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宠辱之间:千古流传的大清外戚
8770200000026

第26章 有恃无恐,忠臣饮恨

乾隆后期,不是没有人起来反对和珅,但都由于乾隆帝庇护而未果。第一个公开站出来揭露以和珅为首的贪官污吏,并与和珅坚决作公开斗争的,是云南昆明人钱沣。

钱沣,字东注,号南园,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升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他为官正直,不惧怕权贵,以敢言知名于当时。

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之事,当时轰动朝野内外。他在奏疏中指出:“山东吏治废弛,借纳贡为名,贪婪无厌,官民苦之,所属州县,亏空累累,请将布政使于易简、巡抚国泰逮捕法办。”钱沣还在此疏中说,希望皇上以后不要收进贡物品,使天下总督、巡抚没有借口勒索百姓,矛头触及乾隆帝。

乾隆帝得奏,受到极大震撼,马上下令军机处,传讯钱沣,叫他具体反映案情。不久,乾隆帝得知山东巡抚国泰贪污实有其事,谕令钱沣随同和珅、左都御史刘墉等人前往山东审理此案。当时和珅大权在握,而国泰平时与和珅关系极为密切,所以人人都为他的前途担心。

对与和珅斗争失败的严重后果,钱沣本人当然比别人更清楚。所以他在上疏弹劾国泰之前,就为自己安排好了后事。钱沣到他在翰林院时的好朋友邵南江家中,对邵南江说:“我如果家中有急用,需要十吊钱的话,你现在能答应借给我吗?”十吊钱是个小数目,相当于十两银子,故邵南江很痛快地答应道:“这笔钱可以借给你,但你应该告诉我,用十吊钱干什么?”钱沣说:“这你不必问了!但我得先告诉你,将来我恐怕不能还你,要想讨回这十吊钱,只能找我儿子了。”

钱沣家中连十两银子的积蓄都没有,他与和珅前往山东时,穿的衣服自然十分破旧。和珅以为有机可乘,立刻从行装中取出新衣服,让钱沣换上,但被钱沣坚决拒绝。和珅知道钱沣不能为金钱所打动,只好想别的办法。他派人给国泰通风报信,让国泰想办法先把州县仓库钱粮亏空补足,以便蒙混过关。

经过这番准备,和珅等一行人抵达山东后,他就叫手下人四处扬言,说钱沣危言耸听,诬陷清官良吏,将来要承担一切后果。幸亏同来查案的刘墉伸张正义,而且足智多谋,经常与钱沣一起商量对策,才使钱沣转危为安。

到山东盘查仓库存银时,和珅抢先提出,库银数额太多,不用全部核查,钱沣和刘墉表示同意。国泰事先在库银中做了手脚,放在表面的都是足色纹银,一连抽查数十封,数量一点不少。和珅询问钱沣是否再查,钱沣说没有问题,可以封存入库。和珅很高兴,马上回馆舍享乐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钱沣和刘墉再次来到银库,进行彻底盘查,发现大部分是圆丝杂色银。库银规定五十两为一锭,钱沣据此审讯库吏,命他如实交代,结果全是临时从商贾那里借来充数的。钱沣遂下令贴出告示,让商贾们速来领回,又叫衙役们沿街大喊:来晚了统统没收入官。于是商贾们纷纷手拿借据前来领回自家银子,整座银库为之一空。

钱沣再往其他府县盘查,商贾们再没人敢借银造假,仓库中全是空空的。最后定案时,和珅束手无策,只好眼睁睁看着国泰与于易简被送交刑部治罪。

国泰等人被绳之以法后,邵南江去钱沣家中问他:“你前些日子向我借十吊钱,难道就是为弹劾国泰的事吗?”

钱沣说:“正是!我当时考虑弹劾国泰,如果和珅从中捣鬼的话,查不到真凭实据,肯定要受到严厉报复,也许要被发配充军,所以准备这些钱在路上用。”

邵南江听罢后又问:“你若真的被充军塞外,十吊钱怕也不够用呀。”

钱沣解释说:“足够用了。我天性喜欢吃牛肉,在道上也用不着仆人陪伴,有五吊钱买牛肉吃的话,就能保证我在路上不至于饿肚子。其余五吊钱,我带在身上备用,到达戍所是没问题的。”

这样一位正直廉洁的大臣,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听到这件事的人,这才知道钱沣上疏弹劾国泰,是甘冒被流放充军风险的。

钱沣弹劾国泰属实,乾隆帝将他升任太常寺少卿,以鼓励揭露贪官。两年之后,钱沣又迁通政使司副使。和珅对钱沣恨之入骨,但因为乾隆帝信任钱沣,难以进行报复,遂让钱沣出京任湖南学政,以免在京城中碍他的事。

钱沣任湖南学政一职,主要职责是主持全省各地方的学校教育,组织生童入学考试。和珅暗中嘱咐湖南省巡抚,搜集钱沣的问题以求报复。但钱沣为官正直清廉,他一不受贿,二不收礼,取士至公,深受当地学子欢迎,根本找不到他的把柄。

后来湖北省荆江地区出现水灾,大量百姓死亡,灾区个别童生匿丧应考,孝感县又发生活埋人命案。这些事情本与钱沣无关。但当时的湖南巡抚为满洲旗人浦霖,是和珅的亲信死党,他借机上疏参劾钱沣,说他身在邻省,不及时向朝廷禀报灾情,湖南地方又有人告发钱沣并不认真追查违禁书籍。在和珅的操纵下,吏部拟将钱沣革职治罪。乾隆帝决定宽大处理,将他调回任六部主事,旋补员外郎,数年后复授湖广道监察御史。钱沣任湖广道监察御史是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距他弹劾国泰已经过了12年。由于他揭露贪官得罪了和珅,历经12年官场坎坷,官职等于原地未动。

乾隆帝年逾八旬后,更加依赖和珅。钱沣仍然敢想敢言,丝毫不惧怕和珅。时和珅擅权专政,引起清政府内部矛盾重重,尤其是军机处主要官员貌合神离,连处理政务都难聚到一处。大学士阿桂,每日上朝后到军机处;大学士和珅,上朝后或入于内右门内暂时办公之处,或即前赴造办处;大学士王杰,则入南书房内办公,尚书董诰与王杰一同办公;尚书福长安则只在造办处理事。每日唯有乾隆帝召见时,他们六人才联行而入,退朝后则各还个人喜爱之地,一切咨事画稿也未免意见分歧,弄得各部司员在他们之间来回奔波。钱沣认为长此以往,不仅影响政府行政效率,更容易造成官员结党营私。于是他毅然上疏,请求禁止这种情况,恢复军机处旧制。

乾隆帝看到这份奏折,方知他所信任的和珅已把军机处弄到无法正常办公的地步,说钱沣所奏甚是,即令他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当时阿桂以下大臣,都尊称钱沣为“南园先生”,唯和珅经常想找他的毛病,但又无法找到,便安排他查办许多棘手案件。钱沣家中并不富裕,冬日衣服单薄,还要常常早出晚归,终于积劳成疾而逝。当时人认为,钱沣实质上是让和珅故意累死的。

钱沣死后不久,福建省也揭露出钱粮亏空案件,主要贪污犯就是巡抚浦霖,他被押送北京,处以死刑。据说当浦霖被押在囚车里送往菜市口行刑时,钱沣的柩车也恰好路过,两辆车就像事先安排好的一样,擦肩而过。浦霖被囚车送到刑场,然后被行刑的刽子手一刀砍下脑袋,而灵车里面的钱沣似乎看到了这一幕,然后灵车才缓缓地向云南老家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