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祚龙兴
89559500000009

第9章 养马奇才

人定初刻,刘智、刘洪父子仍在书房内正襟危坐、促膝长谈。

“洪儿,双马镫之妙用,吾已尽知,此等妙物定要推行全军,半年内,全军所有战马都要配上双镫,吾要建立一支天下无双的骑兵!”

“父亲,如今龙兴城有多少骑兵?”

“龙兴城护城军有正兵五军,合计五万人;中军、前军、后军各有一营马军,每营五千人,但如龙骧营一般,每营只有三部马军,另有步军、弓军各一部,三营实际有马军九千;左军、右军各有一部骑兵,目前共计两千,合计马军一万一千人。”说到骑兵,刘智非常自豪。

“那战马是如何解决的呢?”

刘洪记得前世的时候,爷爷给他讲过抗日的故事,日本军官都骑着高头大马,老革命家们都以缴获东洋马为荣,当时有句俗话:“带花要带大红花,骑马要骑东洋马。”

“城北草原上有我们的马场,明天可以让田成带你去看看!”刘智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卖了个关子。

翌日清晨,刘洪带着田成和自己的骑兵卫队“龙骧十八飞骑”奔驰到了城北马场。

“龙骧十八飞骑”是刘洪从龙骧营三部骑军里挑选出的最杰出的十八名骑兵,名字嘛,是刘洪亲自取的,用来致敬《天龙八部》萧大王的“燕云十八飞骑”。

“龙骧十八飞骑”入选要求非常苛刻,一要人高马大,刀枪武艺高强;二要膂力惊人,能在马上开硬弓;三要骑术精湛,走马过涧如履平地。

这还都是在没有双马镫的条件下,挑选出来的十八人,今日配上双镫后,“龙骧十八飞骑”如虎添翼。

二十名骑士出得大夏门,沿驿道一路向北奔驰,一个时辰后,见到一片水草丰美的大草原,八月时节,天气本还有些炎热,但是来到这片草原,只见天似穹庐,笼盖着整个原野,一眼望不到边,蓝天一碧如洗,白云悠悠,微风阵阵,草原上上的马儿、牛羊随风若隐若现。一条大河自西向东缓缓流淌,阳光照射在河水里,波光粼粼,众人顿觉暑气全消,甚是凉爽。

“驾!”刘洪马鞭一甩,一马当先疾驰而去。

驰骋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任凭谁都压抑不住那颗向往自由的心。

纵马跑了一阵,二十名骑士下马躺在草地上,晒着暖暖的太阳,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好不惬意。

田成就躺在刘洪身旁,说道:“这是我们龙兴城最大的一片马场,唤作‘白云牧场’,此处距离牧师苑还有一段距离,我们直接赶到苑内就食吧!”

牧师苑,是汉朝专司养马的官署,龙兴城同样设立牧师苑司职养马。

正午时分,二十骑终于赶到了牧师苑,牧师苑官署就是一座小院,几间房屋,牧师苑令是一位身材偏瘦的小老头,年龄大概五十多岁,此刻已经等在门外。

众人簇拥着刘洪进入正堂,分席而坐,用罢饭,刘洪开始与牧师苑令交谈,询问关于白云牧场和龙兴城马政的问题。

牧师苑令姓刘名益,是跟随刘智从山阳国迁来的,善于相马养马,因此父子两代都在为刘家养马。

东渡之前,奉命将一百匹公马,五百匹母马,共计六百匹纯种西域大宛马驱至巨舟之上,与刘氏族人共同劈波斩浪,来到此地。

刘益骑马引众人来到一片马场,介绍道:“我们白云牧场主要负责牧养战马,因此严格执行马种隔离,根据马种划分草场,交由牧民放养,草场相隔甚远,这片草场牧养的是本土马匹,少主请检阅。”

刘洪打眼望去,只见面前三五成群的马儿在悠然吃草,这些马儿四肢粗壮但却体型矮小,肩高约一米二三,体长约一米三左右,比刘洪胯下的战马矮了足足二十多公分。

“这是本土的马?为什么这么矮小?”这和他印象里爷爷讲的东洋马不太相符啊!

“倭国本地无马,他们的倭马是前汉时倭国从中土引进来的,当时西域良马种极为珍贵,倭人见都见不到,只引进了矮小但耐力惊人的土马。”

刘洪对日本历史了解太过匮乏,只知道东洋马体型高大,却不知东洋马也不是日本本土马,而是引进的阿拉伯马与本土马配种得来的。

“你们牧场最好的马在哪里?”

刘洪看到这些倭马,有些失望,以这马种的资质,训练成甲骑具装是不可能的了。

“少主莫急,这些劣马,是专门为军中辎重队训练的,主要用来运送粮草物资的,不用于骑军作战。”刘苑令似乎是看出了刘洪眼里的失望,抚须笑道。

“要看良马,需到另一块草场,少主请跟卑职来。”

又奔驰了一个时辰,刘苑令带刘洪来到另一片草场,只见大片的草地上布满了星星点点的帐篷,草场中传来阵阵嘶鸣,一大群马儿在河水中来回奔驰,似乎正在解暑,还有许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是大马带着小马在散步。

这里的马儿个个都和龙骧军的战马相差无几,肩高约一米五六,体长一米四有余,头小眼大,颈项直而细、背腰短而有力,锋棱瘦骨,四肢发达,具是骏马良驹。

“少主请看,这里都是咱们从中土带来的大宛马及其后代,全都是母马和小马驹。”

刘苑令对着一个牧民招手道:

“还不速速去将大良种请来?”

“大良种?你们这里马匹待遇这么好吗?还要用请的?”刘洪笑道。

“哈哈,少主误会了,大良种不是马,是人,是我们这片草场的管事。”

刘苑令也是哈哈大笑。

刘洪不禁想到了后世看到的一种小说,里面的主人公动辄几十个女人,莫非此人也是这样一个风流多情之人?

“刘苑令,此人为何唤作大良种?莫非是那方面能力出众?”

实在忍不住好奇,刘洪还是问了出来。

“哈哈哈哈,少主,您还真是幽默”,刘苑令笑得前仰后合,几乎要栽下马去,“此‘大良种’非彼‘良种’,我们这个大良种,是我牧师苑的官职——‘良种监正’,专司管理优良马种,安排配种之事,简称‘大良种’。”

刘洪满脸黑线。

这么邪恶的官职名称是哪个混蛋想出来的?害得我出了这么大丑!

不多时,一个矮胖官员骑马奔驰而来,翻身下马跪在草地上。

“卑职良种监正孙骏参见刘苑令。”

“大良种,这是我们少主,还不过来拜见。”刘苑令端着腔对大良种孙骏说道。

“卑职拜见少主。”

刚站起来,就又跪下了!

“不必多礼,请起。”

“谢少主!”孙骏站起身来,打量着刘洪,笑嘻嘻说道,“少主果然俊朗不凡,和城主,哦不,和汉公长的一般无二。

敢问汉公他老人家可安好?”

“孙监正可是和我父亲相熟?倒是我怠慢了!”刘洪惊异道。

“你这个泼皮户,也敢和汉公假作相熟?真是讨打!”

刘苑令接过话来,恶狠狠地瞪了大良种一眼,转头对刘洪说。

“这大良种,原是倭国人,咱们在桧前村驻扎时,大良种来投军,因身材矮小,没能中选,也是机缘巧合,当时汉公府中正在招马奴,没想到这小子养马真有一套,就这样被汉公府上选中做了马奴。

咱们北迁的时候,这小子跟着汉公鞍前马后牵马执蹬,一起到了龙兴城。后来,因献‘马种隔离’之策被汉公赏识,赐了姓名,专门给他立了个大良种的职位。”

正在饮水的刘洪一口水没咽进去,差点喷了出来,感情刚刚自己心中设置大良种职位的“混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父亲,还好刚才忍住了,没说出来。

“刘苑令,话不好乱说的!你才是倭人,你全家都是倭人!”

大良种突然怒道。

“汉公说了,我们不远千里跟随他来到龙兴,就和大家一般无二,都是汉家儿郎。

汉公还说了,我养马甚好,就像中土的伯乐,伯乐你知道吧?我向中土来的人打听过了,伯乐是世上最懂马的人了,汉公说我像伯乐,还说伯乐姓孙,以后你和你的家人就姓孙吧,你善于养马,就单名一个骏字吧,天可怜见,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没有姓名,自从汉公给了我家姓名,我们家人终于可以像个人一样活着了。”

大良种说着说着嚎啕大哭,边抹眼泪边继续控诉。

“汉公都说我是汉人,说‘隔离马种、不隔离人种’,你凭什么说我不是汉人?南边倭国的那些才是倭人,我是汉人!是汉人!”

刘洪和刘苑令被这一顿大哭惊呆了,看着不依不饶的大良种,刘苑令哭笑不得:“是老夫说错话了!大良种不要见怪!”

刘洪也正色道:“孙监正,有我为你作证,你是汉人这件事,是谁也改不得的!”

大良种擦擦眼泪,咧开嘴笑了。

父亲果然有手段,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兵不血刃就完成了对倭人的同化,龙兴所有倭人不管是外在还是灵魂,都已经彻头彻尾的汉化了。

“大良种,别愣着了,快去带少主去看看你的宝贝们吧!”

大良种翻身上马:“少主请跟我来!”

很快,大良种带众人来到一片巨大大的马厩和围栏。

“少主请看,这些都是纯种大宛马的马种!”

经过大良种介绍,刘洪方才得知,原来此时的大宛马马种都是集中统一管理的。纯种大宛马的公马和母马分隔牧养,在公马中挑选优良品种做马种,分批与纯种母马配种。马驹出生后,一直跟随母马直到即将成年,母马驹分到其他牧场,再挑选其中优质公马驹做种,稍差些的马驹则等其长大后送去军中充作战马,目前,牧场共繁育纯种大宛马六万两千一百三十二匹。

大良种果然厉害,这马种种隔离的策略,不仅保留了大宛马的纯正血统,源源不断地为护城军输送了优质战马,还避免了良马之间近亲繁殖。

“少主,其实这些年,我一直在尝试,挑选身材较为高大的本土母马,用纯种大宛马种与之配种,繁育出比本土马更高大更有耐力的杂配马。”

大良种,果然是大良种,你可真是个宝贝啊!

没想到还能在古代遇到这么优秀的一个动物学家!

“少主请看,我这匹马就是杂配马!”大良种指向自己的坐骑。

刘洪抬眼望去,只见这匹马和大宛马虽有明显不同,但同样是高头大马,与大宛马相差不多。

刘洪不知道,大良种也不知道,在不知不觉间,“东洋马”提前一千多年,问世了!

“这样的马,你繁育出了多少匹?”

只见大良种此刻仿佛张大彪附体,伸出两只手指,得意洋洋地在刘洪面前晃了晃。

“不好意思,只有二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