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月明中山
89588900000017

第17章 演技精湛的女人

世间之所以会有那么多死于非命者,绝大多数是死于自信和不量力。当白起右手长剑,左手短刀,死死卡在山谷入口处,蜂涌而至的蒙面刺客谁都自信能有足够的把握杀死眼前这个少年。然而,令他们万没想到的是,少年长剑一刺,短刀一抹,眼前之人立时毙命,连一点挣扎的机会都没有。眼见着一人、两人……数十人应声倒地,白起的黑衣早已被鲜血浸染,脸上、脖子上也是血红一片,就连他自己也分不清楚,这些血渍到底属于刺客还是属于自己。

白起的武艺或许并不高超,但极其丰富的临阵经验使得他出手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刺客见到这骇人的场面,纷纷望而却步,莫敢上前。就在此时,刺客首领打马上前,望着堆积如山的尸体,毫不迟疑的大袖一挥,四枚飞针脱手而出,向着他的四肢打去。

或许,他是真的欣赏眼前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少年,而这次行动的主要目标也并不是他,杀与不杀都是无关紧要的。于是手下留情,省下几分力道,暗器端端射入白起的双肘、双膝。

久战力疲的白起眼见刺客首领打马而来,不由得握紧了手中的武器。正待与他激战一番,谁知那人发出暗器,只感四肢一阵巨痛,终于倒在了尸山血海之中。刺客首领大喝一声:“绑了他,带回去。”

众刺客一涌而上,七手八脚的将他绑了个结实,驮上马背,追逐着芈氏母子而去。

没了白起和锐士的保护,芈氏母子的结局不言而喻。不到片刻,便被擒拿,关入信都峡谷的秘室之内。前些时日还曾给过一些食物和水,后来慢慢变少,直到赵锦易恺攻入山谷,已不知绝水绝食了多长时间。

听着白起讲完,易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想那秦王嬴荡身死之时,正是自己穿越之际。按照赵锦口述的时间对照,白起等人已被关押了两月有余。

其实,白起也并不是一字不漏的讲述了事情的所有经过。他知道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于是刻意隐瞒了嬴荡的遗诏内容,漏说了甘茂、魏冉等人秘谋的经过,让嬴稷的储君身份变得合理而合法。

赵锦听罢,唏嘘不已。她哪里想到堂堂的秦王竟然会死得如此荒谬,堂堂的储君回归之路竟是如此复杂。然而,事隔三月,函谷关外的秦军久久等不到嬴稷回归,还会拥他为王吗?

那是后话,此时不提也罢。

赵锦命人奉上食物和酒水,让芈氏三人尽情的吃了饱。次日清晨天刚亮时,押解着山谷里查获的钱财和物资,领着众军及芈氏三人,声势浩大的返回了邯郸。

听闻大案告破,相国赵成、邯郸令以及城中数以万计的百姓纷纷出城相迎。一边跪地相拜,一边山呼着“公主万岁!”

赵锦见着赵成,立即翻身下马。拱手一礼道:“赵锦何德何能,有劳叔父亲迎?”

体态臃肿,须发花白的赵成呵呵一笑,说道:“锦儿劳苦功高,破了邯郸大案,老夫自叹不如。莫说迎接,就算是受我一拜,也是担当得起的。”

赵锦闻言,顿时惊恐。“叔父哪里的话,锦儿身为赵国儿女,为国效劳是理所当然的。叔父成天忙于政事,岂是我能比的?”说着,将赵成拉到一旁,低声道:“叔父,锦儿这次能破大案,多亏了一些朋友帮忙,中山国的乐毅更是劳苦功高。作为朋友,我当还他一个人情。他为两国议和而来,还请叔父以礼接待,莫要让人觉得我堂堂赵国傲慢。”

赵成望了望赵锦所指之人,犹疑了片刻。继而说道:“战争本就劳民伤财,奈何大王与太师力主杀伐。人家既然遣使议和,也没有拒人门外的道理。让他来见我,成与不成得看中山国有多少诚意。”

赵锦一听,便知事情有了回旋余地,当即躬身一拜。转过身去,对着一旁恭恭敬敬的邯郸令说道:“大案告破,失踪的工匠民夫已经释放,失窃的钱财物资尽皆寻回。如今交由你处理,可得细致一点。不然,唯你是问。”

邯郸令战战兢兢的应了一声,正要离开。赵锦指着囚车上的田虎和一众墨者,随即补充了一句:“这些都是本案的重犯,先行关入大牢,再细细审问。”

邯郸令又再唯唯诺诺的应承一声,将那些物资和犯人押入邯郸府中。

告别了赵成,赵锦领着人马径直打道回府。一番饮晏,一番犒劳,此事也算完结。只是,赵锦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个问题,那墨家武士到底受雇于谁,幕后主使又有什么阴谋?

思虑间,突然传来了几声清脆的敲门声。丫鬟莲儿打开房门,却见来人正是芈氏。

“公主,芈氏深夜打扰,还望见谅!”芈氏登门而入,笑容满面。

赵锦知道有事,招呼她迎面坐下。

芈氏坐定,笑意盈盈道:“秦、赵本是一家,同宗同祖。论辈分,你我皆是同辈,芈氏妄自托大,叫公主一声妹妹如何?”

赵锦知她有意与自己攀亲,不禁哑然失笑。话说回来,赵、秦本也是同宗同祖,人尽皆知。赵氏的祖先飞廉,嬴氏的祖先恶来,本是一母亲胞的亲兄弟,同为商朝臣子。然而,周武王伐纣,飞廉识时务归顺,恶来助纣被杀。在飞廉的力保之下,恶来后人得以延续。直到周孝王时期,经赵氏造父的力荐,恶来的后人开始为官,奉命去往西部为天子牧马,也才有了后来的秦国嬴氏。如此说来,赵氏不仅与嬴氏同宗,还是嬴氏的恩人。思虑及此,赵锦呵呵一笑,道:“赵锦年幼,叫您一声姐姐也是应当的。”

芈氏缓缓道:“妹妹是女中豪杰,叫我一声姐姐何其有幸。只是时至今日,姐姐这一家人劫难重重,不知何日才能得享太平……”说罢,禁不住锦帕掩面,哭泣起来。

赵锦见她一哭,心中感慨颇多。安抚一阵,才又说道:“公子稷本是储君,早晚要回国为王,姐姐何必忧虑?”

芈氏止住哭声,缓缓说道:“稷儿有这个福份,却没有为王的命。如今远在千里,不知何时才能回去……”

“姐姐已然脱险,随时可以回秦。”赵锦年少单纯,不知芈氏还有后话。

芈氏面泛难色,低低道:“话虽不假,可我们毕竟势单力孤,万一再遇袭击,如何是好啊……”

赵锦望着她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顿生仗义之心。言道:“姐姐勿忧,赵锦派一队人马护送你们归秦便是。”

芈氏闻言,心中窃喜,却又意犹未尽道:“你也听说了,要杀我们的人是专职刺客,若是普通军卒,恐怕也是难达使命也。”

赵锦闻言,方知正中下怀。然而,从大局考虑,若是助她母子回国即位,对于两国的邦交都是有极大的好处。既然她耍心眼,就看看她到底意欲何为?当即问道:“姐姐可是看上了我军中何人?”

芈氏故作深沉,试探着说道:“那位姓易的壮士,好像有勇有谋,不知能否担当护军的职责?”

“易大哥?”赵锦惊讶,急忙摇头说道:“他是我朋友,并非我的属下,使不得!使不得……”

芈氏一见她紧张的样子,更显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脑子一转,笑着说道:“妹妹紧张个甚,我只是暂借,又不是借了不还。倘若此行能够顺利,我儿嬴稷继位为王,从此秦赵永久联盟,贵兄赵雍的称霸大业也就指日可待了。”

一番游说,赵锦甚是动心。想着赵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想着自己身为赵国儿女,想着赵国百余年来的积贫积弱,能够靠上秦国这么一个强大盟友,何怕再被欺辱?家国事大,儿女情长事小,再者此处并非易恺的未来世界,终也是强留不住的。思虑及此,缓缓答道:“易大哥是客人,我得问问他的意思。”

芈氏望见赵锦神色,显然知其动心。所谓欲速则不达,不能过份强求。当即起身一礼:“妹妹再考虑一下,秦赵的命运皆在你一念之间了。”

望着芈氏走出房门,赵锦再次迷茫起来。

走出房门,信步于水榭之间,望着无尽夜色,一声接一声的叹息。忽的抬头一看,只见琴台上隐隐站着一人,除了易恺,还能是谁?

“九鼎,九鼎。”易恺想到白起所讲的故事,当场已是心绪翻飞。当日穿越之时九鼎尚在轮回峰上,穿越之后却在洛阳王畿。这是什么情况,自己的穿越经历与九鼎又有什么关系?他想不清楚,想不明白,莫不是要将九鼎搬去轮回峰上,才能回到二十一世纪?可是九鼎那么重,如何才能实现得了?九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能够连通时空隧道还是拥有超自然的神奇力量?转瞬间,他又想到白起说得神乎其神的风云变色以及那条红色大蛇,这世上莫非真有鬼神?

“易大哥,在想什么呢?”正在出神之际,一个声音突然传来,易恺回头一看,正是赵锦站在身后。

“我在想白起讲的故事!”易恺毫不避讳的说道。

“那个不苟言笑的汉子,讲起故事倒是绘声绘色,精彩异常!”

易恺道:“他可不简单,将来功勋赫赫,名震天下!”

“是吗?”赵锦犹有疑惑的问道:“既然你什么都知道,我赵国将来的命运如何?”

易恺方才还兴致盎然,被她一问却不知如何回答。他对赵国还是有感情的,毕竟这位美貌与才干结合得恰到好处的赵国公主,是他在战国时期第一个朋友,也是唯一可以毫无避讳、畅所欲言的知心之人。他之所以不知道如何回答,许是怕她听到赵国最后的悲惨结局而变得忧伤。

“赵国是不是会灭亡?”赵锦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突然有了这种揣测。

易恺转过身望着她,“公主啊,从古至今就没有不会消亡的事物,朝代也是如此。赵国终有一天也会灭亡,不过,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赵锦果然变得伤感起来,长长的叹了一气。“兄长一直为了赵国的强大而惮精竭虑,怎知他日也会付之流水……”

人有生死,事有兴衰,归宿相同,从无例外。唯有不同的,只有过程。有人一生风光,有人一生平常。有人名垂千古,也有人出生即死,连个名字也没留下。

易恺说来,仿佛有了一些心得:“国君雄才大略,虽不能让赵国一直存续下去,但也轰轰烈烈,天下莫敢侧目。所以,他的功绩是值得肯定的。”

“哎!”赵锦一声长叹,“与易大哥聊天,岂止胜读十年书?千百年来无数圣贤都不能释然的事情,却被你寥寥数语化解。赵锦能认识大哥,真是三生有幸也!”

“你别吹捧我!”易恺淡淡一笑,道:“如果真有你说的那么本事,我也不至于找不到回去未来的方法。”

“大哥还是决意要走?”赵锦若有所失的问了一句。

“人生如同一棵树木,老死之时必然归根!战国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战国。”易恺感慨道:“想我突然消失,父母恐怕也是伤心欲绝了。可是我呢,连做梦都梦不到他们的样子,上天何其不公。”说话间,鼻子一酸,泪水就要夺眶而出。

赵锦见状,知道触碰到他隐忍心底的伤心往事,一时间不知如何安慰是好。或许自小没了父母,竟有了种莫名的感同身受。

“赵锦也没见过父母的面,纵然梦里相逢,也是认不得的。”说罢,眼泪簌簌流下,犹如梨花带雨般楚楚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