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88626100000002

第2章 小引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1749—1832)二十四岁时的处女作。他起先本打算写成诗剧,但终以四星期的时日写成这样一部抒情的散文诗式的小说。这书是以1774年3月初旬脱稿的。

书的内容主要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经验,不仅女主人公的绿蒂实有其人,就是男主人公的维特事实上也就是歌德自己。

歌德以1771年毕业于市堡大学[1]的法科。第二年5月他到威刺勒[2]实习。威刺勒有德意志帝国法院,照当年的惯例,凡是年轻的佛郎克府[3]律师在出庭行使业务之前,都得到威刺勒法院从事实习。

绿蒂就是法院的法官亨利·布胡的长女,那时年已十九岁(一说十五岁)。她的母亲已经去世,她便代替母亲抚育着她的十个弟妹。绿蒂金发碧眼,玲珑康健。6月9日夜,绿蒂预定去参加离市二里的福培好仁的一个跳舞晚会,歌德同一位女朋友乘车来访,就这样第一次才彼此认识。自此以后,两人的情感便逐渐深入,陷入了恋爱的实际。但是绿蒂是已经许了人的,她的未婚夫克司妥讷是翰诺威尔公使馆的秘书,同时又是歌德的朋友。

歌德的恋爱是无法实现的,他曾经起过好几次自杀的念头。但歌德并没有自杀,他于1772年9月11日留了一封信给绿蒂,下决心离开了威刺勒,回到佛郎克府去了。在9月10日的晚上,他和克司妥讷曾经同去访问过绿蒂,克司妥讷在这一天的日记里面留下了这一段事实:

十日 此日歌德博士与余同食于园中,入夜,往德意志馆(绿蒂之家)。博士与绿蒂与余谈及来世事。

绿蒂问歌德:死者能还阳否?

三人相约,谁先死者先报生者以死后消息。

歌德觉无精彩,想系以明日即将离去之故。

在歌德回到佛郎克府之后,不久便有以鲁塞冷自杀的消息传出。

以鲁塞冷于1747年3月21日生于屋尔分别堤[4],在莱比锡大学曾与歌德同学。(歌德先肄业于莱比锡大学,后转入市堡大学。)1771年以鲁塞冷任彭池危克[5]公使馆的书记,与其友人霍尔德之妻发生恋爱而失望,托辞[6]旅行,借用克司妥讷的手枪于1772年10月30日夜自杀。死时着青色燕尾服,黄色马裤,长靴,靴统棕色。

歌德的这部小说,很明显地是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鲁塞冷的故事结合了。这毫无疑问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而内容是反对封建制度的。青年歌德所处的时代正是德意志从中世纪封建制度行将蜕变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时代。那时的青年人一般反对旧制度与旧道德,和我们“五四”时代相仿佛,在德国历史上是称为“狂飚[7]时代”(Sturm und Drang)。歌德让维特采取了以鲁塞冷的自杀的结束,这在当时是具有反对旧道德的意义的。基督教认自杀为罪恶,采取自杀的结束不用说是具有反对基督教的意义。

这书出版后受到热烈的欢迎,但也发生了一种值不得欢迎的副作用——那就是受了陶醉的青年男女每因婚姻不自由即以自杀表示抗议。一时形成了所谓“维特热”,学维特以手枪自杀者,甚至于多仿效维特死时的服装。

自杀不用说并不是唯一的对旧道德的抗议方式。采取这一种方式,作为小说或许容易掀动人,但在事实上倒是懦弱者的行径。歌德本人就是没有采取这种行径的。有为的男子为什么一定要成为恋爱的俘虏呢?

为此,自1778年以后,歌德做[8]了下列一首诗,印在《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卷头了。

绿蒂与维特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为什么从此中有惨痛飞迸?

可爱的读者哟,你哭他,你爱他,

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声名;

请看,他出穴的精灵在向你目语:

做个堂堂的男子,不要步我后尘!

郭沫若 1955年5月9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