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平浮梦
89694200000003

第3章 献计

“最后,”沈懿话音如斩钉截铁,“如果我从你口中搜寻,一定会找到剧毒药物。你是死间,自然会是这样。只不过,我确定了你的身份,就不需要刻意去找了。”

面部肌肉因为疼痛而抽搐,乔装探马的死间的神情显得极其狰狞,不过,比疼痛还令他难过的,是看起来毫无破绽的言谈与装扮,在这个少年人的眼里,却是漏洞百出。

“多智近乎妖……”在这个死间的眼里,这个少年人,宛如一尊魔神般的恐怖。

沈懿蹲下身子,两只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死间,缓缓的说道:“现在,我已经识破了你的身份,你自然也就不需要再伪装了。我给你两个选择,第一,将你们的计划合盘托出,我还可以放你一条生路。第二,便是推出去一刀两断。”

他说着话,伸手垫在死间的下巴上,微微一抬,“咯嘣”一声响,便将死间的下颌关节复位了。

死间的双眼盯着沈懿,下一瞬便重重的叩了一下牙关。然后,一股浓烈的腥臭味便从他的口中传了出来。沈懿皱着眉头,便看着死间的脑袋用劲往后一仰,而后再狠狠的一头杵在地上,不过七八个呼吸,身子便开始一抽一抽的痉挛了起来。

沈懿缓缓的站起身来,叹了口气,朝向沈绪回禀道:“回禀父亲,此人咬破口中药物自尽,可以佐证我的第三条论断。定是死间无疑。”

沈绪挥了挥手,两个衙卫便抬着着死间的尸体走了出去。

揉了揉有些头疼的脑袋,沈绪又看向了沈懿,道:“依你之见,既然是周军等我们自投罗网,我们应该怎么做?”

沈懿道:“固守不出,囤积粮草。”

武钧皱了皱眉头,道:“这又是为何?”

“道理很简单,”沈懿道,“周军既然是围邺城而未拔,只能说明邺城里还有足够拖制周军的兵力和粮草。”

沈绪道:“不错,邺城乃是我大商国都,城高池深,其内存粮必多不需多讲,单是京师四卫便是足够精锐的部伍。而周军远来征战,处他乡之中,自然补给不足,拖不得两个月,必然军心不稳,届时唯有攻城而战。等他们自己乱了部署,便是我们出兵勤王的时机。”

沈懿道:“父亲说的极是。十二卫虽然平日里相互不谐,但等到见有机可乘,必定会群起而攻之。不需要咱们刻意拉拢调动,一样可以取得效果。”

沈绪缓缓点了点头,道:“这般倒是妥当。诸位若是无异议,不妨……”

“报……”沈绪话音未落,早有衙卫冲上堂来,“堂外有人,自称左丞蔡高阿,有十万火急的军情报与将军。”

“蔡高阿?”沈绪看向前来报信的衙卫,“他不是告病,在平原郡的老家养身子么,怎么跑到齐郡里来了?”

衙卫抱拳当胸,道:“小人不知。只是蔡左丞甚是惶急,说要马上见到将军。”

沈绪点了点头,道:“请他进来。”

话虽果断,心头却是暗思道:“不晓得他究竟有什么要紧的事要讲?难不成比邺城被困,还要严重?”

沈懿道:“父亲,既然有外人来,孩儿是不是要告退?”

沈绪摆了摆手,道:“你就在这里看看,说不得,过会儿还要你出谋划策呢。”

衙卫不多时便将蔡高阿引入讲武堂。却只见他头上的发髻散落,斑白的头发如枯草一般炸了窝。蜡白色的脸上尽是土灰,好似与那探马一般,是千里迢迢跑过来的。衣襟单薄,脸色狼狈,似乎只要别人撞一下他,枯瘦的身子当即便会散架。

沈绪清了清嗓子,站起身来走下高台,冲蔡高阿抱拳一揖,道:“蔡大人一路辛苦,却是不知,究竟发生了何事?”

蔡高阿气息不定,摆了摆手,略微有些喘息的说道:“周军围邺城,同时派细作乔装探马散入大商诸州郡,言及邺城危在旦夕,请诸州郡将领,立刻率兵勤王。”

“嗯?”堂上诸人几乎同时皱了一下眉头,沈绪上下打量蔡高阿一番,道:“此事机要,蔡大人如何得知?”

只不过,他听得蔡高阿所说的十万火急之事,却是沈懿适才刚刚侦破的事情,便松了一口气,同时便转回到了自己的将位之上。

蔡高阿道:“此事说来话长。却是昨日有奸细乔装探马,跑入平原郡中。不过却被在平原郡驻守的左威卫大将军陈塘识破,我等怕诸位被细作所欺,便汇合平原郡同僚,星散往诸州郡报信。而今,眼见将军尚未开拔,实乃万幸。”

沈绪不置可否,只是招了招手,衙卫便从旁厢里搬出一只胡床,置于左侧的客卿尾席。沈绪摇摇一指,道:“蔡大人一路辛苦,且先坐下歇息一二。等气喘匀了,再说话也不迟。沈懿,扶蔡大人入座。”

沈懿打量着眼前这个狼狈的蔡大人,一丝疑惑在他眼底一闪而过,似乎是在想些什么。

蔡高阿人如其名,凭阿谀奉承而得高位,满朝文武无所不知。今天再看衙卫都很自觉的将胡床安排在客卿尾席,想来,就连衙卫都对这蔡高阿看不起了。

沈懿不动声色,很听话的将蔡高阿扶了过去。期间蔡高阿却是一个劲的夸他:“可是沈家公子?久闻沈家公子文武兼资,尊师重道,今日一见,果然是一个好儿郎……”

沈懿觉得这老头在骂自己。

眼见蔡高阿缓了几口气,沈绪这才缓缓说道:“蔡大人言及有十万火急之事,便只是这件么?”

“怎么,”蔡高阿睁大了混浊的双眼,道:“将军,此事关系三军性命,还不够十万火急么?”

沈绪道:“邺城被围,主上受困。末将自当带领三军前去勤王,这才是最应该的。蔡大人为何又说,眼见三军尚未开拔,实属万幸?”

蔡高阿从胡床上站了起来,道:“将军还不明白么?你若是真的去了,那岂不是顺了周坚的心思?他现在正张着一张大网等着将军呢!”

“想不到……”沈绪挑了挑眉毛,道:“蔡大人一介书生,居然骑得了快马,讲得通战略。着实教我等粗汉汗颜啊。”

蔡高阿嘴巴张了一张,随即苦笑道:“我一个文人,哪里晓得这些?这还不都是陈塘将军独具慧眼,蔡某不过是依样画葫芦,传个话罢了。这三百里路走的,骨头都快要散了。”

沈绪笑道:“我等早已经制定了计策,蔡大人不需费心了。”

蔡高阿闻言一愣,忙问道:“沈将军此话何意?”

沈绪笑道:“适才已经有细作来过,好在我儿沈懿机敏,三言两语之间已经洞察阴谋。适才细作服毒自尽,已经抬出去了。”

蔡高阿扭头,看了看身后的沈懿,不由自主的伸出了一只大拇指,两只眼睛一眨不眨的说道:“果然少年英雄,了得,了得!”

沈懿朝着蔡高阿微微点头一笑,露出了一口森森的白牙。眼底却似是飘过一丝遗容。

这个老大爷一把年纪了,怎的神情如此做作?

不过想来蔡高阿平凭借阿谀奉承谋得高位,言不由衷的夸别人两句,对他来说也是信手拈来。沈懿思定,便不疑有他。

只是他唯独想不通,这件事,为何要让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家过来报信?

沈绪道:“蔡大人为传递信报不畏风霜,着实辛苦。此间事了,蔡大人可以下去歇息了。沈懿,带蔡大人去寻落脚处。”

沈懿应了一声,便要将蔡高阿扶将起来。却不料蔡高阿竟摆了摆手,道:“沈将军未曾为细作所蒙蔽,这自然是好的,不过蔡某还有一件事要说。”

“还有事?”沈绪道,“是蔡大人的事,还是陈塘将军的事?”

蔡高阿连忙说道:“自然是陈塘将军的事。部伍上面的东西,我一个文人,哪里晓得?”

“既然是陈塘将军的事,那便要听一听了。”

既然不是蔡高阿的话,想来便是要紧事了。沈绪觉得,听一听总是好的。

蔡高阿道:“陈将军说,周坚之所以如此行径,自然是因为诸州郡距邺城路程不一,所以即便是起兵勤王,也有先后之别。他以逸待劳,可以接连吞并诸州郡的兵力……”

沈绪应了一声,眼睛往沈懿的脸上看了一看,见沈懿面色无异,便点了点头,道:“不错。还有呢?”

蔡高阿道:“所以,陈将军想联合诸州郡兵将一道,结成十二路勤王同盟,这样汇集所有兵力,与邺城四卫里应外合,自然能解危机。”

沈绪不由自主的朝着沈懿那里看了一眼,缓缓说道:“此法倒是有些可行性。沈懿,你觉得呢?”

沈懿却在看着蔡高阿神游物外,对沈绪的话竟好似没有听见。

沈绪咳嗽了一下,沉声道:“沈懿,你在想什么?”

沈懿恍然惊醒,道:“没什么,我在推算蔡丞相所言方法,到底有几成胜算。”

“哦?”沈绪似有疑问,道:“可曾想出什么了么?”

“还没有,”沈懿却是摇了摇头,道:“有些复杂,我需要好好想一下。”

“也罢,”沈绪点了点头,道:“此事却也不急在一时。既然众大人还在为此事奔走相告,想来还是有许多州郡不曾得知。就留个半天功夫,让我等好好想一想。蔡大人,你看可好?”

蔡高阿拱手道:“部伍之事,蔡某一窍不通,将军说什么,便是什么。”

沈绪称了一声好,而后便站起了身子,道:“今日天色已晚,勤王之事究竟如何,我等明日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