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宫婢
911500000454

第454章

倪大娘附和着道:“应娘子家的官人长得的确仪表不凡,又有本事。不过依俺看啊,就是他常不在家这点不太好,男人啊---在外头呆久了,心就会野了的!”

另一妇人闻言却摇摇头说道:“依我看,有这么娇俏的娘子守在家里,野不了。”

董秀听着她们如此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自己的夫君,却只是淡淡地笑着,没有插嘴。

“在我看来啊,娘子家的官人那买卖做得定然很大,看他骑着出入的那区马就知道,多威风啊!以娘子家的条件,定然是可以住在县城里头的,这也就不用你家官人来回地跑了,就是不知道为啥非得搬到这乡下的地方来?”

董秀淡淡笑着,并委宛地说道:“各位大娘可别见笑,我在县城住不惯的,就喜欢这乡野地方,风光好,又清静。只要是这儿的人好,日子过着舒服。”

说到这,她的双眸露出一丝的光亮。

阿娣嫂闻言不由得感叹地说道:“娘子说得是,县城我赶集的时候去过好几趟,那里除了房子漂亮外,就是人多、买卖多,除了这些没啥好的,哪有我们这里风光好---春天花开满地的、夏天还有这绿油油的一片片油菜花,秋天里的穗子黄得跟金子似的---”

说到这里,她的话就打住了---。

李大娘见她这话说得如孩子们吟书一般,不由得打趣地追问道:“阿娣嫂,那冬天呢---?”

阿娣嫂闻言一时接不下话来,见众人都一脸期待地望着自己,只得支支吾吾半晌,随后还涨红了脸,好一会才喃喃说道:“冬天就是雪呗,冬天哪儿不都一样,白茫茫的。”

她这语气说得有趣,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一时间这屋内好一片沸沸扬扬的影象,英翠嫂本来还忧心着自己儿子的伤势,此刻被众人所感染,那皱成一团的苦瓜脸也不由得舒展开来。

董秀望着这融洽的景象不由得感叹地说道:“只要还是这儿的人好相处!”

倪大娘不由得认同地说道:“娘子说得是,地方好不如水土好,水土好不如人好。要是与地方的人相处不来,地方再好那也是枉然。”

众人认同地点点头,英翠嫂闻言不由得感伤地说道:

“是啊,那县城真不是人呆的地方,我们家伟袁啊,是老实巴交的人,为了帮忙家计这才从乡下批了些枣子赶集里去做些小买卖,早两年也赚了些小钱。但今年的枣子卖得贱,根本就拉不回本。这不,没银孝敬给城里头的官差,他们就天天来闹,动不动就收摊子、砸东西,今天伟袁实在忍不住,就张口骂了一句,不料却惹到他们一顿恶打,打成这副模样。”

说到这英翠嫂忍不住又抽噎起来---。

李大娘不由得感叹说道:“是啊,这城里人,特别是衙门的差使,平时都是嚣张惯了的,说一不二,哪容得咱们老百姓说一个不字,动不动就弄刀弄枪的,可吓死人。”

“伟袁这一次与这些人起冲突,能拾回一条命已经算不错了!该烧香拜佛还神了---”

“是啊,英翠嫂你就别伤心了,以后那卖干枣的买卖咱们不去干就是了,靠双手下田种地还能赚不来两顿饭吃。”

“就是!就是!”见阿娣嫂说得有理,众人不由得皆点头附和着。英翠嫂吸吸鼻子,也是点点头。

阿七嫂一边捋着面一边说道:“应娘子想得好,这城里人如此不厚道、如此野蛮,过日子还是呆在咱们乡下安稳。要说往后啊,应娘子家里那两个儿子都能长成老实人,跟那城里头滑头的小子不一般。”

董秀见话题说着说着又扯到自己身上来,不由得付诸一笑,说道:“大娘说笑了,我也只是想着这乡里地方清静才到这儿来过的,倒没想那么长远的事。”

闻言倪大娘不由得插话说道:“应娘子初为人母,可有所不知---常言道:做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得好不如生得好,生得好不如养得好。娘子好生养一胎生出俩个小子来,相公靠不住啊,儿子才是老母亲的指望啊。日后啊,只养得孝孝顺顺的,女人这一辈子才不用愁。”

“怎么能不愁,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看看我家那儿子,够老实了吧,我还不是一样得愁---!”李大娘想起自家的儿子,三十好几了还未能相得着媳妇,不由得长声叹道。

“哎,李大娘你就别发愁了,你家志朋的事咱们都上心了。娶个媳妇还不容易,在这附近乡里找不着,咱们拜托那外乡的媒婆,准能相个又乖巧又能干的儿媳妇。”

“就是,就是,咱们打包票。”倪大娘也说道。

众人如此一起哄,惹得李大娘嘻嘻地笑着。

站在董秀身旁拉着面条的阿娣嫂不由得压低声音说道:“哎---你们可见着王婆家那败家子王锦庆了?”

“咦?他从城里头回来了么?”李大娘侧头不由得追问道。

倪大娘闻言不屑地说道:“那个泼皮无赖,当初还想染指我家闺女,一见我女儿就嬉皮笑脸、不怀好意地冲人傻笑。还以为他家里有几个小钱就想娶我家女儿做妾,幸亏我死赖没答应。这回啊,他竟然狎着城里的两个婊子回来啥弄,真丢死人了。”

“就是,那天啊,我都看见了,他们就在巷口里搂搂抱抱着,光天化日的,那女的呀,穿得那个骚啊,看到了都污了我的眼,还回家后还得洗眼去,当真是伤风败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