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异界三国荣光
89571600000044

第44章 归降

不少人下意识的就看向了裴俊的车架,结果发现那面象征着天启义军精神的大旗已经折断,天将军也不知所踪,这附近的义军一下子宛如被抽走了精气神,再无一丝一毫的抵抗之意。

除了裴俊的那个心腹,任何人都想不到,自家的大首领居然和敌军是一伙的,这你妹谁能想到?

大首领阵亡的消息宛如风暴一般迅速席卷了整个战场,原本义军就已经处于下风了,完全靠着一股精气神撑着,这个消息一到,瞬间兵败如山倒!

“撤撤撤!快撤!”

剩下的几路渠帅眼见大势已去,只能带着自己的亲卫迅速逃窜。

这一追杀,就是半个月,裴俊带着少数的亲卫一路逃出了整整大半个郡,最后才在一座城池落脚,又收拢了几万残军。

而左旭那边则是人财两收,龙尧一面带人追赶裴俊,一路沿途接收只有寥寥数百守军和大量老弱妇孺的城池。

尽管左旭名声不错,但是这些流民还是对突然起来的军队战战兢兢,不过在严格的规定下,并没有什么士卒做出扰民之事,这让众多流民微微有些安心。

而当一车车的粮食运入城内,分发给这些流民的时候,左旭的威望,俨然已经达到了一个无法攀越的高度。

“大首领!都是我的错啊。”这时候,仓皇逃窜出来的沈旬也找到了裴俊,开口便是嚎啕大哭。

这个汉子单纯的把这次大败归咎于自己,认为都是自己出的馊主意才让义军溃败成这个样子。

而一边早已和裴俊汇合的程未,宋开则是双目血红,恨不得一刀砍死沈旬,被裴俊拦了下来。

“这也不能怪你,是我考虑不当。”裴俊叹了一口气。

“大首领,现在我们怎么办。”宋开颓丧的说道。七十万大军败的只剩六七万人,这还怎么打?

裴俊沉默了好一会:“投降吧。”

“大首领?!”几人以为自己听错了。

裴俊正色道:“现在除了投降还有其他路可以走吗?我听说汉王仁德,而且已经开始救济灾民,相信你们和乡亲们都可以活下去。”

程未面色为难:“裴大哥,如果当时我们有着七十万大军的时候,投降的话还行,现在只有不到七万了,他左旭会接受吗?”

程未是裴俊的老乡,一路跟着裴俊跌跌宕宕走来,算是跟着裴俊最久的了。

“他会的,”裴俊笑道,“我们虽然兵败,但是还有两路大军,一路入川,一路南下,汉王只要有一丝的脑子,都不会斩尽杀绝。”

说完这话,裴俊在心里又默默的加了一句,对你们而言。

虽然裴俊早就和左旭串通好了,但是裴俊当真不能保证自己可以在投降后活下去,或许明面上左旭会对自己礼贤下士,但是自己作为天启义军的大首领,他真的能容得下自己?

不过也无所谓了,自己总算是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带着大家找到了一条活路。

裴俊的眼中闪过一丝解脱。

与左旭不同,裴俊是真真正正在生死间游走的,大旱来临,他见过因为饥饿把树皮,草根吃的干干净净的灾民。

他也见过因为吃观音土活活噎死的人。

甚至易子而食,析骨而炊都并不少见。

那些在书籍上短短几字,饥民死者十七八,在他眼中,都是血泪斑斑,尸骨累累。

有些时候,深夜难眠,裴俊也会翻来覆去的想,自己是不是能够像史书上的帝王那样,杀出来一条帝王路,但是当第二天起床的时候,他就又会回到悲天悯人的状态。

一将功成万骨枯当真不是裴俊能够做到的,他所能做的,他想做的,也仅仅是带着这数百万流民活下去而已。

想通了这些,裴俊已然是生死看淡。

“那我们遣使去和左旭商议?”宋开试探着问道。

“不用,汉王应该会派人过来,我们等着就好。”

裴俊神色如常,他如此肯定自然是因为他早就把自己的心腹派了出去,掐掐时间也快到潞城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汉王为了劝降,早就到了幕城,距离他们仅仅只有一天不到的路程,结果他的心腹一路跑到了潞城,才被告知汉王已经离开了。

不过影响不是很大,因为李淮这边已经作为汉王的使者准备前来劝降了。

第二天,裴俊就收到了汉王使者前来拜访的消息。

“见过裴将军。”李淮一副从来没有见过裴俊的样子。

裴俊拱拱手,请李淮席地而坐:“我们这边比较艰苦,也没有好的茶水,让先生见笑了。”

李淮摆摆手表示都是小事:“不知裴将军可愿意归降?”

单刀直入,李淮心知肚明,裴俊应该都安排好了,走个过场就行。

坐在裴俊身边的程未见李淮如此不客气,本想着呵斥两句,但是被沈旬拉住了,形势比人强啊。

裴俊苦笑道:“除了投降,我们哪里还有活路?我等愿降,只是希望汉王可以善待这一帮兄弟,他们都是逼不得已才起兵反抗。”

李淮笑道:“主公的手书在这,裴将军不妨看看。”

裴俊好奇的接过左旭的手书,浏览完毕之后眼中隐隐有着激动,郑重其事的向着李淮一拜:“请先生替裴俊谢过汉王。”

“现在应该叫主公了。”李淮笑着提醒道。

裴俊微微一愣,随后朗声笑道:“先生说的是。”

程未三人在旁边抓耳挠腮,他们不识字,不知道这两个人打的什么哑语。

程未口直心快,直接问道:“裴大哥,汉王写了啥?”

裴俊将左旭的手书小心翼翼的放在桌上,随后笑道:“主公让我挑选三万军士,带足粮草南下,一路救济灾民。”

这个结果对于裴俊来说已经是非常满意了,不仅没有被鸟尽弓藏,反而还委以重任,不赖啊。

程未摸了摸脑袋,不懂是啥意思,宋开脑子转的比较快,捅了捅程未:“我们现在是将军了,不是叛军了。”

“不是叛军啦。”程未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是总算不是反贼了。

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民,对于自己被安上反贼叛军这个名号还是比较在意的,现在一日之间,不仅摆脱了叛军的称号,还成为了正规军的将军,这感觉当真是美妙。

“先生要随我等一同前去吗?”左旭的手书中提了一下,但是裴俊下意识的认为,行军比较艰苦,李淮吃得消吗?

李淮微微颔首:“不错,想来岚州的南部大部分城池已经是以空城了,我这次随你南下主要就是为了将散落在各地求活的流民重新聚拢到城池中,并且开渠引流。”

这一年,岚州的百姓完全可以依靠左旭的存粮过活,但是左旭也不可能白白养着,如果今年能够将开渠完成,引那些大河的河水灌溉田地,明年应该勉强就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了。

虽然左旭看到的旱灾只有两年,但是明年不代表旱灾就结束了,开渠一事总归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岚州现在元气大伤,左旭只能慢慢恢复元气。

“还有一事,主公希望我派人去将另外两路义军召回岚州,此事怕是不能尽全功。”做裴俊为难道。

当时裴俊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去,将流民军一分为三,就食于三州,但是同样,另外两路流民军等若是带走了岚州南部的三分之二人口,所以左旭还是希望能够把他们召回来。

不过裴俊知道,另外两路义军的统帅都是颇有野心之人,有一部分人可能愿意回来,但是他们估计会拦下一部分人。

李淮想了想:“落叶归根,更何况是人?将军只管写信,相信大部分人会愿意回来的。”

“好!”裴俊一口应下。

至此,大周史上最为声势浩荡的岚州起义就此终结,整个岚州百废待兴。

先不管其他的诸侯王知道这个消息是什么表情,左旭现在已经是乐疯了,好多英魂值啊,发财了呀。

建安五年四月,义军欲袭汉王,然汉王尽召城下青壮,组新兵十万,精锐三万,以抗义军。

四月中旬,汉军伏于官道,晨攻义军,大破三十余万前锋,驱溃卒以击,败四十余万义军于应平,天将军仓皇逃命半旬,拢溃卒数万,惶惶而不能心安。

五月初,汉王遣使劝降,裴俊众深感汉王大义,皆拜服。

————《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