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勤劳节俭(下)
8914700000022

第22章 “南京路上好八连”艰苦创业铸新篇

1993年4月25日是“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30周年纪念日。

30年,沧桑巨变,好八连这面旗帜变得更加鲜艳了。从当年脚穿草鞋巡逻在南京路上,到今天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官兵们始终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无私奉献为本,谱写着艰苦创业的新篇章。

(一)

历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伴随着上海前进的脚步,好八连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连队有了电冰箱、洗衣机、卡拉OK……但好八连艰苦奋斗的传统却牢牢地保持着。

进入好八连营区,看不到烟蒂、纸屑。饭堂的墙壁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0个大字分外醒目。走廊里的每个电灯开关上都贴着“节约用电”的纸条。炊事班淘米时,在淘米箩的下面放一大盆,将漏在盆里的碎米捞出来……节约一滴水、一分钱、一度电、一粒米、一寸布的传统一直被好八连视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

一位军校毕业生分到八连,一天,他组织战士们作丢手绢的游戏。游戏后,他就把手绢扔了。不料,第二天这块手绢又回到他的床头。手绢被洗的干干净净,叠得方方整整,撕破的地方还绣了一朵梅花。手绢下面压着的纸条上写着:“尊敬的排长,请收下连队的传统。”

无独有偶,军校毕业的一位“学生官”一次吃饭时,把一粒米掉在桌上,坐在身边的一位老战士默不作声地拣起来吃了。这个小小的细节在这位“学生官”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好八连对“三箱一包”(理发箱、木工箱、修鞋箱、针线包)这些有形的传家宝格外重视。30年来,每年老兵退伍前都要交接。现在木工箱已传到19代,修鞋箱传到21代,理发由过去“单传”发展到现在的15人。全连官兵一直是头发长了自己理,营具坏了自己修,鞋子衣服破了自己补。

条件好了为什么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好八连现任指导员李晓明对记者说:“艰苦奋斗是我党我军的‘传家宝’。革命前辈靠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今天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业实践,仍需要我们去艰苦奋斗。”

(二)

当社会上有人用金钱作为砝码来衡量人生价值时,军人的荣誉受到了挑战。生活在大上海这个商品世界的八连官兵,受到的考验更加严峻。

战士到上海精品商厦当义务售货员,看着顾客们大把大把的花钱,曾感到“囊中羞涩”。

在南京路参加施工,战士们干得一身泥,一身汗,没有分文报酬,工地上的卡车司机一晚上光加班费就几十元。战士们听后免不了心里嘀咕。

八连党支部敏锐地意识到,今天的南京路,类似解放初期资产阶级姨太太向执勤战士扔钱包那种面对面腐蚀的现象没有了。然而,拜金主义的影响,以及背离社会主义价值观念、道德的东西,仍然会潜移默化地“濡”染着战士们。必须引导官兵们直面人生,用光荣传统的力量,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革命战士的本色。

抵制不良影响的教育也是潜移默化的。

“金钱既不是幸福的象征,更不是人生的目的,奉献比金钱更有价值。”这话,是八连官兵认识上的升华,更是他们行动的写照。

老战士沈宁要退伍了。临离连队那天,他去上海第二百货商店买东西时,在柜台前拾到一个精致的钱包,打开一看,里面有70多元人民币,还有一些外汇券和粮票。他想失主一定很着急,就在原地等候了两个小时,眼看归队的时间快到了仍不见人来领,他就赶回连队,把钱包交给了连队领导。

司务长汪学海一次在余姚路菜场买菜,一位摊贩为了拉生意,故意将发票金额多开了几元钱。汪学海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摊主说:“你风里来,雨里去,够辛苦的,就拿点辛苦费吧!”汪学海回答说:“那怎么行,公家的钱一分也不能拿,给我重新开一张发票。”摊主只好照办。

八连的社会活动多。作报告、做好事,几乎天天都有。官兵们都是自己掏钱买票坐公共汽车,回来从来不要连队报销。常年累月加起来,这也是一笔可观的开支。如果八连给上级打个报告申请一点钱,上级不会不批,但他们甚至连这样想的念头都没有过。因为他们懂得,生活的意义并不表现在对金钱的偏爱,奉献的价值也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这种品质、这种操守,同那种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形成多么鲜明的对照!

(三)

好八连官兵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和弘扬连队的光荣传统不是固守过去的生活方式,强调艰苦奋斗,重在创业。

暑夜,当人们在路边悠闲纳凉时,八连的队伍气喘吁吁地在路上跑步。他们穿着军装,身上挂着子弹袋,背着背包、水壶,肩上扛着枪,一个个如水中捞出来的一般……为了增强体质,八连天天坚持早晚练长跑,不管炎夏还是寒冬。

连队从市郊回到市区以后,没有训练场地,干部战士就一起动脑筋,“螺丝壳里做道场”,充分利用狭小的空间搞训练。

为了练瞄准,他们用废旧材料做一根只有正常制式靶五分之一的靶杆。没有标准的投弹场,就用背包带拴在围墙的钢筋上,按投弹要领,练挥臂动作,全连拉断了17根背包带。奋斗使全连投弹成绩提高到优秀水平,其它科目也跃上新台阶。1990年,连队获得警备区步兵专业比武第一名;1991年,5个参考科目全部获得大军区和警备区的优秀成绩;1992年,全连训练成绩总评优秀,连进攻实弹战术演习获全团第一。

好八连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无论是黄埔江引水工程、30万吨乙烯工程、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太浦河水利工程,还是南京路改造、外滩扩建、地铁建设,在建设上海的各个工地上,八连官兵靠奋斗不止的精神在上海人民心中塑造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新形象。

去年初,繁荣南京路十大工程要求年内竣工,八连战士主动请缨。战士们12小时一班挖土、搬运钢材,人人手上起泡,个个肩上脱皮。雨天,穿着雨衣干活不便,干脆把雨衣脱了,冒雨干活。黄浦区建设局局长陈希安含着眼泪对局机关的同志说:“到‘协大祥’工地去看看吧!什么叫奋斗,好八连战士的行动就是活的教科书。”

(四)

在上海文化馆,由上海《文学报》主办的“壬申元宵诗会”上,暴风雨般的掌声中,八连副指导员许方勇中尉自己创作、自己朗诵的诗歌《上海的速度》获得了这次诗会唯一的一等奖。

谁能想到,许方勇这位艰苦创业的带头人几年前还是一位“诗盲”。又有谁知道他为了写诗,熬了多少夜,放弃了多少节假日,牺牲了多少业余时间,硬是把食指、无名指磨出了老茧。

在好八连,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何止一个许方勇。改革开放开阔了好八连官兵的视野,使他们认识到,勤俭节约、埋头苦干和做好事是艰苦奋斗,刻苦攀登科学文化高峰也是艰苦奋斗。而且这种艰苦奋斗将创造出更出色的成果,更可观的效益。

为了满足官兵们成才的强烈愿望,连队开办了“文化夜校”,由4名本科生干部任教员,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连队开办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座”;请地方英语老师来教授英语。连队还请复旦大学新闻系老师开办新闻报道系列讲座,请地方音乐老师辅导乐理知识,并经常组织战士参加共建单位举办的理论研讨、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文艺联欢、体育比赛等活动。官兵们写的新闻报道被省市以上报刊、电台采用21篇。地方群众反映:没想到一个连队有这么多能人。

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了八连艰苦奋斗的内涵,提高了官兵们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中,他们讲科学、讲效益,改进施工方法,能用机械的就不用手工,进度和质量总是保持一流。这一桩桩令人欣慰的新事,给老传统增添了时代的光彩。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好八连这面旗帜高高飘扬,闪耀着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