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母爱无疆
8730700000001

第1章 今生今世的守护(1)

拍下一生的祝福

良民

那天一上班,影楼来了一对夫妇,我能认出他们,因为女的太漂亮了,两年前他们结婚时我的拍摄成了影楼的经典之作。

他们带来的是趟美差,指名要我陪他们到云南全程拍摄旅游的过程。这都是有钱烧的,我想。于我来说,拿着别人的钱去饱览山川秀色,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上路了。在机场,他们旁若无人地依偎着.女的说,你怎么不拍?这里也拍?我问。当然。她说。除了禁止拍摄的场所,我必须忠实记录他们的活动。于是我架起摄像机,观景窗里的女主角还是那么漂亮。过站昆明,转飞大理,行程紧密得透不过风,他们说他们没有多少时间。他们相拥于苍山脚下,牵手于洱海之滨。男人表情不自然的时候,女人就搞一个恶作剧来调动情绪,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了她银铃般的笑声。他们的幸福让人心生嫉妒。

我们登上了游船,在白族青年男女的舞蹈中,她也跳得兴高采烈。回程时她显得很疲惫,靠在男人的怀里睡着了。这次男人没有走神,他紧紧搂着她,嘴唇轻轻贴住她的脸颊。在我的镜头中,他们凝固成了一尊雕塑。太美了。当时我就考虑,回去后用什么背景音乐来衬托这幅画面。船靠岸的时候她醒了,略微显得不好意思。她告诉我这里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当时她来参加一家公司的订货会,他则是公司会务组成员。我说你干吗告诉我这个?她笑着说,给你的后期创意提供一点背景资料。

从云南回来后,我坐在编辑机前绞尽脑汁地想给他们的旅游专辑起一个浪漫的标题。大部分夫妇在婚后很少有人肯花费这么大的代价重回初恋开始的地方,我得对得起他们的浪漫。有电话找我。真不好意思,她说,还想请你补拍最后一个镜头。我到的时候,她已打扮好了,很漂亮。她把丈夫撵了出去,说要安静地拍。他只好抱着几个月大小的女儿出去了。把摄像机固定在三角架上,然后打开了射灯。她问,好了吗?可以开始了,我说,并且按下了录像键。她对着镜头沉默了足足一分钟,然后脸上绽放出笑容,开始说话:乖女儿,今天你两岁了,祝你生日快乐。今天你十岁生日,祝你生日快乐。今天是你十八周岁生日,你比妈妈年轻的时候还要漂亮,选择男友一定要慎重哦。今天是你结婚的日子,你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新娘。妈妈病得很重,很遗憾不能照顾你了。

错愕之后,我豁然明白了。我多么希望这是我一个不恰当的构思,能够删除了再来,给她一个重生的机会。面对这个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的对话,我的镜头模糊了。

意林札记

爱是艺术永恒的主题,在绵延如斯的时空里,我们总是在遗忘,但是,那些关于爱的故事。关于爱的记忆总是那样鲜活,那样温婉,而又是那样的沉重。

文中,有着经典之作的“我”,在面对厚重的母爱时,却不知以何种意义去构图,不知以怎样的镜头去表述。本文与其说是在拍一生的祝福,倒不如说在拍一生的感动。(郑建)

火蝴蝶

盈盈

帷幕缓缓拉开,一个如蝴蝶般灵秀的女子飘了出来。今天是她的首场长笛独奏音乐会。她着一袭火红的露背长裙,绕舞台一周向观众鞠躬致意,裙裾飘飘,宛如清灵出尘的仙子。她是很多人喜欢的青年长笛演奏家,人们最易记住的除了她悠扬的笛声,还有她与众不同的特征——在她后背光洁的肌肤上印着一只大大的红褐色的蝴蝶,振翅的样子,美得堪称惊艳。她的乐迷,还有乐团里的同事都不知道这漂亮的蝴蝶是怎么“飞”在她背上的,好多人都猜测这可能是块胎记。只是老天太眷顾她了,让她不仅出落得面若桃花,竟然还在她的背上留下了这么奇异的图案。完美得让人嫉妒。她好像也很会利用这个资本,每次登台演出,她都喜欢穿露背演出服,刻意露出那只完整的蝴蝶。因为这神奇的标志,加之她的演出服总是红色的。时间长了,人们都习惯地叫她“火蝴蝶”。她横笛在手,悠扬的笛声像是吹来阵阵微风,拨动了花影和水声。那

双修长灵巧的手指在长笛上如蝴蝶的翅膀轻快地翕动,一串串音符随即在剧场的上空飘荡。那层次多变的清越音色如同山间的云雾,不断地飘来流去,仿佛把人们带到了美丽如画的山间早晨,风起叶歌,阳光如丝如缕地洒落,河水泛着太阳的金色,远山笼罩在羞涩的光晕中。

缥缈空灵的天籁之音醉倒了现场的乐迷,潮水一般的掌声不断响起。将近尾声的时候。她说:“最后一支曲子《阳光灿烂的日子》,我特别送给我的母亲,我希望现在她能陪在我身边。”停顿了一会儿,她又动情地说:“妈妈,我知道您在下面,我的每一次演出,您都悄悄地躲在下面。这么多年,从小到大,您一路呵护着我,却从没站在我身边。女儿希望您能分享我此刻的幸福,我相信您不会让女儿失望。”

她哽咽了。台下一片安静,人们四下张望着。

沉寂很久,一个中年女士慢慢走上舞台,和她紧紧相拥——那是她的母亲吧,身材一样的优雅修长。当她们转过身来时,台下一阵惊呼,那位体态优雅的母亲有着怎样一副可怖的面孔啊!她的脸上满是疙疙瘩瘩的瘢痕,颜色也是深深浅浅,一片斑驳;左眼变成了一条细缝,牙床外翻,五官扭成一团。被女儿紧握的双手一样严重变形。在台下一片惊诧声中,女儿含泪讲述着心中的故事:

她不满周岁的时候,母亲带着她去100多公里外的姥姥家。途中公交车突然起火,随着一声闷响,整个车身成了一团“火球”。车里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挤满乘客,寸步难移。母亲把她紧紧地贴在自己的怀里,使劲地蜷着身子,双臂交叉,死死地庇护着这娇嫩的生命。母女得救后,母亲的脸被大火烧烤得炭一样黑,两条手臂的皮肤已成块地脱落,当她看到在怀里哭闹的女儿并无大碍时,欣慰地昏了过去。医护人员掰开母亲的手,抱走了她。

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落泪了,小小的她是50多名乘客中惟一一个面容丝毫未损的人。

花儿般娇媚的生命在慢慢绽放,而母亲却离她越来越远。残破的母亲怕自己的女儿被别人笑话,从她上学起,就再没和她一起出现过,母亲不敢和别人一样坦然地接送自己的女儿,只能每天都远远地跟着。有天下大雪,路很滑,女儿才走出校门就跌倒了,重重地摔在地上,母亲本能地跑了过去,却又马上刹住了脚步。那一刻,母亲哭了,哭得很伤心,为自己不能像别的母亲一样呵护在女儿左右。女儿出名后,很多记者去她家采访,为了躲避记者,不破坏女儿在大家眼里的完美,母亲搬了三次家。

她转过身,背对台下,向大家展示她后背的神秘蝴蝶,她流着泪说:“这是小时候的那场大火留下的一块疤痕,不是上天赐予我的美丽,是我伟大的母亲留给我的爱的印记。”

所有的观众都站了起来,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为那漂亮的蝴蝶,也为给她留下这美丽图案的母亲。

意林札记

当火焰燃起,希望在浓烟中即将破灭的时候,母亲张开了双手,护住了女儿,有如天使的双翼的母亲的手,给了女儿在成长时的自信,母亲以自身的残破换来女儿的荣耀。在女儿功成名就之时,母亲在光环中隐去,继续用心呵护着女儿。有一种爱不求回报,那是母亲的爱;有一种爱不计代价,那是母亲的爱。我感动于这个故事,却希望故事不再发生,因为母爱是如此深沉。愿漂亮的蝴蝶只在这位女子身上飞舞。(汤可华)

母亲跟着我

[美]罗伯特·舒勒沈湘译

16岁那年,我走到哪里,母亲都会跟在身后。我去上学,她跟着;去打球,她跟着;去登山,她也跟着。

有一次,老师让我在黑板上解答一道数学题,我不会做,心里一急,上讲台的时候,差一点摔倒。这时,母亲竟然出现在面前。她扶住我,望着老师。老师看着我,问:“她是谁?”母亲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说:“孩子,有我在,你别怕!”

我和母亲滑稽的“表演”,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原来,母亲一直站在教室外面。一个16岁的人还要母亲守护,以后,让我还有什么脸面,天天跟同学们一起上学?

父亲早逝,我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对我有些溺爱,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她不分场合地表达母爱,让我实在受不了。无论我怎么抗议,都是无效的。以后,我躲着母亲,明明要去学校,如果发现母亲远远地跟着,我便拐到岔路上,再绕道去学校;本来要去打棒球,我偏要往学校方向走,再绕道去棒球场。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甩掉母亲。

这个办法很奏效,好长一段时间,母亲再也没有给我“添乱”。转眼到了春天,我跟同学们一起去野外烧烤。

一出家门,我故意往相反的方向走,再从另一条岔道上拐回来,骑着电动自行车,吹着口哨,上路了。

整整一天,我们玩得很开心,太阳快落山时,大家猛然想起该回家了,于是,各自骑着电动自行车,匆匆地往回赶。

来到小区门口的公路上,我发现那里站满了人,车辆也排成了一溜长队。交警正围着我的母亲。我心里一紧,莫非母亲出事了?

我几乎哭着跑到母亲的身边,我看见她站在公路中间,挥着手,不管交警怎样劝说,她也不肯离去。

她发现了我,突然冲过来,说:“孩子,有我在,你别怕!”原来,我出门后,她便在后面跟着,结果被我“甩掉了”。她在公路上站了一整天,只要有车开过来,她便招手让车停下来,看看我是否在车上。

折腾了一整天,母亲因为严重脱水,住进了医院。我将母亲安顿好,回家拿换洗的衣服,结果,在一个木盒子里,我发现了一张母亲的病历。原来,母亲患了痴呆症。盒子里还有一本母亲的日记,从日期上看,她患病已有两年。因为父亲死得早,母亲除了对父亲的怀念,日记里写得最多的,就是关于我成长的点点滴滴,比如我喜欢吃什么,有什么爱好。她还提到自己的记忆力渐渐衰退,有时,她几乎叫不出邻居的名字,她担心有一天会认不出儿子,更怕儿子受到伤害。后来,日记里全是我的名字。

合上日记本,我泪流满面。

意林札记

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它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她最强烈,最执著,最无怨,最无悔,因为她从痛苦中创造了用自己的血肉构成的生命。因为有了母爱,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爱,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爱,我们才从愁绪走向高歌,从顽愚走向睿智;有了母爱,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这篇感人至深的短文再一次证明:最灿烂的人性之光往往来自平凡的母亲,来自内心深处广袤而坚实的爱。(张斌川)

母女深情

唐本庆

在俄罗斯谢罗夫镇南边的一幢小楼里,躺着个面容清秀的乌孜别克姑娘,由于长期卧床,她的容颜显得有些苍白。照顾她的是位形态枯瘦的老奶奶,每天早晨,老奶奶都要双手合掌朝着姑娘的床头默默地祈祷,每次祈祷都是同一个内容:希望昏睡中的姑娘能快快地醒来。也许由于老奶奶的诚意感动了上苍,终于有一天,床上的姑娘突然睁开了眼睛,望着已是风烛残年的老奶奶,脱口而出:“姥姥。”

老奶奶不由一怔,继而跨了过去,一把搂住姑娘,顿时泪流满面。“我妈妈呢?”姑娘问了一声。老奶奶没有回答,反而哭得更加厉害。

姑娘又问道:“我躺了很久吗?3个月、3年、5年?”老奶奶不住地摇头,继而道:“叶莲娜,我的孩子,你知道吗,不是3个月,也不是3年、5年,而是54年!”

“54年?”姑娘仿佛在思考着它的含义。这道年轮的数码,包含着一粒种子变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全部内容,凝聚着一个刚出生的小孩演变成祖父祖母的全部过程。床边的墙壁上,挂着她16岁生日时同母亲玛丝诺娃的合影。54年了,镜框里的照片虽已泛黄,但照片上的叶莲娜和母亲玛丝诺娃是那样的年轻。看看照片上的玛丝诺娃,再看看面前的老奶奶,她很快明白过来,不由问道:“您就是。玛丝诺娃?”老奶奶点了点头,眼里仍充满了激动的泪花。

“妈妈。”姑娘不由将这位被她当成姥姥的老奶奶一把搂在怀里。54年前,刚过完生日,叶莲娜送同学们回去时,不小心从楼梯口跌了下去,前额造成粉碎性的骨折,做完手术后,她便再也没有醒来。从此,母亲玛丝诺娃便紧紧地守护在她的旁边,每天给她喂牛奶、用温水擦身子、清理排泄物。有空就在她的耳边讲卫国战争的故事: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疯狂的德军全线出击,不久便攻入离莫斯科不到30公里的亚赫罗马一带,情形万分危急。为了保卫莫斯科,苏军不得不以大本营预备队的几个团进行反击。经过20多天的浴血奋战,终于挫败了德军的进攻。而在那次残酷的战斗中,她的丈夫季佐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已失去了丈夫,可不能再失去女儿啊!于是,玛丝诺娃便将所有的爱全倾注在女儿身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重复着那些单调而又繁琐的工作。尤其是女儿身染风寒、发冷发热时,她更是比自己生命还难受,日夜守护在旁边寸步不离。转眼50多年过去了,岁月的犁在她脸上耕出一道道沟壑。衰老和疾病像山一样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就像一位即将跑完全程的马拉松运动员一样,感到力不从心。有时,她真恨不得躺在地上不再起来,可是,看到仍在昏睡的女儿,她犹豫了。崇高的母爱,为她支撑起一个坚强的信念:就是再苦再累再艰难,为了女儿,她一定要活下去!崇高的母爱终于感动了上苍。50多年后的今天,女儿终于醒来,她还是那么年轻、漂亮,同墙壁上那张泛黄的照片里的那个姑娘一模一样,甚至连记忆也仍停留在儿时的年代,压根儿就没有想到已变得老态龙钟的老太婆会是照顾了自己50多年的母亲玛丝诺娃!

“妈妈,您照顾了我50多年。不,应该是整整70年,现在应该是我报答您的时候!”由于长时间僵卧,她浑身的肌肉和关节变得僵硬,她还不能马上起来。但由于经常受到母亲的亲吻和搓捏,最先恢复过来的便是那双手。望着灵活自如的手指,她首先想到的是应该怎么样报达母亲,替她干点什么。在母亲的帮助下,她一点一点地支撑着,坐了起来,亲切地唤道:“妈妈,亲爱的,请您过来,就坐在这儿!”玛丝诺娃不知道女儿的用意,但还是走过去,轻轻地坐在女儿的身边。而叶莲娜却从玛丝诺娃手中接过梳子,替母亲梳起头来。

由于过度的疲劳,玛丝诺娃当即呼呼地睡去。然而,这位已逾90高龄的老人一旦入睡后,就也没有醒来。她带着一个母亲最大的欣慰与满足悄悄地进入到另一个世界。

意林札记

对待自己的孩子,如果说母亲是无所不包的大海,那么在这篇文章里,我宁愿相信母亲是那块矗立在海边的礁石,不管风吹雨打,无怨无悔地守望那缕流淌在黑夜中的曙光,纵然希望渺茫,也要不弃不离地坚守到生命的终点。

文章中的玛丝诺娃就是这样一位可歌可泣,值得我们尊敬的母亲。她70年如一日地细心照顾昏睡中的女儿,最后终于感动了上苍,死在苏醒过来帮她梳头的女儿身边。(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