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习与迁移
8978600000021

第21章 知识观的哲学基础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知识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简单地说,认识可以分成两个层次:一是作为动词的来讲,认识就是人们对自己的经验事实的一个概括和提升的过程;作为名词来讲,认识与知识是相同的。因此,知识就是人们从经验过程中形成的认识的结果。但是教育哲学对知识的探索不满足于此,知识的概念本身也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认识的发展不断地发生进化。

知识观事实上是关于知识的观点、看法,就是我们对知识的认识,也可以认为是关于知识的知识。例如:知识从哪里来?人们如何认识事物?我们怎样学会新东西?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具备什么特征的知识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与思考的教育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方向。

知识的起源是知识观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它反映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与知识的本质。关于知识的起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存在两种不同极端立场。一种是唯理论(唯理主义),一种是经验论(经验主义)。唯理论认为知识通过精神而产生,尽管人们获取的信息来自于外部世界,但只有通过人的精神才能把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并产生出知识。而经验论坚持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主张外部世界是人们知识产生的根本原因。每一种教育流派或教育方法背后或多或少地存在一种立场。例如,1958年布鲁纳在美国的教育改革主张教育更理性,而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则主张课程应该更经验些。

一、唯理论

唯理论也称为理性主义,是指知识产生于推理,并非借助于感觉的理念。精神与物质的分离是人类理性主义观点的主要特征,这种观点可追溯到柏拉图。柏拉图把由感觉获得知识与由推理获得的知识区分。他认为,物质的东西通过感觉才能展现在人的面前,而人们只有通过推理或思考自己知道的东西,才能获得思想。推理是最高的心理能力,人通过推理就学会了各种抽象的观念。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儿(René Descartes,1596—1650)也是唯理主义者,他认为由感官获得的知识是混乱的,是人与动物共同具有的;只有由思想获得的知识才是清晰可靠的,是人类所特有的。

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和笛卡儿都建立了精神与物质的二元论学说。笛卡儿认为,外部世界是机械的,就像动物的行为一样。因为有推理能力,人和动物就区分开了。笛卡儿提出了二元论,但又承认精神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人的灵魂或思想的能力影响身体的机械动作,而身体通过产生感觉经验又作用于精神。

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al Kant,1724—1804)则更进一步认为,外部世界是杂乱无章的,但被理解为有序的,因为精神赋予了它们秩序。精神通过感觉来理解外部世界,并按主观、内在的规律改变它。世界永远不可能像它存在的那样被认识,而只能像被理解的那样被认识。人们的理解使世界有了秩序。康德认为,推理的作用在于它的知识源泉,不过推理只能在经验王国内发挥作用。与外界无关的纯粹知识是不存在的。信息从外界吸收进来,然后用精神来解释。因此,知识是属于经验的。由此可见,康德的思想更大程度上承认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联系。

总之,唯理论认为知识通过精神而产生。尽管人们所获得的感觉信息来自于外部世界,但人们的思想产生于精神活动。笛卡儿和康德都认为,推理作用于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但柏拉图则认为存在纯粹的由推理而获得的绝对知识。

二、经验论

经验论也称经验主义,它认为经验是知识获得的唯一来源。这种观点来自于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亚里斯多德没有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划出一条明显的界线。他认为,外部世界是人类感觉印象的基础,反过来,精神把感觉印象解释为有规律(一致的和不变的)。通过感觉印象不可能揭示自然规律,但从外部环境中汲取信息后,通过推理就可揭示自然规律。与柏拉图不同的是,亚里斯多德认为观念不能离开外部世界而独立存在,外部世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掀起了一场摈弃柏拉图观念的运动。在1690年发表的枟人类理解力论枠(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一书中,洛克特别提出不存在什么生而俱来的观念,所有知识都来自于两种经验:外部世界的感觉印象和个人意识。人刚出生时的心理就像一张白纸。观念知识是由感觉印象和对这些印象的思考而获得的。感觉中不存在的东西,心理是不可能存在的。心理是由不同方式组合起来的观念构成的,只有把观念分解成单一的单元才能理解人的心理。这种思想基于复杂结构可分解成简单事件的理念。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则认为,真正知识就是对外界事物的忠实的反映。观察和实验是获得知识的最可靠的途径。

总之,经验论坚持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主张外部世界是人们知识产生的根本原因。

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形成,是认识论上的一大突破,它对于后世哲学的发展以及教育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唯理论和经验论又与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的发生与发展有渊源关系,实际的学习理论或教育理论并不是严格地与这两个极端理论相对应的,而往往一个实际的理论介于这两个理论之间。例如,行为理论偏于经验主义,而认知理论则更偏于唯理主义。

针对目前课程改革,如何理解知识概念,如何以正确知识观来分析教育的一些问题,读者可参看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