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部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名著书系)
88512000000004

第4章 专题探究

专题一: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历练与考验中成长,这就如同钢铁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梳理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列出提纲,给这位主人公写一个小传。

第一阶段:年少无知、惹是生非、受尽侮辱阶段。

1.往神父的面团里撒烟末儿,被开除。

2.去车站餐厅当火夫,受尽侮辱和折磨。一次值连班时实在太困睡着了,忘记了关水龙头,不仅被打得半死,还被辞退。

3.去发电厂当学徒,认识了水兵朱赫来,受到革命思想的初步熏陶。

第二阶段:革命意识初步萌发,走上革命道路阶段。

4.从彼得留拉匪兵的手中解救了朱赫来,被维克多出卖,关进监狱。在监狱里被殴打,受尽折磨,即将被处死,后来匪徒在接受“大头目”的检阅时,错放了保尔。

5.在冬妮亚家中做短暂的休息后参加了红军,一次战斗中被子弹击中大腿,后又感染伤寒,可病没有痊愈便又参加了战争。

6.保尔先被分在侦察连,后自己转入与敌人接触最近的骑兵连。在一次战斗中,他英勇顽强,却不幸被铁片击中,生命垂危。

7.在后方医院顽强地活过来后,在参加工农兵聚会时,冬妮亚穿得十分漂亮,保尔与她发生争执,最后关系破裂。

第三阶段:英勇顽强、斗争经验逐步丰富的成熟阶段。

8.战争胜利后,他参加肃反工作,后又进入铁路工厂,此时结识了漂亮、聪明,对工作认真负责的革命领导人丽达,可是为了解放事业,他果断地放弃了个人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当中。

9.为了给后方提供木材,他参加了筑路队,在天寒地冻、缺吃少穿的环境中,保尔穿着没有底的鞋子铲雪,结果把脚冻得溃烂,但他没有退缩,坚持工作,最后感染伤寒,不得不被谴送回家。

10.在回家养伤时,他一个人散步去了他的朋友牺牲的墓地,独自思考时,写下了关于生命的感悟。

11.伤好后,他又找到组织参加团工作,并且主动要求不当干部,而去铁路工厂当一名普通的工人,也许是在工作过程中他的影响力无法消除,所有的青年团员都喜欢听从他的安排,和他讨论事情。最后在一次抢救木材时,他再一次受伤,又丧失了工作的能力,只得回家休养。

12.母亲的按摩又救了他一命,脚伤刚好一点,勉强能走路,他便又离开了家。母亲希望儿子能够留在家里照顾她,而他却坚持离开。

13.离开家后,他参加了一个边境上的清匪工作,最后回到团中央,繁重的工作使保尔非常疲累,导致他旧伤发作,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最后实在不能坚持了,不得不去了疗养院。

第四阶段:凭着崇高理想、顽强毅力,实现生命意义的伟大阶段。

14.在疗养院病情恶化,几次手术后,他又出院带病坚持工作,最后病得完全没有办法治疗了,双目失明,他只得离开战斗队伍。

15.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保尔陷入沮丧中不能自拔,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悲剧命运的打击,战胜自己,准备走文学的道路,坚持斗争。

16.与达雅结为夫妻,指导她参加革命工作,同时自己也得到她的照顾,在双目失明又瘫痪的情况下开始写作。

17.保尔战胜病魔和伤痛,完成作品《暴风雨所诞生的》并发表,以新的武器——笔,重新回到战斗英雄的行列。

专题二: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分析

保尔·柯察金具有顽强的毅力、永不言败的精神,他在重重磨砺下无所畏惧,意志如同钢铁般坚强。然而除此之外,他还有温情的一面,比如书中写到的亲情、恋情、友情等。阅读的过程中,摘录一些能够体现保尔·柯察金性格不同侧面的句子和段落,结合这些具体描写,对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做出分析。

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努力,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岁月中,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虽然他曾经金戈铁马,血染疆场,但他不居功自傲,也没有考虑个人的名利地位,只想多为党和人民做点事情。党叫他修铁路,他去了;党调他当团干部,他去了,而且都是豁出命来干。为了革命,他甚至可以牺牲爱情。他爱丽达,但受《牛虻》的影响,要“彻底献身于革命事业”,所以按照《牛虻》的方式来了个不告而别。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正像他所说的:“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也是一个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贞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尤其是他在病榻上还奋力向艺术的殿堂攀登,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保尔更是一个于平凡中见伟大的英雄人物。在他的履历表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他总是从最平凡的小事做起。面对疾病的沉重打击,他也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并且在他与病魔抗争的英雄主义激情中,他也有“左派”幼稚病的危险。保尔后来也终于认识到他不爱惜身体的行为不能称之为英雄行为,而是一种任性和不负责任。因此,保尔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他是在革命的烈火中逐渐磨炼成熟起来的钢铁战士,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让人感到亲切的榜样式人物。

专题三:“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有人认为,文学要有所担当,“红色经典”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路标,其厚重感与担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富有生命力。你怎么看待“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这部具有年代感的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留意自己的感受,看看其中哪些段落让你读来觉得困惑,哪些段落依然新鲜刺激,哪些段落令你深受感触。详细记录这些心得体会,整理成读书笔记,并与同学探究“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小说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保尔既是一名革命斗士,又是一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青年人。保尔是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的缩影。他的个人命运与十月革命、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保尔精神的主要支点在于他对革命理想的无限忠诚、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也做过傻事、错事,犯过军纪,在生活中、爱情上也有过失望和悔恨,在陷入绝境的时候,他也曾一度动摇绝望。但正如保尔自己所说,“有时由于糊涂,有时由于年轻,然而多半则是由于无知”。保尔·柯察金这一形象可敬可亲。他既是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革命英雄,又是一个超越时空局限的人性英雄,人类精神世界中的永恒强者。保尔·柯察金关于人生意义的许多哲理性思想已成为不少人的人生箴言,特别是他那段关于生命的名言,已成为大众的座右铭,是青年一代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坐标。

一个坚定信仰共产主义的战士是怎样成长的——这是我对书名的理解。保尔并不特别,但是无产阶级战士的身份终究让他逐渐完成了蜕变。保尔向往爱情,可爱情似乎并不眷恋他;他经受苦难,这是一个信仰者必需的历练。

虽然,光阴荏苒,保尔所处的那个烽火年代早已过去,但保尔精神仍被一代代地传承。保尔·柯察金那种反对压迫、反对以强凌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假公济私,见义勇为、知难而上、不怕艰苦,忠于职守、为公众的利益勇于献身而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操,依然光彩照人。

也许有人认为保尔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并不存在。那就错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虽然不是传记作品,但他所反映的基本上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极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是他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哲理性思考与总结。

这部小说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很多,最值得学习的是保尔那钢铁般的意志,那在困难之中百折不挠的精神。现在,物质文明在飞速发展,但这种精神却在慢慢丧失。我们青年一代,应该在保尔精神的激励下,树立起人生的目标,并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向目标前进。

“喂,这么着吧,”他伸出一只大手使劲按住保尔的肩膀,把他推到大茶炉跟前,说,“这两个大茶炉你得照管好,可你瞧,现在一个熄灭了,另一个也快没火星了。今天且饶了你,要是明天再这样,就叫你挨耳光,明白吗?”

小车站孤零零地隐在树林里。一条新修的路基从装卸货物的石砌月台一直通到森林里。人们像蚂蚁一样在新修的路基周围忙碌着。

从这天起,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本书的创作上面。慢慢地,一行接一行,写成了许多页。他忘却了一切,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体验到了创作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