之间究竟有多大的距离,然后凭自己的真实能力努力来消除这种距离。当你做到这些的时候,你所要追求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近了。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

1812年,法俄战争之前,拿破仑率领军队横扫欧洲大陆,这支军队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因此拿破仑被人们尊称为“战神”。多次胜利之后,拿破仑被这种现象冲昏了头脑,想把征服俄国作为成功的最后目标,这样便可以重新划定欧洲版图。然而,这次他却失败了。

1812年,拿破仑带领他那支战无不胜的军队踏上了征服俄国的征程。在幅员辽阔的俄罗斯大地,拿破仑的战线拉得过长,兵力不足,一再分散,加上给养不足和兵员大量减少,暴风雪的无情袭击等因素,拿破仑的军队处境十分艰难,最终难以支撑,兵败俄罗斯。最残忍是,来时的60万威武之师,最后只剩下2.7万残兵败将。

从此以后,声势赫赫的法国一蹶不振,以致在三年后的滑铁卢战役中被彻底击垮。拿破仑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他在制定目标时犯了严重的错误,他在没有对俄罗斯的地形、实力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行动,他根本没有想到,仅凭自己的能力,征服幅员辽阔的俄罗斯是一件极不现实的事情。由此可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是多么重要。

事实上,很多成功者都知道,在做事情、确定目标之前,必须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预测一下确定的目标自己到底能不能实现。很多时候,当目标太大的时候,带给你的往往就不是动力了,它会让你感觉到自己的前途很渺茫。当不顾一切地去追寻自己所设立的那个目标时,无异于去抓天上的彩虹。固然,彩虹很美,但想要摘下来,就变成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了。

生活中的心理智慧

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心理学家主张坚持“可见目标定律”,即要把目标定在我们能够看得见、能够实现的范围之内。如此,不仅会减轻心灵上的疲惫,还能够给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并坚定我们必胜的信念,进而使我们获得更大的成功。

1.选择离你最近的一个

在成功的道路上,你可能确立了3个或者更多的目标,这就要求你一个一个地接着实现。那么,先去为哪个努力呢?此时,要选择离你最近的那一个。

2.把目标细化

如果人们清晰地了解自己行动的明确目标和自己的进行速度,就会很自然地去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此时,目标设计得越具体,完成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3.不要让目标成为桎梏

目标本身是为了达到某种成功,顺利实现人生价值而设立的,如果目标成了实现这一目的的桎梏,那么这一目标的设立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所以努力让它成为你的动力而不是桎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