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传世藏书-晏子春秋
8775500000042

第42章 景公朝居严下不言晏子谏

【原文】

晏子朝,复于景公曰①:“朝居严乎②?”公曰:“严居朝③,则曷害于治国家哉④?”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吾谓之喑⑤,上无闻则吾谓之聋。聋喑,非害国家而如何也⑥!且合升斗之微以满仓廪⑦,合疏缕之绨以成帏幕⑧,大山之高⑨,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⑩,固有受而不用,恶有拒而不受者哉!”

【参注】

①则虞案:说苑正谏无“朝”字,是也。此退朝后之言,苟在朝为此谏,殊失体。此“朝”字盖沿下文而增。

②孙星衍云:“诗传:‘严,威严也。’”

③王念孙云:“案‘严居朝’本作‘朝居严’,写者误倒之耳。上下文皆作‘朝居严’,此文不当独异。说苑正谏篇正作‘朝居严’。”◎则虞案:指海本已乙,当从之。

④则虞案:御览四百五十五引无“家”字。

⑤孙星衍云:“说苑作‘喑’。”◎卢文弨云:“元刻无‘吾’字,说苑正谏篇亦无,下并同。”◎则虞案:子华子晏子问党篇引亦无二“吾”字,元刻本上“吾”误“无”,吴勉学本已改。

⑥卢文弨云“‘如’‘而’同,旧本衍一‘而’字,乃旧人旁注误入正文,说苑无。”◎俞樾云“按‘害’下夺‘治’字,‘家’下衍‘而’字。晏子原文本作‘非害治国家如何也’,古‘而’‘如’通用,‘如何’即‘而何’。上文‘公曰则曷害于治国家哉’,故晏子,言‘非害治国家如何也’,明其与治国家有害也。今夺‘治’字,则与上语不应,又衍‘而’字,则文义复矣,皆由后人臆改。说苑正谏篇作‘聋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当据以订正。”◎则虞案:御览无“也”字,此“也”亦当读为“邪”。

⑦苏舆云:“音义‘斗’作‘鼓’,注云:‘一本作“”,盖“鼓”字之误,“鼓”亦量名,说苑作“菽粟”。’”(白帖引作“升斗”)◎黄以周云:“元刻作‘升鼓’,凌本同。”◎则虞案:黄说误。元刻本、活字本、嘉靖本、子汇本、凌本皆作“升豉”,唯黄本、吴本作“鼓”,杨本作“”。

⑧孙星衍云:“‘绨’,说苑作‘纬’,是‘绨’形近‘纬’,故讹。”◎黄以周云:“元刻作‘绨幕’,音义同。”◎苏舆云:“拾补作‘帷幕’,旁注云:‘元刻似“帏”字’。”◎则虞案:活字本、嘉靖本作“绨”,绵眇阁本、吴勉学本作“帷”。

⑨则虞案:“大山”,各本及子华子皆作“太山”,说苑正谏篇“高”下有“也”字。

⑩黄以周云:“元刻作‘夫下者’。”◎苏舆云:“拾补‘天下’上有‘夫治’二字,注云:‘二字脱,当据说苑补。’”◎则虞案:卢补“夫治”二字,是也。子华子问党篇作“所以治国家天下者,非一士之言也”,即用此。

则虞案:说苑“受”作“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