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骆驼祥子(部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名著书系)
88511700000004

第4章 专题探究

全班共同阅读《骆驼祥子》,然后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专题,也可以另外选择专题,分小组进行探究。

专题一:给祥子写小传

本书以主人公祥子的奋斗与毁灭为线索,可以说是祥子一生的记录。请根据作品的内容,写一篇祥子的小传,完整地勾勒出祥子的经历,写完后注意对照作品进一步修改,力求做到准确无误。

祥子小传

祥子:姓不详,人称祥子,民国年间人,生年不详,卒年不详,出生地不详,父母不详。

职业:洋车夫。

梦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

一生重要事迹:

起始:本为农村人,因破产到北京城谋生。在北京的人和车厂赁洋车,以拉洋车为生。

第一件大事:花三年时间买到一辆洋车。

第二件大事:半年后,连人带车被大兵掳走了。

第三件大事:乘乱逃出来并顺手牵走三只骆驼。把三只骆驼卖了三十五元钱,因此得名“骆驼祥子”。

第四件大事:继续在人和厂赁车拉客,攒钱,希望能再买一辆洋车。

第五件大事:被人和厂老板刘四的女儿虎妞引诱,与其通奸。

第六件大事:在给曹先生家拉包月期间,被孙侦探敲诈了所有积蓄,买车的希望落空。

第七件大事:和虎妞结婚。

第八件大事:虎妞低价买了邻居二强子的洋车,祥子继续拉洋车。

第九件大事: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卖了洋车去给虎妞置办丧事。

第十件大事:祥子喜欢的女子小福子自杀。

终章:祥子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专题二:探寻悲剧原因

读完全书,祥子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命运无疑会给你强烈的震撼。到底是什么力量毁灭了这个曾经生气勃勃的人?悲剧的原因何在?带着思考精读一些章节,并查找资料,写下你的探究结果,然后和同学就此做一次深入的讨论。

浅析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

《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骆驼祥子的形象,反映了当时洋车夫们共同的悲剧命运。祥子把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作为人生中最大的目标,却在尽力拼搏的过程中,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向命运低头。这部小说明确地告诉读者如果无法改变社会,个人即使再努力奋斗也是徒劳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祥子的悲剧是无法避免的。从祥子悲剧命运的成因来分析,当时的社会是客观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其次是祥子的性格变化,而婚姻上的悲剧则给了祥子最后一击。我们依次分析这三种原因。

首先,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给劳动人民的压迫。

人是社会的人,必然受到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制约。祥子有明确的目标,有拼搏的意识和行动。可是同当时的社会相比,他的力量太弱小了,所以只能被黑暗的社会吞噬。祥子的形象,也在他同黑暗社会的斗争过程中,凸显了出来。

祥子周围的人也给了他巨大影响。祥子一直是一个孤独的奋斗者,周围一直围绕着一群道德败坏的人,如杨太太、刘四、虎妞、陈二奶奶、夏太太……这些人都有种种恶行,逐渐浸染祥子的精神,而小福子的死毁灭了祥子的最后一丝希望。正是这些环境因素造成了祥子的最终沉沦。

第二,祥子自身性格的因素

祥子在小说中是一个失败的奋斗者形象。仔细分析他的性格,我们会发现祥子有积极向上的一面,比如,他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拼搏意识,向往着美好的生活。他身上具有农民的优良品质,善良、纯朴、热爱劳动,以为靠卖力气就能过上幸福生活的他选中了拉洋车,是因为拉洋车这个行业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不需要与人相处的,他可以独自奋斗,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花费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在他心中,拉洋车就是改变自己困苦生活的唯一方式。那时的祥子虽然没有钱,可是他的精神还是很强大的,心灵还是纯朴的,所以,小说前半部分的祥子不会和老弱争生意,不贪图别人的钱财,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虽然他缺钱,也很看重钱,可是在遇到比他还要困难的老马、小马时,他会帮助他们。这个时候他的内心还是遵守规矩的。

祥子性格中也有一定的负面因素,比如他有狭隘保守、自私的一面。在第二次准备买车的阶段,祥子为了攒钱,只管抢生意,拉上买卖,不管其他的,这是他自私一面的展现。在孙侦探恐吓他时,祥子根本不敢反抗,也不敢呼救,这表现了他的懦弱。也就是说祥子在生活的重压下逐渐丧失了美好的一面,性格中的负面逐渐表现出来。

第三次虎妞用自己的私房钱给祥子买了一辆车。虽然祥子获得了一辆车,部分实现了人生理想,但却丢失了奋斗和拼搏的意识。而且与虎妞结婚并不是祥子的意愿,所以祥子迷茫了。在小福子自杀后,祥子对生活的最后一点追求也没有了。最终祥子走向了末路。他的事业、爱情均以失败而告终。

在同命运的抗争中,祥子性格中的负面因素逐渐占据了上风,最终令他堕落到地狱的最底层。

第三,爱情和婚姻的悲剧

祥子和虎妞没有爱情。祥子对虎妞毫无感情,只是虎妞看上了祥子。虎妞以怀孕为借口把祥子拉进了婚姻,事情的发展却出乎虎妞的意料。这是因为二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对人生的追求也不同。虎妞是个小市民,想做个小车主,过上安逸的生活。而祥子本质上是个农民,只想靠自己的力量生活。所以,他们二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祥子十分痛苦。更大的不幸则是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卖了车,也因此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最终滑向深渊。

专题三:话说“洋车夫”

书中除了祥子外,还写了形形色色的洋车夫,留下了关于老北京洋车夫这一行当的珍贵历史记录。请根据书中内容进行梳理,从职业特点、人员构成、生活状况等方面介绍洋车夫这个行业的情况。

话说“洋车夫”

“洋车夫”们拉的洋车是19世纪末从日本引进的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车,所以也叫“东洋车”。在中国,最先出现洋车的是上海,后来逐渐蔓延到北京等大中型城市。

在北京,老北京人把“东洋车”叫作“洋车”,把拉车的车夫叫“拉洋车的”。

“洋车夫”们拉的车,有的是私家车,属于大宅门自备的。这些车装饰讲究,车身是黑色,镶满铜活,锃明瓦亮,车上的车篷、车帘、车围子、椅垫子、靠背等都是深蓝色,车前面装着两盏四面玻璃的铜车灯,车踏脚下面安着铜脚铃,坐车的人用脚一踩就“铛啷——铛啷”响。在当时,这种车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拉这种车的洋车夫,要长得漂亮,身体要健壮,衣服要整洁。一般这些洋车夫会脚踏一双两道脸镶皮包头黑缎子靸鞋,身穿青色裤褂,袖口雪白。这些车夫属于洋车夫中的上等阶级。

还有一种车,是包月。车辆除了用户自备外就是车夫自带。用的起包月车的大都为官府职员、买卖人家、大学教授、著名演员。比如《骆驼祥子》中的曹先生就是大学教授。这些车夫一般会住到主人家,钱是一月一结。这种车夫也是比较有优越感的。

再往下就是拉散座的。拉散座的也分三六九等。第一等就是有属于自己的车的。这种车夫出工比较自由,车打理得干净,人也收拾得利落。他们拉的活多,钱也挣得多。每天得到的钱能够保证一家人的温饱。第二等就是赁车的了。当时的北京有专门开车场子的,拥有几十辆到百十辆不等的车,比如《骆驼祥子》里的刘四爷。赁车就要交车份子,也就是租金,如果碰上阴天下雨,也要交。这种车夫要干一天吃一天,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比如《骆驼祥子》中的老马和小马。

专题四:品析“京味儿”

作品对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北京人独特的语言习惯等做了细致入微的描绘,阅读中你一定感受到了其中散发着的浓浓“京味儿”吧。请选择一个角度,摘抄一此片段,说说其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老马的语言之妙

《骆驼祥子》中的人物语言自然浅显,却妙趣横生,勾勒人物形象如在眼前。比如贫寒车夫老马和他的孙子小马儿一起拉车,因饥饿寒冷,在进入茶馆后老马就晕倒了。醒过来后,老马说的第一句话是:“哎,劳诸位的驾!”把老北京车夫的知礼节、要强、善良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