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红楼之禛心锁玉
912900000104

第104章

那么,便是他自始至终都相信黛玉了。

想到此,一种说不出的郁结烦闷徘徊在心底,挥之不去。

他一直都是冷静明智,然而那一晚,看见她和另一个俊美的男子相携从丛林深处走出,灯笼的照射下,她竟还是刻意装扮过的,那一瞬间,如非康熙还在一旁,他真的会上前杀了那个人。

那一刻,什么冷静、睿智、聪敏,都不复存在,惟有满腔怒火,熊熊燃烧。

想起前夜还为了博她欢心而服下了碧落丸,却不料,眼伤初愈,便会看见这样的情景!

这两日冷静下来,他方才发现,遇见黛玉,一切的一切,都在悄然改变,包括他自己。

正在想着,忽听胤祥又道:“对了,四哥,这两日来都忙着寻玉儿的下落,却忘记与你说了。我已经派人查过了,那个贾宝玉与玉儿是表兄妹,玉儿来至京城,住进贾府后,便一直和他甚是亲厚,算得上是青梅竹马。只不过,在玉儿出嫁……额,在你和玉儿遇见的前一天,他却娶了姨妈家的表姐。”

胤祥话落,眼前依稀又出现了黛玉决绝的面容,她看着他,倔强且淡漠地道:“他若死了,我便赔他一命,如此而已。”

怀里的香囊似在一瞬间变得滚烫,胤禛淡淡地道:“贾府可是太子一系?”

胤祥点点头道:“正是,还有跟他们联姻的薛家、王家、以及史家,皆是一直都支持太子的。”

胤禛听罢,吩咐道:“即日起,你多多注意他们几家的动静,尤其是贾家,更要将个中之事查个清楚。”

胤祥明白其意,又想起一事,忙问道:“可是楚尘未过门的妻子,便是史家的姑娘。”

他这说的,却是史湘云。

素日几人尽管亲厚,然则胤禛于此些事素来淡漠,因此反倒不如胤祥了解得多。

胤禛微微皱眉,而后道:“这些都无需考虑,你尽管去办便可。”

卫若兰虽说一直与他要好,然则其父一直都站在太子一脉,而他在名义上,亦是支持太子的,因而表面上,倒是相安无虞。

胤祥听他口气,知道胤禛这般吩咐,必定是心意已决的,遂也不再多说,然而,想了想,还是提醒道:“四哥,元妃病重之时,玉儿好似颇为担心。如若贾府再出了何事,只怕……”

“十三,”虽说他处处都是在为自己考虑,然而,有些事看来不提醒他当真是想不起来,胤禛冷声道:“将自己的外孙女送进王府做妾,在出事之后一直不闻不问,不管她死活,这种亲人,不要也罢!”

胤祥这才明白,不禁大是佩服道:“四哥,原是你想得深一些!”

话落,忽见青雅从外头进来,她着一件淡青色的袄子,头发也不过梳了个简单的旗头,随意地别了一些簪子,整个人看上去华贵大方。

胤祥忙起身见礼,青雅又与胤禛见礼,起身后从身后丫鬟的手中接过托盘,笑道:“爷和十三弟这些日子辛苦了,喝碗燕窝粥提提神吧!”

说着,又亲自分别给胤禛和胤祥各端了一碗。

胤祥忙起身道:“怎敢劳烦四嫂,我自己来便好!”

自胤禛成亲后,他每每来其府邸,青雅都对其甚好,直似亲弟一般,又因胤禛的缘故,胤祥便一直敬重她。

青雅浅笑道:“十三弟坐吧,在这里便如同自家一般,还客气什么呢?”

胤祥于是复又坐下,笑道:“还是四嫂最好。”

青雅嗔道:“一张嘴似抹了蜜一般!”

说着,见胤禛一直在旁不说话,忙道:“爷,臣妾好久没见贝伦妹妹了,这些日子却怎地不见她来?”

胤禛听了,淡淡地道:“我也并不如何清楚。”

胤祥在一旁,见他神色冷淡,忙笑道:“原是明澈的福晋前段时间病重,故而贝伦一直都在北静王府呢,别说四嫂了,便是我,也是昨日才见过她一次呢!”

青雅点点头,叹道:“水福晋原是个极好的人,可惜身子却弱,竟是个没福气的。”

胤祥听了,想起往年去北静王府时,水溶、乌尤一琴一舞,是何等的丽景,再思及昨日北静王府之凄凉,不禁也是难受,忙强笑道:“可不是呢!”

青雅擦了擦眼泪,又道:“还有那位林妹妹呢?上回只听说她替皇阿玛挡了一剑,如今身子可好些了?”

那夜之事康熙和胤禛皆下令不许声张,因此青雅也是不知,还以为黛玉仍在宫中。

胤祥听了,看了一眼胤禛,正要回话,忽地却见外头又来了一人,只见一个丫鬟扶着梅香,往厅中走来。

梅香先与众人行了礼,青雅见她气色不好,忙命她下首坐了。

胤禛见了她,想起那夜之事,神色不自觉便软了几分,冷声道:“怎地这副样子?”

梅香忙笑着回道:“夜里风大,着了凉了,不打紧的。”

胤禛这才点点头,青雅在一旁听着,脸上依旧是温婉的笑意,然而隐藏在宽袖中的指甲却是紧紧地握住手心,险些便要戳进肉里。

梅香见胤禛又不再说话,想起那夜之事,也不敢贸然再去招惹他,于是忙说起了自己的来意,“爷,今年各处的账目都来了,臣妾和陈伯已核对过了,您再瞧瞧罢!”

胤禛闻言,点点头道:“送至我书房吧!”

话落,又道:“你们两个先下去吧!”

青雅梅香闻言,虽心有不愿,却也不敢多说,忙起身行礼告退。

待两人走了,胤祥又问道:“四哥可是还有什么吩咐?”

胤禛端着茶杯,慢慢地抿了一口,方淡淡地道:“你去宗人府那边吩咐一声,贾宝玉于内宫之中不守规矩,擅自行走,又意图对后宫宫女不轨,责其依法处置。”

胤祥闻言,瞧了瞧他,微微点头,又听胤禛道:“并且,命一些人将此事在京中散播出去,就说贾宝玉犯下大错,不日即将处斩。”

胤祥点点头道:“我知道了。”于是又告辞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