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红楼梦
88600500000001

第1章 接外孙 黛玉寄住荣国府

话说当年盛时,民间流行一首《护官符》,全文如下: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符里所写的四句话,其中包括了当时小朝的四大家族,即贾、史、王、薛。言下之意,做官的若要保住自己的官位,得靠着这几户人家。荣国府、宁国府的主人都姓贾;史家是本书主人公贾宝玉的老祖母贾母的娘家;王家是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的娘家;“雪”即薛,是女主人公薛宝钗的娘家。他们四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但有钱,而且有势,互相串在一起。要读《红楼梦》,这首护官符是非记住不可的。

且说当时石头城里,有一条街,住的都是官宦人家,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直占了大半条街。这二府府内有许多楼台殿阁,玉槛瑶阶、雕梁画栋隐现于苍松翠柏之间;那后园林木万株,含青吐绿,丛花四照,散紫泛红,激石鸣泉,疏岩凿磴。无冬无夏,娇莺乱于锦枝;非古非今,花舫跃于银池,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宁国府为头的是贾敬,但他一味好道,满脑子想的是炼丹熬药、成仙升天,连官职都丢给了自己的儿子贾珍。贾珍则生有一个十六岁的儿子贾蓉。

荣国府有两个兄弟,一叫贾赦,现任一等将军之职;一叫贾政,现任工部员外郎。还有一个女儿名叫贾敏,嫁给了林如海。他们都是贾母所生。贾赦的儿子贾琏,娶了个妻子,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王熙凤了。贾政的妻子王氏生得二儿一女,一儿早死,还有一儿就是本书的男主人公贾宝玉;女儿叫元春,成了王妃,人称“元妃”的就是。

且说贾敏嫁给了林如海,远在苏州,近来一病死了,丢下个女儿林黛玉,无人照顾。贾母知道后,怜惜自己的外孙女,就派了船专门去接了来。

当时林黛玉年纪虽然不大,却长得态动神流,容妍骨秀,姿容态度,娴雅动人。双目灼然如秋水之波,腰身则袅然如春风之柳,低鬟敛恨,俯仰生姿,十分美丽动人。只可惜她从小多病,身子纤弱,人家评价她为“病如西子胜三分”。

且说这天到了石头城,上了岸,黛玉带着自己的奶嬷和一个年仅十岁的小丫头雪雁,乘了贾母特地派来的车,来到了荣国府。荣国府里早有人去报告,说林姑娘来了。

于是贾母迎了出来,林黛玉从小没有见过外祖母,看到这气度华贵、鬓发如银的老夫人,知道便是自己的亲外祖母,正要下拜,却被贾母一把揽在怀里,“心肝宝贝”地大哭起来。当时跟随一起的人个个流下了眼泪,黛玉更是哭个不止,好不容易才被人劝住了。

接下来,贾母指着身边的人,为她一一做了介绍:先是大舅母、二舅母,再是珠大嫂子和三位姑娘:宁国府的惜春,贾赦庶出的迎春,还有宝玉的妹妹,也就是庶出的探春。

再是问黛玉,她的妈妈如何得病、黛玉本人看病吃药的事。

黛玉道:“自我知道事情以来,就是吃药,没有一天不吃的。也不知道看过多少名医了,病总是这样。记得我三岁的时候来了一个癞和尚,要化了我去,说只有我出了家病才会好,我的爹妈自然不肯。那和尚说,若要病好,不出家也可以,除非终生不准有哭声,不准见外人,才可平安了此一生。和尚这些话疯疯癫癫的,谁去听他?现在我每天吃的是人参养荣丸。”

贾母道:“知道药就好,我这里正配这药,叫他们多配一副也就得了。”

正说着,忽然听见后院传来笑声,一个娇滴滴的声音在说:“我来迟了,没有迎接远客!”

林黛玉心里想,这里有老祖宗贾母在此,任何人说话做事都是屏声静气的,什么人敢这样高声大气的?

正想着,只见几个丫头拥着一位丽人,款款地走了进来。只见这人二十几岁年纪,风鬟云鬓,绰约多姿,神光霞艳,丽若天人。

黛玉连忙站起来,贾母笑着对黛玉道:“这就是你的琏嫂子,咱们这里的‘凤辣子’。”原来正是她大舅舅的儿媳妇、掌管荣国府全家财政的王熙凤来了。

王熙凤拉着黛玉的手,细细打量了好一会儿,说:“天啊,天下竟然有这样漂亮的人,真叫我大开眼界了。老祖宗,我瞧她通身的气派,哪里是您的外孙女,简直就是您的亲孙女。”

接下来,林黛玉又去宁国府拜见了各位长辈和姐妹们。她自小懂得礼貌,知道这两家非比自己家里,都是京城特号大户人家,真是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十分的小心在意。

吃过晚饭以后,林黛玉陪着贾母说说话儿,正在这时,丫环进来报告:“宝二爷回来了!”

林黛玉一直就听说贾府有位上上下下宠得不得了的公子,名叫贾宝玉。这人是荣国府老二贾政的儿子,为王夫人所生,生下来时,嘴巴里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玉上有字,为“通灵宝玉”,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宝玉”了。

脚步声响,进来一位公子哥儿,只见他莲花生面,美玉琢肌,骨格清奇,神光饱满,资禀之佳,实少比伦,服装之奢华自不必说,脖子上一条五色丝绦,下面系着一块美玉。

黛玉见到后心里大吃一惊:“这人的面貌怎么这样的熟悉,我是什么地方见过他来着?”

那宝玉进屋以后,首先向祖母贾母请了安,再见过自己的母亲。

然后贾母说:“还不快去见见自己的表妹!”

贾宝玉走到林黛玉面前,行过礼,直上直下地打量了一会儿,笑道:“这位妹妹我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的。”

贾母道:“瞧你,又胡说八道了,她自从出娘肚子,没来过这里,你也没有去过苏州,怎么会见过她?”

贾宝玉道:“虽然从未见过,却好像早就熟悉似的。今天见了有点久别重逢的样子。”

贾母笑道:“如此最好,以后可别吵架啊。”

宝玉走到黛玉身边,问道:“妹妹读过书没有?”

黛玉道:“没读什么书,就上了一年的学。胡乱认得几个字罢了。”

宝玉道:“妹妹尊名叫什么?”

黛玉道:“我叫黛玉。”

宝玉道:“表字呢?”

黛玉道:“表字是没有的。”

宝玉道:“表字没有我就送你一个,不如叫‘颦颦’吧。”

探春问道:“这有什么典故吗?”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里有一句话: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妹妹的眉毛似蹙非蹙,似颦非颦,正合这个字。”说完了回头又问黛玉:“你有没有玉?”

黛玉道:“我哪里来的玉?你这玉是稀罕物儿,哪能人人都有?”

贾宝玉听了马上疯魔起来,一把揪下胸前挂着的那块宝玉,狠命地摔在地上,骂道:“什么稀罕物儿?连人的高低好坏都不识,还说什么通灵不通灵。我才不要这劳什子呢!”

众人吓得什么似的,伏在地上,满地乱找。

贾母一把将宝玉搂在怀里,道:“你这个孽障,心里不高兴什么事情不好做,何苦要摔这命根子?”

宝玉满面泪水,哭道:“家里的姐姐妹妹谁也没有这玉,单是我有一块,有什么趣儿?现在来了个神仙一般的妹妹,也没有玉,可见它不是个好东西!”

贾母骗他说:“你林妹妹本来是有一块的,她母亲没了,林妹妹就让她母亲带了去殉葬,这才没了。她说没有玉是自己不肯张扬,你这样做不是伤害了她吗?”

贾宝玉经贾母一说,这才安静下来。

夜间,王熙凤叫人收拾了两间房屋出来,让林黛玉住。贾母见黛玉带的下人老的老,小的小,就送了一个名叫鹦哥的丫环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