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宋忆
89469300000011

第11章

“记住了就好,可千万不能够忘记啊。”刘如看着两个武将说道。

“感谢丞相不杀之恩,刚刚丞相所说的话确实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做的确实不对,我太冲动了。我一定会听丞相所言,把仇恨发泄到敌人身上,发泄到辽国士兵身上!”高个子武官冲着丞相激动的说着。

“这些话你不应该对我说,我不杀你们是因为你们没有什么错误,如果你们互相道歉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刘如说完以后看着面前的两名武官,示意他们互相道歉。

“我生性过于冲动,让阁下受惊了。”高个子武官低着头看着矮个子武官面带微笑轻轻的说,声音就像炎热的夏天中的微风一般,拂向了矮个子武官的脸颊。

“我也有自己不好的地方,下次绝不会骂别人。”矮个子武官说道。

“二位姓甚名谁?官居何位?”刘如轻轻的问道。

“鄙人王羽,官至将军。”高个子武官回答道。

“鄙人陈怀,官至将军。”矮个子武官回答道。

“你们年龄几何!”刘如再次问道。

“丞相大人,鄙人方年已二十有七,王兄比我年长三岁。”矮个子武官说。

刘如转过了身子,把双手交叉着背在了身后,背对着两名武官说:“你们二位年龄相差不大,又是同乡人,有何深仇大恨解不开呢?今天的事情就算过去了,以后谁也不准提起。”刘如像是对那两名武官说的,又像是对着面前的文武大臣们说的。谁也理解不了那句话的真正的含义是什么,没人可以理解刘如那样,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太阳已经高高挂在天空,丹凤门还是没有打开的意思。刘如有一些着急了,他走到了丹凤门门前冲着门楼上的守卫大喊:“为何还不开门?”

“丞相大人,大明宫每日开门都需要皇帝吩咐才能打开,只有晚上关门才是准时的。至于为什么不开门,镖下也不知道。”守卫冲着丞相大喊着,因为地面离门楼过高,如果不大喊根本就听不到。

只见守卫话音刚落,大臣们又纷纷的议论了起来,再次进入了刚刚嘈杂的场面。刘如并没有让大臣们安静下来,因为他知道此时他多年已来的梦想已经实现,虽然面无表情,但是内心却十分的喜悦。他面对着城门,背对着大臣们,嘴角露出了很邪恶的笑容,没有人可以发现他的笑容。他在心里想:“这一天,终于要来了,刘成果然我当初没有选错。他为我做了太多,如果没有他可能就不会有我的今天,这件事情我也永远做不成。”

“丞相,不知你意下如何?”一个文官走到了刘如的身后轻轻的说。

声音很轻,但是还是吓了刘如一惊,他赶快收回了那种邪恶的笑容,转瞬之间又变成了微笑,生怕别人知道他内心在想些什么。他转过身子,面带微笑看着那名文官说:“让大家先好好等候陛下。”

“可是大臣们都已经有了倦意,平时里这个时间都已经退朝了,可今天为什么迟迟不打开城门?这种情况我已经很久没有遇到了。”文官疑惑的说。

“不必过于多虑。”刘如微笑着。

“不对!”文官好像想到了什么,继续说:“上一次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好像还是十年前的时候,那天好像是皇帝架崩的日子。皇帝该不会……”文官想接着说下去,却被刘如打断。

“把那几个字说出来可是大不敬!”

“丞相大人,我只是过于担心陛下……”文官有些紧张的说。

刘如一眼就看出了眼前的这个文官是忠于皇帝的,他心里顿时冒出了无数个想要灭掉他的办法,但还是压抑住了自己的情绪。

“皇帝赶了三天三夜的路了,可能只是累了在宫里休息吧。”刘如轻轻的说着,眼神有些迷离。文官听到以后便退了下去,继续和其他大臣议论着什么,仿佛有着说不完的话。文官就是这样,说话比谁都行,但是一旦让他们到了战场上估计跑的比谁都快。

刘如看着眼前的大臣们,现场几乎乱成了一锅粥,有些累了的大臣直接做到在地上,甚至还有趴在地上的,完全不顾自己的形象。

刘如十分气愤的大喊:“都给我安静下来!你们仔细看一看自己,已经变成什么样了?大唐现在面临着何等的灾难,你们切没有丝毫的危机感!居然还嫌站着太累,全部都给我站好,挺直了身子!直到皇帝吩咐打开城门为止!我告诉你们,不管你们是文官这是武官,你们都要记住,这里是皇帝住的地方,不是你们的家!”

没有人在说话了,大臣们变得安静了起来。纷纷站成了一排排,整齐的排着。

丹凤门在不久后便打开了,刘成带着几十名宦官和太医心急火燎的冲了过来。大臣们表情十分的不自然,像是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样。

刘成走到了刘如面前,装模作样的在他耳旁轻声的说:“皇帝于昨日夜晚驾崩于寝宫。”刘成身后的宦官和几名太医也都纷纷的低下了头,唉声叹气。

刘如也装模作样的回了一句:“何故驾崩?陛下身体一向安康,且正值壮年,为何会突然崩于寝宫?”

“让太医告诉你,鄙人也不甚了解此事。只是今日卯时日初之时,宦官像往常一样叫陛下起床,但是任宦官们怎么喊,皇上也没有回应,于是宦官就进入了寝宫,却发现皇帝已经躺在床上失去了气息。”

大臣们看着丞相与刘成和眼前的几十名宦官、太医。由于两人对话声音大小,所以大臣们根本无法听到他们之间的对话,只能满脸疑惑的猜测发生了什么。

“是谁发现的?”刘如又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因为他必须这样,必须配合刘成演戏。因为他明白,那些大臣们不全是他的人,还有很多人反对他,还有很多人忠于皇帝,这些他都明白,所以他只能这样。装作紧张兮兮的样子,让大臣们不会怀疑到他。换言之,皇帝的真正死因也只有他们(刘如和刘成)之间知道,就算是刘如的亲信大臣甚至是刘如的亲生儿子对此也是一无所知。

“就是他,是他发现的。!”刘成向身后指了指,一名年龄尚小的太监表情瞬间变得紧张起来,下意识的向后退了一步,并且低着头不敢看任何人。

“快点过来啊,丞相找你,问你一些事情。”刘成向小太监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

“奴才不敢,奴才不敢。”小太监紧张的回答,语气有些颤抖。

刘如走到了那名太监面前,太监又低了低头。刘如继续装模作样的问道:“讲一讲吧,你是怎么发现的?”

小太监一直不敢说话,并看了看刘如身后的刘成。刘如见小太监半晌不回答,只好转过身子面对着刘成严肃的说:“看来他是不会回答的。”

“丞相,他年龄尚幼,你应该一句一句问,不应该直接让他回答。”刘成轻轻的说,表情很是严肃。

“那好。”刘如再次转过了身子,面对着那名小太监说:“我问一句你答一句,如果能回答上来你就回答,如果回答不出来你就摇摇头,这样明白了吗?”

太监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刘如叹了口气苦笑着说:“我问你明不明白!”

“明白!”太监抬起了头,看着刘如,坚定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