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风云际会: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89297500000005

第5章 罗易是个蠢货,鲍罗廷是个冒失鬼[5]

中共五大召开前夕,对中国共产党决策有重大影响的有3个人,即共产国际首席代表罗易,苏俄政府代表、国民党顾问鲍罗廷和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

罗易(1887—1954),全名马·纳·罗易,生于印度孟加拉,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1926年11月出席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会后来到中国,任共产国际驻中共特别代表。1927年2月到广州,4月2日到武汉。

罗易此行使命有二:其一,传达贯彻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精神;其二,以共产国际驻中国特别代表、驻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的身份指导中国革命。国际执委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提出了两个新的问题:一是中国革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二是土地革命。

因此,实行“彻底的土地革命”,是罗易此行的一个重要使命。

陈独秀作完报告后,罗易就开始讲话。在题为《中国革命问题和无产阶级的作用》的报告中,罗易讲述了3个问题:1.关于革命前途;2.军队与革命的关系;3.关于革命的基地。讲第三个问题时,罗易批判了鲍罗廷的“西北学说”,认为放弃东南革命地区而走向西北,这实际上是逃跑主义。

5月4日,罗易又作了题为《中国革命的前途和性质》的报告,主要是传达国际执委第七次扩大会议精神,但也加进了许多个人意见。如关于中国革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共产国际认为有些可能性,但罗易却强调为仅此一种可能性;关于土地革命,罗易也超出共产国际的要求,不顾武汉实际,强调应立即进行土地革命。

五大接受了罗易关于中国革命非资本主义前途的观点,还接受罗易的建议,通过了《土地问题议决案》。因此,罗易对五大很满意,认为这是一次布尔什维克的大会,是一次胜利的大会。

然而,按毛泽东后来的说法,罗易只是“能说,而且说得太多了,却不提出任何实现的办法”。

鲍罗廷来华已3年有余,他早在国共合作之前,就已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他也是中共五大的重要人物。

鲍罗廷除抛出错误的“西北学说”外,在土地问题上跟陈独秀并无多少实质性的差异。他们都不主张马上搞土地革命,而要先北伐,与冯玉祥部会合,打通苏俄通道。这就是所谓“先扩大革命,然后才能深入革命”的理论。罗易观点明显不同,他认为当前主要任务是通过土地革命,巩固两湖根据地。这实际上是先深入革命,后再扩大革命。

他们的意见各有偏颇,可以说都没从当时实际出发,也都提不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因而由他们指导的五大,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多年以后,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时评价他们说:“客观地说,罗易是个蠢货,鲍罗廷是个冒失鬼。”这个评价不无道理。

在五大上,陈独秀虽然遭到了代表们的激烈批评,但仍当选为党的总书记。

五大是在革命紧急关头召开的,它虽然没能担负起挽救革命的历史重任,但作为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它还是在多方面有过贡献:

五大较全面地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这在过去党的会议上还无先例。它为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结束右倾错误,奠定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

五大批判了彭述之的“天然领导权”思想,明确肯定了无产阶级必须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四大在这方面的严重缺陷,使党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又前进了一步;

五大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正式的、完整的《土地问题议决案》,为后来的土地革命实践做了认识上的准备;

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是对党的组织建设的一个突出贡献。另外,五大为革命选拔了一大批栋梁之才。大会选举的中央委员会及中央领导成员,是八七会议的重要组织基础,是“目前情况下尽可能好的领导”。这是五大对党的组织建设的又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