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幸福如筝
88864500000044

第44章 送夫外出

辛颖完全康复了。

几日后,恰逢新学年开始,辛颖背起新书包,跟着哥哥姐姐,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

玉晓终于不用一边出工,一边惦记独自在家的孩子们了。

春季开工没几天,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去年,“四人帮”被粉碎后,经济和民生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大队领导班子先知先觉、敢于开拓,联系到了一个外出务工的机会。

大队和山西某地铁路部门签订了一份协议:由大队出50名青壮劳力,负责用推车往火车上装煤,铁路部门则按月付给每人70元工资。

大队干部考虑到村里的实际情况,把50个务工指标分配给了分红最差的两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各25个指标。同时规定——

外出人员年龄:22岁以上,30岁以下。

工资分配办法:70元工资中的一半上交生产队,由生产队按一天一个工记工分,剩下的35元归个人。

工资结算方式:每月一结。铁路部门每月给每个务工人员直接发放15元日常开支,剩下的55元统一交付大队。大队再发放给生产队,生产队扣除35元后,把剩下的20元发放给对应的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属。

玉晓和树旺所在的生产队属于分红最差的其中一个。但树旺在和玉晓商量报名事宜时,却遭到了玉晓的坚决反对。毕竟树旺是近四十岁的人了。

这天晚上,全家人一起吃着饭。

树旺开口了,“玉晓,我今天报名了。”

“什么?队长同意了?”玉晓很是诧异。

“队长不敢做主,让我去找李书记,李书记同意了。”树旺实话实说。

“树旺,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什么?外出务工的都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你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年龄?况且你腿本身就有毛病,山西那边冬天比咱们这冷得多,你这是拿自己的命开玩笑!”玉晓急了。

“我清楚自己的身体,我能行。”树旺坚持着。

“再有,你去年刚受过那么重的伤,我真不希望你再去冒险了,还是老老实实在家种地吧,好不好?”

“玉晓,你知不知道,这是难得的挣钱机会。我出去用不了几年,咱们就能换个大院子了。”

“这我知道。但你也应该知道,在这个家里,在我的心里,你的健康比大院子重要得多。明天你去把指标退掉。”玉晓的声音也高了起来。

“不要再说了。山西,我是去定了。”树旺大声吼叫。

玉晓呆呆地看着树旺,结婚这么多年来,这还是树旺第一次冲着自己怒吼。

少顷,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流下来。沉默了片刻,玉晓放下碗筷,走出家门。

孩子们面面相觑,傻傻地坐着不知如何是好。

“都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追?”一句话提醒了孩子们。

四个孩子几乎同时起身,奔了出去。

“娘,娘,回家吧。”四个孩子追上玉晓,几乎异口同声地劝道。

“你们怎么都出来了?快回去吃饭!”

听到动静的乡亲们也纷纷出来劝玉晓,“回家吧,两口子有话好好说”,“别生气了,你和树旺可是我们心目中的模范夫妻”……

众乡亲连拉带扯,硬是把玉晓拽回了家。

众人劝说了玉晓和树旺几句,都识趣地离开了。

屋里只剩下了玉晓和树旺两人,双方都沉默着。

过了半晌,玉晓开口了,“你真的要去?”

“真的!”

“铁了心了?”

“嗯!”

玉晓知道再说什么都没用了,她默默地准备着树旺出门要带的物品。

“婶子。”

“哎,建业来了。”

“听说叔叔也要外出务工?”

“是啊。我嘴皮子都磨破了还是劝不住他,随他去吧。”

“婶子,你放心。有我陪着叔叔,他不会有事的。”

“建业,你从小老成持重,多提醒着你叔。你叔这人哪点都好,就是太爱逞强,容易飘。”

“往火车上运煤,肯定没有平地上推东西轻松,是要多加小心。”

“要是到了那边,觉得吃不消,就劝着你叔一起回来。”

“看情况吧。”

“行李准备得怎么样了?有需要婶子帮忙的,就说一声。”

“不用,准备得差不多了。”

“山西那边冬天冷,多带些棉衣棉被。”

“知道了。”

出发的日子临近了,玉晓感到时间越来越不够用,想让树旺带的东西太多了。被子薄、中、厚各一条,枕头一个,脸盆一个,棉衣、棉裤薄、中、厚各一套,棉鞋两双、单鞋四双,自家织的毛巾、枕巾各三条,单衣、单裤各三件……

“一大早的,你们包饺子做什么?也不嫌麻烦?”树旺起床后,来到堂屋,发现玉晓和辛勤在包饺子,随口说了一句。

“爹,我娘可是为了给你送行,刻意起了个大早。你不感动?”

“感动,感动。”

“送行的饺子接风的面,你一会儿就要出门了,图个吉利。你去把建业也叫过来吧。”

“建业,你婶子包了饺子,让你爹别做饭了,过来一起吃吧。”树旺走到院子中,隔着墙头喊道。

“知道了,马上来。”

“好了,饺子出锅了。”辛勤端着两碗饺子进来了。

“我去端。”刚进屋坐下的建业说着就要起身。

“不用了,你和我爹都是要出远门的人,我可要好好伺候呀!”

“瞧你说的。”

玉晓端着最后两碗进来了。

“建业,多吃点,在外面就很难吃到饺子了。”

“谁说不是啊!玉晓,难为你想得周到。”大哥赞叹道。

“树旺,我不指望你这次出去能挣多少钱回来,只要你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强。吃不消的话,就回来,别硬撑着。”

“我知道。你们四个,”树旺对着孩子们说,“在家要听你们娘的话,多替你们娘分担。”

“爹,你放心吧,我会的。”

“我也会”,“都会的。”

“爹,你要去多久?”辛颖依依不舍地问道,“我会想你的。”

“我在外面也会想你们的。”一向不轻易表露感情的树旺也情不自禁。

村里为了欢送第一批外出务工人员,特意指派大队唯一的一辆卡车,把这批人送往火车站。

卡车前,围满了送行的亲人。

大家发现,树旺的行李最多,纷纷跟树旺开起了玩笑,“哥,你这是要搬家呀”,“还是嫂子最疼你啊”,“我好惨呐”……

树旺心里美滋滋的,笑容都挂在了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