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祚龙兴
89559500000018

第18章 都护问政与火炮计划

北境都护府已经营建完成。

按照刘洪要求,值此北境百废待兴之际,不宜大兴土木,都护府营建一切从简,待明年恢复正常后再行扩建。

因此,都护府此时只有前后两院,前院设有政事堂、龙骧堂和监察堂,政事堂居中,坐北朝南,为大都护议政场所,两侧各开辟了一小间,作为都护大长史及各司曹办公区域。

龙骧堂是刘洪作为镇北将军与诸将商议军机大事之处,在政事堂西侧。

监察堂是行政监察机关,下设大理寺及五部监察使,负责都护府辖区及五屯区司法、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事宜。

后院则为刘洪住所,只有刘洪及两个随身丫鬟云莺、白鹭居住,小院虽简单但是被两个小丫头收拾的甚是雅致。

年关将至。

政事堂里,都护府幕僚团、五大长史、五大驻屯将军、五部监察使齐聚一堂,述职议事。

刘洪居于主位,众人分坐两旁,北境都护府第一次“年会”就此召开。

五大屯区长史先后述职,递交述职奏报,驻屯将军、监察使在奏报上副署,联名具奏。

治中长史、延薰长史、觐阳长史、威远长史、靖北长史,五位长史都是刘洪的老部下,是他最得力的幕僚,善于理政且对刘洪忠心耿耿。

五大屯区的屯垦工作搞的有声有色,按照刘洪既定政策,每屯区的二十屯军分散开来,各占优良地形扎根屯垦。

几个月来,以屯军为基础,在北境各处已形成百余个大大小小城镇,周边田土已按要求深耕了数遍,各项水利设施及灌溉沟渠也都已经挖好,根据土地情况,划定为旱田的土地里种的小麦已经出土了,生长的正旺盛。

周边山丘因建造房屋砍伐树木空出来的地方也都栽上各种果树,还留了一大部分准备来年春夏之交种植桑树。

百废待兴,刘洪嘉奖了五位长史,并让田成按军功为各位长史、将军、监察使在考核簿上记上一笔。

随后,开始安排驻屯将军、监察使换防事宜。

按照规定,各驻屯将军、监察使逢年一换屯区,各屯田长史府的长史则随“三年计划”每三年轮换屯区。换防之前要对其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合格的换驻其他长史府屯区,考核不合格的撤职降级,留观后效。

这样既可以防止地方势力坐大,又可以给各区长官施加压力,使其勤于政事,加大屯田成果。

刘洪比众人多了解了千余年的历史,也就比他人多了千余年的见识。刘洪知道,忠诚只是一种灵魂上的契约,是否做到忠诚,主动性完全掌握在他人手中,只有完善的制度才具备强大的约束力。

从王莽到东汉后期的外戚,再到曹操、司马懿、晋朝八王,哪一个不是大奸似忠,大伪似真。结果呢?不是篡权夺位,就是把持朝政,血的教训历历在目,犹在眼前。

因此,刘洪从一开始就制定下了严密的制度体系,打造了一个中央高度集权的北境都护府,不给任何宵小之徒可乘之机。

地方述职完毕,大都护幕府各属官开始汇报各项工作进度。

民以食为天,各大屯区是北境都护府安身立命的根基,此时屯垦工作一切有条不紊,他不擅长农桑,所以没有胡乱插手,放手让各长史府去做。

但是都护府的各项工作则不同,这些都是他将来定鼎称雄的凭仗,容不得半点马虎。

于是,刘洪开启了问政模式。

“欧苑令,冶铁工场和军器工场筹办的如何了?”

欧苑令就是当初去找刘洪要入营手札,后来被刘洪忽悠着签了契约的殴家三人组之一,他是殴家的二长老,名叫欧义,被刘洪封为“北境将作苑令”,全权负责冶铁监和军器监。

欧苑令从席位上站立起来,回答道:

“回禀大都护,大军驻扎之日下官即行选址,有三条河流符合条件,此三河,水流湍急且稳定,又毗邻各大矿场,下官命人建立十座冶铁工场,依照图样建好高炉共计五十座,水排及风箱已于上个月全面到位,目前冶铁场已开始运行,生铁产出量十分可观。”

刘洪满意的点点头,说道:“要加快冶铁进度,除了部分送到屯田司铸造农具外,其余全部送至军器场打制铁甲兵刃。”

接着又问道:“军器场现在如何?”

殴义再次俯首答道:“军器场也已经筹备完成,上千工匠两班倒昼夜不息打制铁甲叶,我欧氏子弟则负责监工及装配甲叶,制作铠甲,马槊、环首刀和弓箭也在加紧赶制,马槊枪杆制作周期较长,我们已按照大都护建议,换成铁桦木了。”

对于殴义的回答,刘洪很是满意。

欧氏家族果然不愧为冶铁铸器世家,办起事来,效率果然很高,使唤起来也极为顺手。

北境第一工具人。

靠谱!

看来可以把火药和铸炮一事提上日程了。

“船屯建造的怎么样了?”

有殴义主持工作,冶铁铸器自然不用再劳心费神,刘洪转而开始询问关于造船的问题。

回师中土,海上运输线至关重要,不光要保证有能力进取中原,还要保证一旦事有不虞,还能全须全影撤回龙兴。

虽然现在历史还是按原来的路线在慢慢发展,但是一旦自己这只“蝴蝶”进入中原,扇动翅膀,那么未来就变得不不可预测,这种情况下,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发生意外变故。

能否顺利定鼎中原,兴复故国,七分靠谋划,另外三分则要老天来定。

一个青年站立起来,是典船苑令牛曙,他拱手道:“大都护放心,船屯一直在加紧赶造,预计下个月完工。

另外我们已经从深山中砍伐出大量的参天巨木,是造巨舟的上等材料,不过这些木材潮湿,暂时还不能建造船只,我已命人将其阴干处理了两个多月,预计至少还要再阴干四个月,否则造出的船只会变形开裂。”

刘洪不禁陷入沉思,四个月,时间真是够长了,但是也没办法,毕竟运输线即是生命线,必须保障绝对安全。

刘洪点了点头。

牛曙继续说道:

“另外,还有一件事要请示大都护,我们北境船屯要建造什么船型?我们也可提前准备。”

“当然是造巨型商船。”刘洪不假思索回答道。

晋朝不是大汉,也不是三国东吴,七八年来,他们司马家诸王打的不可开交,哪有闲心建造水师?

北方五胡除了匈奴刘渊已成了气候,其他还在蛰伏,就算是五胡并立的时候,大家也只是在中原大地上相互纷争。

此时的大海上,没有任何可以威胁到龙兴的军事力量,龙兴自然不需要建造战船。

所以刘洪认为只需要建造运输用的商船就行了。

但是转念一想。

不行,这样似乎不够稳妥,万一有什么意外……?

刘洪不喜欢措手不及的感觉。

刘洪又想到了西方那个因为马掌上的一根钉子丢掉一个国家的国王……

他略一沉吟,开口道:

“可留出木材,打造各式战舰,建造一只水师,不需多建,两只舰队既可。

其余材料用来建造巨型商船,明年四月,加紧建造商船,务必在后年开春之前,造出可承载千人的巨舟十艘。”

听完这话,牛曙脸上汗都要滴下来了。

“大都护,如今以我们的船屯和船工,最多能建造六艘,十艘确实有些困难。”

“那就加派人手,扩建船屯,还有四个月才能开工,将船屯扩建一倍。

田长史,这段时间要全力支持牛苑令,要人给人,要粮给粮,务必完成任务!”

牛曙大喜,抱拳道:“大都护放心,属下敢不效死?

一年后,必将十艘船只如数交付!”

刘洪也从请席位上站立起来,对众人说道:

“北境初立,能得诸位鼎力相助,刘洪不胜感激,在这里谢过诸位了!”

说完向众人拱手作揖。

“今后望诸位继续尽心扶持,我等上下一心,共同打造一个繁荣富饶的北境。”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共创霸业!

刘洪在心里补了一句。

众臣见主公行此大礼,不禁面露惶恐,稽首齐道:

“大都护放心,我等必鞠定躬尽瘁,死而后已!”

问政完毕,刘洪单独将殴义留下,对火药一事进行了安排。

刘洪当然不会让殴义全权操办这件事,这是个大杀器,不能掌握在任何一个人手里。

他只是需要殴义为他提供人手,至于这些人要去干什么,他不会知道。

然后这些人将会被安排出海去执行某件重要任务,最后遭遇“意外”葬身大海。

这些“葬身大海”的人,其实是被安排到不同的海岛,为刘洪研制火药和大炮。

制硝场、硫磺矿、木炭场、火药场、铸炮场、弹丸场,根据资源需求,分别被安置在不同小岛上的基地里,由重兵把守。

这样一来,铸炮的不知有火药,制造火药的不知如何制造原料,制造原料的不知原料用途,各原料场与火药场通过运输兵相互联系,而运输兵只管运输,不知道运的是什么。

任何部门的人都只能掌握火炮的部分制造方法,全部的机密只在刘洪手里。

将来进兵中原,而制造基地仍在这些海岛上,确保这一超越时代的大杀器只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些东西他不会轻易使用,中原大地人才济济,难保不会有人受到启发研制出同样的利器。

露面越早,风险越大。

只有将来有一天,战争陷入胶着状态的时候,刘洪才会将这些大杀器推出来,大放神威!

如此,天下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