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母爱无疆
8730700000015

第15章 一生一世的牵挂(4)

科瑞格离家上大学后,我常凝视着他那只依然时常在充满阳光的角落里打着盹的猫。往事犹浮眼前,然而却不见孩子的身影。

如今,我们的心和房子都有了空寂的地方。但是,在我们的后代身上却留下了抹不掉的与我们共同生活过的痕迹,这些痕迹是那样的持久,以至于其中的一些将会传给他们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孩子的孩子。

意林札记

孩子们长大了,离开了守护着的父母,父母既是高兴的,也是怅惘的,回忆和孩子们在一起成长日子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特别是父母,我就要感激你的父母,把一个完整的、健康的你送到我身边,感谢他们生下你,让我认识你。

感谢父母,你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世界,感谢父母让我来到这个世界,让我知道这个多彩的世界,感谢父母让我学会了思考,感谢父母让我懂得了责任。同时,我要感谢我的朋友,你让我知道了如何感谢父母。(汤可华)

母亲的来信

(俄)柯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

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极好。”

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

因此,每次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

妈妈在信中净写些鸡毛蒜皮,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思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一天,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正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

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口吻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这你是知道的。”

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卢布,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卢布。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卢布,买裤子——30卢布,储蓄——20卢布,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卢布,剩余——10卢布。

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画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3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意林札记

母爱看上去很琐碎,子女会认为鸡毛蒜皮,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文卡就是这样一天天忽视掉自己的母亲,但母亲生活艰难还是忘不掉把自己不多的钱寄给儿子,而文卡却没打算寄钱回家,他爱惜自己的面子。

母爱啊,你的名字叫付出。(汤可华)

母亲的账本

悍兵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这个字眼显得很陌生。因为在我还不足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魔而离开了我们,剩下母亲一个人孤单的身影。母亲的身影在我的周围不停地晃动:上班、下班、洗衣、做饭、接我们上学放学、一个人换煤气、电灯坏了自己修。所有父母亲的角色都被母亲一个人承揽了下来。

慢慢地,我们长大了。看着白发一点点地爬上母亲的额头,皱纹过早地刻进她满面的风霜。为了我们,这么多年来她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没有时间也没有金钱去走出家乡的小镇。她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妹三人一个个地送进了大学的校门。母亲笑了,笑得很欣慰。

毕业后,哥哥姐姐都飞离了家乡的小镇,在沿海一带的发展城市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并且买了房安了家。于是回来看望母亲的次数渐渐减少了,有时候甚至节假日都很少回来。好在那时我还在读大学,每年的寒暑假都会回来陪母亲。每次母亲看到我回来,就会笑成一朵花,并且有说不完的话。

去年,我大学毕业,很快在一家中外合资公司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我的假期没有了,即使有也少得可怜,加上路上的时间,回去一次只能在家待半天甚至几个小时。于是,我回家的次数也逐渐少,只是偶尔给母亲打个电话。每次打电话过去,母亲总会问:“孩子,什么时候回家啊?”我会说有时间一定回来或者等忙完了这阵就回家之类的话。听到这些母亲又会说:如果实在抽不了身,那就算了吧。

对母亲的承诺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成了空头支票。我们除了每月按时给母亲寄去生活费之外,看望母亲的机会越来越少。

一次,公司经理对我说今年春节要和几个重要的客户进行联谊,美国的代表也会参加,时间是一个星期,而我是必须参加的人选之一,所以提前给了我一周的假期。我想春节不能回家了,现在就趁这假期回去一趟吧。

我没有告诉母亲,风尘仆仆地就突然出现在了母亲面前。那时候母亲正提着一篮青菜。“妈”。听到叫声,母亲的青菜跌落于地。她揉揉眼,然后一把就抓住了我的手,说不出话来。我挽着她来到了屋里。母亲捧着我的脸,反复端详:“孩子,想死妈妈了。”妈,别这样,我这不回了吗。

晚饭过后,我和母亲坐在灯下说着话,聊到很晚才睡。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想到母亲跌落的青菜,见到我时喜极而泣,我披衣下床想去看看母亲睡了没有。刚走近就发现那里透出的灯光,母亲在灯下一笔一划地记着什么。

母亲很快就发觉了我,她慌慌地把本子合起来放进了抽屉。“妈,你在记什么呀?”“没,没什么,是些柴米油盐之类的。”母亲掩饰着。“妈,柴米油盐之类的以前你一直记的。我记得那时你总会拿出来让我们看,或者念给我们听,告诉我们如何节约如何勤俭持家。可你现在为什么要藏着呢,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我?妈,有什么事不能让女儿知道的呢?”

听我这么一说,母亲默默地从抽屉里拿出了本子,说:“也好,反正迟早也要让你们知道的,你就看看吧。”

接过母亲的帐本,我翻了起来,只见里面详细地记录着:国庆节:儿子、小女儿回家了,待了一天。中秋节:两个女儿都回家了,也待了一天。12月28日,小女儿回来了。

合计:大儿子()次,大女儿()次,小女儿()次,子女探望奖得主:

原来母亲是把我们回家探亲的次数,在家待的时间,几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甚至说过的话,都记得一清二楚。看着看着,我疑惑起来:“妈,这子女探望奖是怎么回事?”

母亲的眼神变得暗淡了:是这样的,妈妈寻思着也学着排行榜之类的,为你们设个奖,一年之内回来次数最多的可以得那个奖,并且我还准备给个红包奖励。唉,母亲叹了口气,自言自语起来:我这也是不是办法的办法。

听着母亲的话,看着母亲的帐本,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看着母亲那张饱经沧桑的脸,那脸上写满了期待、盼望与无奈,那双手枯瘦了许多,手指间依然夹着笔,满头的银丝在灯下闪着光。突然之间我才发现母亲竟已如此苍老了。几十年来母亲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年老时能有儿女在身边,体味那一份儿女绕膝的融融亲情,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吗?!

而我们呢,长大后都像小鸟一样离开了母亲的怀抱飞向了广阔的蓝天,而没有去想多回家看看年迈的亲人,忽略了一个空巢老人的心,以为定时给她寄钱就算是享福。母亲就这样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日子,困顿、寂寞、孤独包围着她,而我们做子女的却混然不知。她一定别无他法,才想到设这样一个奖,为了让我们常回家看看她。

“妈。”我的泪水不可抑制地倾泻而出:“对不起,是我们不好,我们太不应该了。我们应该多回来看看您。”

“孩子,我想你们呀,白天想,夜里想,无时无刻不在想啊。”母亲混浊的泪在眼眶中打着转。我连夜给哥哥姐姐去了电话,让他们明天一定赶回来,不管多忙,别再找借口,一定得回来看一下我们的好妈妈了。第二天傍晚时,我们兄妹三人终于一起聚集在母亲的小屋。哥哥和姐姐翻看着母亲的帐本,看着看着就流下了愧疚的眼泪。后来哥哥先开口了:妹妹,母亲的这个帐本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呀。想想这么多年来母亲的艰辛,而我们为她做过什么,我们连最起码的常回家看看都没有给她。既然妈妈有这个想法,我看我们就顺着她的这个思路,想方设法多回来看看她老人家,都来争这个“子女探险望奖”,你们看呢?我和姐姐连连连点头:好,我们都来争这个奖。后来我们兄妹三人回家看望母亲的次数多了起来,每次回来,我们都会看母亲的帐本,看看自己的次数排在第几位,要是少了,那就得赶紧“补”。母亲的笑脸变得灿烂了。闲暇时,她会拿着帐本,记着,看着,盼着,望着。

意林札记

这是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母爱是多种多样的,但大凡做母亲的都只一个目的,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她们只把心思和目光统统放在孩子身上。这样无私的爱只有母亲才做得到。她们不求回报,只愿自立、远行的孩子能常回家看看。文中的母亲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甚至为孩子回家的次数、时间长短设立了奖项。这是一种感人的母爱方式,每一位读者看了都会为之感动。我想感动的同时一定也会得到启发。那么就抓住机会回家去吧,你的母亲正在以她独特的母爱方式在等你。(端木)

母亲的心

叶雄飞

有一个小男孩三岁了还尿床。每次尿床后,他的妈妈就会立刻把他抱到另一边,而自己则睡到儿子尿湿的地方。有一次,小男孩好奇地问他的妈妈:“妈妈,为什么我每次尿床后,你都会睡到我尿湿的地方呢?”他的妈妈微笑着回答:“傻孩子,因为你尿湿的地方妈妈睡着舒坦啊。”小男孩听了,高兴地说:“好啊,我一定要多尿床,让妈妈天天睡着都很舒坦。”妈妈轻轻拍了一下儿子的屁股,然后微笑着在儿子额头上吻了一下。

上小学后,小男孩天天都要到几里外的学校读书。但他胆子小,一个人不敢去上学。这时,他的妈妈对他说:“我每天都要到学校旁边的集市里买东西,不如我们一块儿走啊。”小男孩一听,顿时乐了,背起小书包就和妈妈出门了。过了几天,小男孩开始抱怨他妈妈了,“都是你,都是你。同学们都说我没出息,上学还要妈妈跟着。以后,我要一个人去学校,让他们知道我是有出息的。”妈妈脸上依旧挂着那副小男孩最熟悉的笑容:“好啊,以后我就托人带东西,再也不去集市了。”

上中学了,因为家穷,小男孩没有住读,小男孩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来,骑一辆自行车到十几里外的学校上课。但他的妈妈每天都比他起得早,为他做好早饭。有一次,小男孩偶然发现他的碗里有一根长长的头发,于是他抬头看了看他的妈妈,烛光中的妈妈正佝偻着身子清扫灶台。这次,小男孩含着泪到了学校。

中学毕业后,小男孩已经长大了。尽管他学习很好,但他还是决定去打工。他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远到他也不知道那是哪儿。临行的前一天晚上,男孩和他的妈妈都没有睡觉。男孩家太穷了,没多少东西可以让他带在身上,但他的妈妈还是帮他整理了一个晚上,唠叨了一个晚上。男孩默默地没说一句话,只是拼命地点头。那晚,男孩第一次看到他的妈妈哭了,但男孩没有哭,他不断地做着深呼吸。

天亮的时候,男孩对他的妈妈说:“我想给您做一次早饭。”做早饭的时候,男孩的妈妈就坐在男孩旁边,她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儿子一寸。有时候男孩也回过头来看看妈妈,看着妈妈已经开始变白的头发,他更加坚定了去远方的决心。

来到远方这座繁华的城市后不久,男孩开始想家了,但他没有要回家的念头。每天,他都背着他的破包裹在大街上走着,他的眼睛紧紧盯着街道两边一家家的商铺,希望能找到一家要招工的店子。但对于这座城市来说,男孩的学历太低了,他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