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宋忆
89469300000013

第13章

三年的时间里,宣政殿早已经变成了另一副模样。

李希正躺在宣政殿的大厅中央,大厅上吊着一盏盏由白色蜡烛组成的巨形吊灯。很显然,蜡烛是在不久前点上了。

蜡烛的火光随风飘荡着,像是随时都会熄灭一样。但是诡异的是,宣政殿此时已经关闭了所有的门窗,这风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大厅内,乃至整个宣政殿内都空无一人。确切的说是没有一个活着的人,因为李希此时正躺在大厅的正中位置。

除此之外,大明宫内所以的蜡烛也都在夜晚降临之前换成了白色的。平日里皇宫内点的都是红色的蜡烛,只有在皇帝驾崩期间才会换成白色蜡烛。白色蜡烛的火光甚至也都透露着些许的白色,没有红色蜡烛的火光那么耀眼且有活力,更多的是压抑中带着丝丝的无力感,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

太监与宫女们也都身着白色的袍子,同时太监与宫女们各分一排的跪在宣政殿广场上。他们需要每相隔三个时辰跪一次,一次需要跪一个时辰,不分昼夜、不畏周遭的环境。

一千名太监和一千名宫女跪在了宣政殿广场处,形成了白压压的一大片。从天上向下看,更像是一群白鸽子在觅食。

在皇帝驾崩期间,所有皇室成员及各位王公大臣们都禁止食肉饮酒,凡发现食肉者或饮酒者,一律以大不敬之罪处以流放之罪,情况严重者可能会面临砍头。

没有人知道这个规矩是哪里传下来的,哪任皇帝定下来的。只是每任皇帝在驾崩后都会这么做,久而久之这也就成了习惯。

大臣们、王公们也都一一身着白色常服,皇帝驾崩的丧礼一般会举行整整七天。在这七天内所有来到大明宫的大臣们都不准离开,而且必须身着纯白色的常服,不能有一点其它的颜色,更不允许配带任何的首饰。

宣政殿周围共围着几百名士兵,他们个个都是太唐最勇敢的士兵,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人高马大,身材魁梧,衣着白色战袍,手里紧握着唐刀,唐刀的刀柄上同样系着白色的布条,在刀柄的上方镶有一颗白玉。这样的唐刀整个大唐也不过只有两千余把,只有立过大功的士兵才有资格拥有,而这种唐刀是由皇帝亲自拟旨奖励才得以领取的。所有既使是将军级别的大多数也是无法拥有的,这把唐刀无疑成了身份的像征,一种荣誉与自豪。

而在皇帝驾崩的七日内,拥有这些唐刀的勇士们也必须坚守在宣政殿周围。因为皇帝认为这些人都是立过大功的人,是为大唐浴血奋战的人,是不畏生死的人。

例任皇帝都希望自己的最后一程也被这些勇士们守护着,这样他们通往未知的路途中也会有安全感,会为这些勇士而深感骄傲。

每当夜晚降临之时,几百名勇士们都会拿起手中的唐刀,守卫在这宣政殿周围。直到太阳完全升起,以至于艳阳高照之时才肯离去。

唐刀的刀刃上染着这些勇士们的血,这也是驾崩期间的规矩。

李希在今日驾崩的事情,不过中午时消息便传遍了整个长安城。长安城的大街小巷贴满了告示,商铺也相继关门,百姓也开始闭门不出。

也就在此时,长安城内居住的一千名信使快马加鞭的出城,在夜晚刚刚降临的时候消息便传播了整个大唐。

大唐的每一座城市,无论大或小,都设有1000名信使,设置这么多信使是为了方便传播消息。而这么多人,无疑形成了一种信息网,很快就会传播到百姓的耳朵里。

在大明宫宣政殿的周围,可以看到有一群白压压的士兵围着宣政殿的四周,宣政殿的每一天角落。这些士兵们整齐的排列而成,掌心紧握着唐刀,眼神很是坚毅,就像是要进入战斗状态一样。

而宣政殿在这个夜晚无疑是大明宫乃至整个长安城最亮的建筑物。宣政殿外的每一个台阶上,在台阶的两傍都点着白色的蜡烛。外面的风呼啸啸的吹着,几次都快要将蜡烛那微弱的烛光吹灭,但烛光的生命力却极强,每次快要被这风扑灭的时候,又像是获得了某种信念坚持它活下来一样,重新燃烧了起来。

在宣政殿的内部,一共有七十二根柱子。每一根柱子都要用白布裹住,原本金色的柱子恍惚间变成了白色。除此之外,宣政殿的内部几乎点满了白色的蜡烛,在皇帝尸体的四周,一共围着几百根蜡烛,蜡烛的烛光照耀着皇帝的尸体,竟显得有一丝丝生气。

龙椅就在皇帝尸体的不远处,只是皇帝永远也无法坐上去了。他带着很多遗憾与悔恨,离开了这个不属于他的帝国。

皇帝早已经换上了新个龙袍,龙袍上有很多的首饰,只是他再也无欣赏到这样的龙袍和首饰了。在驾崩的时候,宫中会有人为皇帝化妆,这样可以让尸体显得有一丝生气,不在那么的可怖。

在皇帝的寝宫外部,没有了宣政殿的那番景像。寝宫属于后宫,一般除了太监、太上皇、皇帝以外,不允许其它任何男性进入,包括皇室的其它成员也不准入内,除非发生重大的事情才允许。

皇室的其他成员会居住在大明宫周围的王宫之中。王宫虽然比不上皇宫的气派与规模,但是该有的一样会有,而且没有皇宫中的那么多规矩,所以皇室成员们如果在不发生大事的情况下,是不会到皇宫里去的。

而今日,皇帝驾崩,皇室成员们自然是在第一时间知道的。皇室成员们在收到消息以后纷纷来到了大明宫。

两百余名的皇室成员全都聚集在了寝宫内,寝宫的外面则有十几名持有弓箭的士兵守着。

原本不大的寝宫,一下子又进入了两百多人,显得格外拥挤。

皇室成员们不用跪在地上,纷纷坐在了椅子上,寝宫内也多了两百多百椅子。生前皇帝所睡的床,坐的椅子,穿过的袍子以及戴过的饰品都需要搬出去,因为在七天之后会有新的皇帝登基。而先帝所用的任何物品都需要全部清空,这些大多会在皇帝下葬的时候一一烧毁。

皇室成员们也全都穿着白色的丧服,不准配带任何的首饰。就连皇后也是这样。皇帝驾崩以后,皇后会成为短暂的统治者,虽然只有七天。但是真正的统治者却是丞相刘如,对于这一点,无论是大臣们还是皇室成员们皆敢怒不敢言。

但是群臣们至少对皇室的成员们还是有表面的尊敬的,虽然知道他们没有任何的权利。

寝宫内的地毯和帘子也全都换成了白色的,皇室成员们分成两大排面对着对方坐着,他们各自沉默着在等皇后开口。

皇后坐在两排中间的上方,椅子放在在三层木台阶之上,椅子的前方有一张桌子,这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但是桌椅早已经换掉了。坐在那里,皇后可以看到皇室成员们的一举一动,就像是坐在龙椅上看着大臣一样。

皇后微微低着头,手里握着一杆毛笔在写些什么。她的表情很严肃,眼神中也透露着无助与彷徨。她仿佛料到了这一切是谁做的,但终归还是向权利低了头。

台下的皇室成员们,也纷纷低下了头。保持着与皇后一样的神情与动作,除了手中没有握着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