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月明中山
89588900000022

第22章 血染风陵渡(上)

“这易恺真乃旷世奇才!”芈八子盛赞了一声。与赢稷、白起跟随着到达风陵渡口。举目一眺之下,河边横竖停着数十只渡船,一面书着“风陵渡口”的青石碑格外显眼。

“也不知那赵锦公主从哪里网络到这么一位军事天才!”白起的目光望向易恺,有意无意的迎合了芈八子的话语。

“是啊,若能为我所用,该有多好啊!只可惜……”芈八子欲言又止,急得赢稷忙问了一声,“娘,可惜什么?”

芈八子回首看着嬴稷天真而稚嫩的脸庞,顿时一笑,道:“只可惜,你不是个倾城倾国的女儿,比不过那赵锦,赢不得那易恺的心!”

赢稷本是认真来听,结局却被玩笑,不由得脸蛋通红道:“娘,开什么玩笑呢?难不成,我大秦就非得有易恺这般人物才能称霸天下?”

芈八子望着赢稷格外认真的表情,又是一乐:“有本事,你去找个胜过易恺的将才来?”

然而,虽是一句玩笑,却正是芈八子心头所忧。连日奔波以来,逃命为上,闲睱里想起秦国那一摊子事情,还是让人头痛不已。如何处置心存异志的赢壮,如何对付历来不和的惠文后,如何安定朝野百官的心,如何应对错综复杂的列国形势,如何扶持少不更事的赢稷?朝中,自从惠文王去世以后,武王乖张自专,人才已是青黄不接。樗里疾和司马厝虽是大才,然而已是英雄暮年,不堪重任。好不容易见着易恺这样一位不世奇才,奈何其人丝毫不为功名利禄所动,眼中只有风月。长叹一声,“还是先回去坐稳王位再说吧……”

风陵渡口,位处潼关城外黄河岸边最为狭窄的河道上,渭水、洛水从此汇入黄河,受到华山阻挡而急转东向。名之如此,是因上古大神女娲姓风,死后埋在这里,故而称风陵。诗云: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惑。

眼下,正值夏末,本该有来往如流的商贾和行人穿梭其间,该有一派热闹而繁忙的景象,然而眼下情形却是大不一样。只见,数十间茶水酒铺林立、皮货摊位延绵、数十条渡船横卧岸边,没有客商来往,没有骡马成群,只有主家们均是无精打采一般,往日繁华景象早已荡然无存。

“奇怪,这么多店铺摊位,为何没有一个客人?”走在人前的易恺开始警觉起来,环视着周围一切可疑的人和事物。

白起似乎也有所察觉,立刻快步赶上易恺,附在耳边轻声说道:“易兄,情况不对。我时常在这风陵渡口来往,从无见过这等只有商家没有客人的奇怪现象,恐怕有诈!”

易恺放慢脚步,轻声道:“我也察觉到了,看看那些摊贩店主们的目光,一直盯在我们身上,极其诡异。”

白起低声道:“他们确实不是商贩,若在平日里,见着我们这样一队人马,早就笑脸相迎了,而不是以这种狐疑的眼光盯着我们。”

“他们会是什么人呢?”易恺飞快的思索着。

“眼下所知的刺客有两路人马,一是墨家,二是嬴剑。然而嬴剑一路全军覆没,这些人不是墨家还能有谁?”

易恺若有所悟的拍了拍脑袋,难怪这么多天没见墨家剑士,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呢。一阵警醒,立刻命令队伍停下。试想,这风陵渡是行程的最后一步,墨家必是集中所有力量,来把守这最后一关。自己的卫队只有二十多人,且经过连场厮杀,长途奔波,人数上也远远少于敌人。硬拼是没有可能的,智取也已来不及了,可是芈氏母子之重要,不言而喻。

后世所读的史书,是记载有宣太后和秦昭襄王的。如果这两人出了意外,则意味历史将被改写。如此一来,可能就没有了后世的秦始皇,也没有了大一统的秦王朝。乃至没有两汉、三国、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等等王朝的存在。或许,就更不存在特战精英的易恺。譬如,所谓的“外祖父悖论”及“蝴蝶效应”,无不提醒着有前因才有后果的重要性。在这段历史里,芈氏母子的安危存亡便是整个历史的拐点,而今,这个拐点便掌握在自己手中。若芈氏母子安全回国,继承了王位,后世才有机会隆重登场。否则,芈氏母子身死,自己将跟随整段历史烟消云散,不复存在。思虑及此,易恺不禁打了个寒颤。

眼下,没有太多时间考虑这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芈氏母子都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眼下,最重要任务的是保护好芈氏和嬴稷。然而,刺客绝不会自动退却,还需要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切。

“白起兄弟,你确定风陵渡口是必经之路吗?”易恺问道。

白起埋头一想,继而眼前一亮,低声道:“距此东下五里外,还有一处狭窄河道。河面有一铁索桥,正是风陵古渡头。然而,因铁桥狭窄,年久失修,加之对岸山林里常有狼群出没,数十年间外人不敢从此通过。眼下,风陵新渡口经营良好,渡船可载大件物品,使得行人不愿以身犯险。于是,除了当地人,知道此路者少之又少。”

“呵!得亏有你这位活地图,不然将要坐困愁城了。”易恺喜出望外,果断命令护军调头,向着黄河下游疾驰而去。

这一诧异之举,使得渡口边的“商贩”无不茫然,煮熟的鸭子就要飞了。

装成茶水铺老板的司马青衫,和皮货铺掌柜的魏鲲鹏,急忙反应过来。虽不知道自己天衣无缝的计划哪里露出了马脚,还是仓促的大手一挥,大喝了一声“快追!”

原本,他们按着自己的计划分三路追击嬴稷。出了邯郸的第二日晚上,突然收到钜子的命令,要他们放弃追击,抄近路赶到风陵渡口埋伏,守株待兔。于是一天前,三路人马不约而同的到达了指定位置,杀死了渡口周围的所有客商,匆匆的埋在河岸,继而化妆成客商的模样,在此苦等了一天一夜。谁知,刚刚见到这伙人出现,却又立即改道向东,让人困惑得摸不着头脑。在司马青衫一声疾呼声中,纷纷起出掩藏好的兵器,径自追随而去。刹那间,河道旁惊起漫天黄土,喊杀声和马蹄声不绝于耳。

二十多人对一百多人,以疲惫之师对训练有素江湖杀手,难易程度可想而知。跑得脱固然是好,跑不脱完全等于全军覆没。易恺一边策马而逃,一边寻思着应对之策。

“哪里跑?拿命来!”百多号墨家刺客急追而来,边追边嚷。

“别回头,使劲冲!”易恺领着护军,只顾向前而行。逃奔一阵,果见一座荒置的铁索桥,正在河道狭窄处,距离水面二十来米,跨度百米有余。说是铁桥,也只有四五根粗壮的铁链,下铺一层木板。易恺大喝一声:“白起,带领王妃和公子迅速过桥,其他人迅速下马,组成防御阵形,开弓搭箭!”

白起大喝一声“得令!”护着芈妃母子翻身下马,夺路而走。攀上铁桥之际,赢稷刚刚抬脚踩下,那些饱受风雨侵蚀的木板轰然断裂,掉进了湍急的河水之中。赢稷吓得脸色苍白,正要沉沉下坠之际,白起迅速伸出他那粗壮的胳膊一揽,凭着强大的力旦将他提了起来。

“公子抓紧我,末将背你过去。”说话间,已将赢稷双手搭过肩膀,将他整个身体背起。紧紧握住左右两旁锈迹斑斑的铁链,履着两根平行铁索,使出浑身力气向前行去。

脚下是波浪滔天的黄河,身后是杀人不眨眼的墨者,纵然前方是刀山火海,但有一线生机,也是必闯无疑。只见他两手青筋暴起,额头上挥汗如雨,双脚颤抖着,行走艰难。

“白起,放下我,我能行!”背上的赢稷看着吃力的白起,心疼的说道。

“公子别再说话,不要乱了白起心神。”白起艰难的说道。

“放下我,这是命令。”嬴稷倔强的说着,在白起背上使力的挣了挣。

两个人相扶而走,总比一个人负重前行要好得多。白起将他放下,搀扶着他的胳膊。

嬴稷猛一甩手,道:“连这个铁索都过不了,如何能做秦王?”抛下一句,捋着铁索小心翼翼的迈开双脚。别看他年少,在燕国的这些年早已受够了颠沛流离之苦,过烦了躲躲藏藏的日子,也将他一颗少年的心,磨炼得坚韧无比。

望着脚下湍急的流水,望着前方不远的彼岸,嬴稷正要试图克服困难,一步一步登天下。白起站在身后,望着他的背影,心中莫名感动。片刻,猛的回转过身,迎着芈氏大步流星的奔去。

“白起,快去保护稷儿!”芈氏正在举步维艰之际,望着迎面奔来的白起,急得大喝了一声。

“可是您……”白起望而却步,犹疑不定。

“别管我,保护好稷儿,秦国不能无王……”芈氏声嘶力竭,有着压倒浪淘声的气魄。

“都不用怕,墨小玉来助你一臂之力……”就在此危难之际,突闻一个轻灵的女子声音飘然而至。寻声望去,只见一名白衣如雪的女子,头罩一顶白纱做成的斗笠,已从河岸的芦苇丛中跃起,端端落到芈氏身旁。更不待多说什么,挽起芈氏的臂膀纵身一跃,一黑一白两个身影,轻灵的游走在铁索之上。

“好功夫!”白起由衷的赞叹了一声。眼见着二人飞奔而来,急忙回身追着嬴稷而去。

片刻功夫,四人已达对岸。芈氏回头去看身旁的女子,却已见她白衣飘飘,回身奔向大河对岸。“墨小玉是谁?”

“王妃和公子在此等候,白起去助易兄一臂之力!”白起望了望对岸,还在浴血苦战的易恺等人。

“慢!”芈氏一声喝止:“墨家刺客凶悍,易恺若是不敌,你去了也没什么用。此处距离潼关不远,先去搬兵。”

白起一想,觉得芈氏所言确有几分道理。当即领着二人,向着潼关而去。只留下大河对岸的易恺,仍在率众厮杀……

易恺等人本就处于劣势,眼见墨家剑士追来,只得硬着头皮顶上。一番引弓射箭,对于武艺高超的墨者而言,犹如挠了个痒痒。纷纷举剑挡开迎面射来的羽箭,煞是游刃有余。跟前冲到阵前,各自展开平生所学的杀人伎俩。

随着墨者的冲杀,护卫们只得短兵相接,黄河北岸,瞬成战场。

马队中,一名使剑的青衫客,一名使刀的黑大汉,一名脸有疤痕的暗器高手,顷客间放倒数名护军,更在十步开外,凌空一跃,端端落在易恺身旁。

“臭小子,今日你若还能走脱,大爷我就跟你姓……”田虎对着易恺一指,再次放出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