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欧美名著丛书(全12册)
89049400000001

第1章 《好兵帅克历险记》:导读

【法】特尼尔·巴拉洛夫(图尔大学)

现在大家将要看到的是一个士兵的故事——不是瑞恩,不是兰博,而是那位著名的捷克列兵。

有人说:捷克民族不需要再创造别的世界品牌,只要拥有了哈谢克和帅克,就足以显示其伟大了。

《好兵帅克历险记》这部讽刺性的巨著,创造了一个波希米亚的“堂吉诃德”,捷克人的文学彰名世界,完全是得益于这部作品。下面,我们就去看看那故事中到底记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吧。

可以说,这是一个十足的令人发笑的傻瓜,在布拉格做狗贩子,还专干坑蒙拐骗的勾当。同时又是一个憨厚老实、天真可爱的小人物,长着一张胖乎乎的脸,脸上永远挂着傻乎乎的微笑。要说他是个很会说笑话,爱东拉西扯,常常将一些毫不相干的事情扯到了一起的人,没有人会对这一点提出反驳。而他又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只是常常乐于助人却又总是帮倒忙——这就是帅克,一个被军医诊断为白痴而被迫退伍的老兵,正犯着风湿痛,却在女仆的帮助下,坐着轮椅去报名参军,表示效忠奥地利皇室,这与当时捷克人的真实情感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反差啊,但它确确实实是由帅克这个人物做出来的。

这个人物,帅克,实在是一个奇特的人物。事实上,就像他那些愚蠢的伙伴一样,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参加战争,但却自愿成了列兵队伍中的一员,并且还阴差阳错地做了上尉军官卢卡什的勤务兵,后来又成了随军神父奥托·卡茨的勤务兵。他看上去就像一位合格的军人那样,无条件地顺从上司,对于上级的命令,不折不扣地执行。但谁能想到,正是他这种没有头脑的顺从和好心,却常常搞得上司笑话百出、狼狈不堪呢?帅克经常毫不犹豫地对人承认当局和上司对他的愚蠢的认定,说:“报告长官,我是个傻瓜。”但实际上,我们通过小说本身可以知道,在当时的社会中真正愚昧和昏庸的根源在皇宫里,他正是以帅克的愚蠢来间接地愚弄了那些表面上衣冠楚楚的人。

帅克以他自己的愚行,引出了当时上流社会的愚蠢,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这场战争本身的荒诞性。这种以愚蠢揭示愚蠢,以荒诞反抗荒诞的方法,正是现代艺术反抗非人性文明的重要途径。

当代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谈到帅克时,这样指出:“帅克亦步亦趋地模仿他周围的世界,一个愚蠢的世界,结果人们无法分辨他是否真的也是愚蠢的。他轻而易举地、同时又是欢快地适应了统治者的秩序,并非他发现了其中的意义,而是他发现了无聊和无意义。他逗自己开心,也逗他人开心。通过夸张的唯唯诺诺,把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大玩笑。”以玩笑的方式对待世界的荒诞,这正是《好兵帅克历险记》这部书的真正含义所在。

我们知道,仆从与主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一种真正颠倒的关系,就像作为附庸国的捷克与作为宗主国的奥匈帝国之间的关系一样,奴役者看上去很聪明,很强大,处处支配者被奴役者,可事实上他们才是真正的被奴役者。因为他们一旦离开了他们的仆人,就寸步难行。这样,即使碰上的是一位愚蠢的仆从,他们也不得不听其摆布和愚弄。帅克的行径,就正好体现了弱势民族和阶层的这一种特殊的反抗方式。

在捷克人看来,哈谢克是他们民族的伟大英雄,他创造的帅克形象,揭示了捷克民族典型的特性。由此,受他的影响在以后的岁月里又诞生了许多具有相同气质的作家和作品。例如20世纪初期的卡夫卡式的荒诞故事,以及其他一些哈谢克式的闹剧。当代作家米兰·昆德拉继承了哈谢克和卡夫卡的精神遗产,他的小说,如《笑忘录》,对捷克文化精神做出了精彩的描述:以笑的方式来遗忘痛苦和对抗暴政。这一点,开启了二战后的所谓“黑色幽默”小说的先河。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描写二战的黑色幽默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在揭示现代人类文明,尤其是战争文化的荒诞性方面,与《好兵帅克历险记》是一脉相承的,尤索林可以说就是二战时代的、美国的帅克。

帅克的故事没有结束,我想,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像奥匈帝国和捷克民族那样的不平等关系,帅克的故事就永远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