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肥马逐轻尘
89483000000001

第1章 谁家燕子啄春泥

“哈啊哈,哈啊哈,春雨如酒,柳如烟唻~”张涣躺在曲江池官船的甲板上悠闲自在的放歌。

正是四月时节,花正红柳新绿,出门踏青游玩的人非常多。

在曲江园春游,正是有唐以来上至王公贵人下到普通长安百姓的共同爱好。游春的仕女小娘,峨冠博带的名士,还有浮浪的纨绔子弟。

“小郎,您能不能不唱了啊!”一旁随侍的小丫鬟黛儿,满脸通红,娇娇怯怯的嘟啷道。

“您这一下午都唱这些古古怪怪的俚曲,别人怕是都在偷偷笑话咱们,这多难为情啊。”小姑娘脸皮薄,不好意思了。

张涣换个姿势双手枕在脑后,翘起二郎腿摆出舒服的姿势。“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别人不看我们,我们还唱不得歌了吗,黛儿?”张涣要把她带歪了。

“可是,可是……”黛儿糯糯说不出来理由。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见此美景韶华,云胡不喜?这曲江池又不是别人家的,没有什么可是。”说张涣翻身而起,现在船头,衣袂飘飘风吹乱一头黑发,仿佛仙人冯虚御风。再加上他本人,唇红齿白眉清目秀实在是好风仪。

“这位小郎君,我家主人想请阁下移船一会。”旁边靠过来一艘明显是档次不低的官船。

一个家将打扮的侍卫在船头朝着张涣施礼,躬身相邀。

这算什么,张涣这副架势一看就是绝不是来求幸进的拆白党来曲江玩偶遇。

再说自己现在乘坐的也是官船,不像是那种吐血剧情的苦逼主角念几句歪诗引来贵人提携。

大家都是有身份的,这么冒昧过来搭讪,背后所某就值得怀疑了。

“萍水相逢,江湖过客。请君自便好了。”张涣头也不回,说罢缓步走进了船舱。

“小郎,看对面架势样子,恐怕也是牌名上的人物,您不加理会多有不妥。”黛儿紧着进了船舱,有些担心。“无妨,非是我自矜身份,只是不想辜负良辰美景”。张涣想想,还是对这个忠心耿耿的大丫鬟解释了一句,随即又想到什么摇了摇头。

自去年回京以来他足不出户,身体也很虚弱,每日宅在屋子里院门都不出。难得今日放开胸怀,走出来游玩。其实他也想看看在这个世界熟悉的风景,还有没有过去的影子。

黛儿是自己乳母的女儿,大自己三岁,六岁入府和自己一起长大。自己‘生病’的那些日子,就是她忠心耿耿的一直照顾自己。对于这个时代的最初印象,都是从她嘴里了解到的。

黛儿可以说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她是张涣奶娘的女儿,家生奴婢,张涣的贴身大丫鬟。

也是自己非常亲近的人。

相处的这一年来亲眼目睹她的无微不至和善良聪明。真心赢得了张涣的信任。

这小娘今年十四岁,正是青春活泼的年纪,也许是处于这个时代的关系明显的已经懂得很多事故,所以张涣片刻都离不开她。

正在这时,对面的楼船已经靠了过来,舢板也放了下来。随后,几个家丁先下到这边船上。一个和书生打扮的青年文士掺扶一位气度不凡的皓首老者也过来了这边。

见此,张涣也只能赶忙出来迎候。

这老人长得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衣服打扮配合举止动作,说不出的平和中正。

张涣想来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气势,不显得华贵凌迫,也不故作低调寒酸,中正大气使人见之忘俗。

老者点头笑着说道:我老人家好不容易一趟门散散心,刚巧听见小郎君妙语连连。心里一动就想看看是个什么样的少年俊彦,倒也显得冒昧了。”

“你不必拘谨,我等只是过来随便聊聊。不会给你添麻烦的。”一边说着一边往仓内走去。

“请长者入内一叙。”没办法,老人家亲自过来了,自己再不想结交也只能恭恭敬敬应对了。

船舱不大,侍卫随从人等只能在外面侯着,几个主客叙座自有下人送上香茗点心。

老者和善地笑着说到:“先前听小郎君唱几首俚曲,心意舒畅。后又听见‘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便坐不住了。却不知小郎君如此年纪,何来如奇妙语言?”

张涣却是松了一口气,随意聊天罢了,自己多心了。“尊长容禀,小子刚从东都洛阳返回长安,今日得闲前来游船。想起东都和长安诸多变化,人物风俗大有不同。所以就信口胡诌几句,请您老不要怪罪。”

老者听罢微微颔首。“难为你小小年纪如此豁达,颇有几分魏晋风度。”

听到老人说魏晋风流,几个张涣的下人以及婢女都不禁展颜低笑。“怎么,老夫是不是哪里语言有误了?”老人看众人笑的古怪,开口好奇地问道。

“禀告尊长,您说的话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只是我家小郎君和魏晋正闹着别扭呢!”黛儿只好出来解释,张涣则尴尬地挠挠头。

老人还是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倒是老人旁边侍立的后辈青年,附耳低声说到:看他年纪尚小,想必是临王右军的字贴犯了难。

“哦,对对对。难怪呢,今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所以你来曲江游目骋怀,妙极妙极”老者顺势调侃一下。

这话一说船舱里气氛就松快了起来。

张涣也松一口气:“恕罪,恕罪。”站起身来笑着告个饶。“我初学书时临钟王小楷,却不想却在行书上没有半点天赋。”

“无妨,急不来的。小哥如此俊逸人物,又师法钟繇。功夫到了,那这行书自是水到渠成”老者抚须,“不经小楷,不成大家。话虽如此也才要能有天赋阅历足够,方可小成,老夫痴长岁月,于书道上有一二见解。你且写来待吾看过或可与小郎君探讨探讨。”于是随即吩咐下人笔墨伺候。

这老者绝对大有来头,言谈举止也让人生出亲近之意。

还好张涣两世在笔杆子上都有苦功夫,让人指点一下也不会丢人现眼。

张涣接过纸笔,屏气凝神片刻在短桌上落笔书就。

待老者看时只见: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中的句子,老者拿起来开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