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外交散论
88598700000003

第3章 序言

长期以来,本人主要致力于两个方向的学术研究,一是美国与国际制度,二是美国与隐蔽行动。本论文集收录的论文,就是近年来从事美国外交研究的学术总结。

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演进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国际关系的制度化,而一系列全球性国际组织和机制的建立则是国际关系制度化的基石。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战后主要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均是美国主导建立的,并为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制度基础,此即“制度霸权”。但是,对于美国是如何主导建立国际关系各特定领域的国际制度的,这些国际制度的建立对于美国的意义及其国际影响是什么等具体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却缺乏详细的历史考察和研究,从而也就无法完整解释美国制度霸权与美国对外政策的关系,无法理解国际制度发展变革的历史脉络,甚至造成了对国际制度的误读。

正因为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国际制度的研究缺乏清晰的历史解读,本人充分利用美国的外交档案材料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政策设计、外交推动、制度生成三位一体的角度,对美国主导建立战后国际制度的历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已经发表的成果涉及关贸总协定制度、布雷顿森林制度、国际能源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陆架制度、国际民用航空制度等。鉴于上述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均是战后国际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特定领域国际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轨迹,有助于厘清美国制度霸权的起源和变迁,更为客观看待当今国际制度的变革提供了历史依据。基于历史考察,本人还总结了国际制度的建立路径,即政策设计——外交推动——制度生成,从而为分析国际制度的建立与变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框架。

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美国的冷战对抗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构建以美国为中心的军事同盟体系,二是进行局部战争。鉴于冷战从根本上讲是意识形态对抗,因此,囊括了隐蔽宣传行动、隐蔽政治行动、经济战(包括隐蔽经济行动)、准军事行动的隐蔽行动成为美国实施冷战战略的更为有效的工具,在美国对外政策与战略中占据了独特而重要的位置。

依托翔实的档案资料并据此进行详细的历史考察,是本人分析美国隐蔽行动具体案例的基本思路。基于历史研究,本人探讨美国隐蔽行动的一个特色是,首先分析美国的政策设计及其背景和目标,进而考察美国隐蔽行动的实施路径和政策手段,最后剖析美国隐蔽行动的后果及其影响,总结美国隐蔽行动的基本模式。基于这样的研究思路,本人对1954年危地马拉政变和智利1973年“9·11政变”进行了详细的历史解读。

本人研究美国隐蔽行动的另一个特色是,将历史案例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实现了历史和理论的有机融合。在危地马拉政变和智利“9·11政变”的研究中,本人既注重从历史案例中归纳美国隐蔽行动的基本模式,又致力于运用隐蔽行动理论总结美国隐蔽行动的实施手段与政策平台,以理论指导历史案例的研究,以历史案例验证理论框架,从而为美国隐蔽行动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书稿付梓之际,谨以此为序,期待同仁的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