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蔺相如以自己的智慧和雄辩才能为赵国立了大功,赵王拜他为上卿,官位比在战场上屡建功勋的廉颇还高。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见到蔺相如要当面侮辱他。蔺相如为避免和廉颇争高低而发生冲突,便一再回避廉颇,甚至假称有病,不与廉颇同时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在路上碰到廉颇的马车,就叫手下人把自己的车马让开,手下的人很不服气,以为蔺相如怕廉颇,表示很有意见。蔺相如对他们说:“我单身到秦国去,连秦王都不怕,怎么怕廉将军呢?只是因为秦国所以不敢侵略赵国,就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罢了,如果我们互相不和,国家就要受难了。”这话传了出去,廉颇听到后,羞愧万分,就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当着许多客人,公开赔罪。这就是“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来历。蔺相如看见廉颇这样,一把抱着他,感动万分。从此,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共同治理赵国。因为他们团结得很好,秦国果然不敢来侵犯。
人们都羡慕球星,球星在一个球队里的作用可谓大矣!但是如果离开团结的球队,他们又将怎样呢?美国大名鼎鼎的“篮球飞人”率公牛队四夺总决赛冠军。人们都说是“飞人”乔丹创造了公牛队,乔丹却说:“是公牛队队员的团造就了我。”是啊,离开了篮球队员的团结,球星不仅个人不能发挥作用,而且连队员也不能成为了。
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集体团结的力量。智勇双全的张良,若不是投靠了刘邦,单靠单枪匹马的行刺,能实现宏图大志吗?离开了笛卡尔的启示和普里斯特等人的共同研究的科技成果,牛顿能提出“牛顿第一定律”吗?
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我与忘我之间
董必武同志在70寿辰时,写过一首诗,其中两句是:“冲决诸网罗,首要在忘我”。“忘我”是衡量一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标志。“心底无私天地宽”。“忘我”才能“无私”,才能待人以诚,助人为乐,先人后己。这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成了指导我们行动的一条准则。从当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的战场,到近年汶川地震的灾区,涌现了一大批“忘我”的人。
汶川地震救援
任如东和王安年两位战士,给一线阵地运送罐头,每个人身上背了50斤,在通过“生死线”时,两人同时被敌人的狙击步枪击中,肠子流了出来,如果他俩把背的罐头放下,相互包扎一下,不会有生命危险。但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阵地上的战友,顾不得包扎,一米米地爬行,爬到猫耳洞口,爬在前面的人努力欠了欠身子,说了一句:“我把东西送到了,你们清点一下。”他们就牺牲了。后来战友们看到,他俩爬过的二三十米距离,染满了血迹。
一等功臣徐良一次手术时,需要大量O型血,一位老妈妈是病人,她对医生说,我的血没问题,我愿意为徐良献血。还有一位50多岁的老医生,她的爱人病危,她也排在献血的队伍中。
猫耳洞
森林大火吞没了西林吉县城。民警孔庆利开着解放牌汽车疏散群众,五次路过家门都没有停车,眼睁睁看到大火把他家一点点烧尽,他仅对人说了一句:我家烧了,不知孩子和妻子怎样。
民警娄德伟在维持秩序时,碰巧看到了妻儿,妻子不让他走,他使劲挣脱了她的手,离开了哭泣的妻子。他发现一个沙坑中央,有一架大彩电正在冒烟,随时有爆炸的危阶,而沙坑四周有三四百人。他大叫一声“快卧倒”,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抱起彩电,朝没人的地方跑去,……
公安消防队驾驶员原则,在驾车去扑火的路上,曾见到母亲领着自己的女儿匆匆奔逃,他的车一闪而过。哪里险情大就往哪里跑。第三天调班休息才去找家人,母亲和女儿(低能儿)找到了,可妻子和才7个月的胖儿子被烧死了。他痛哭着说:“我不是没有想到你们,我不能来呀……”
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许多。尽管他们的事迹各具风采,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忘我”。一事当前,首先想到谁,是很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理想和道德情操的。试想,那两位受伤的战士,停下来包扎一下伤口,人们会责怪他们么?两位老妈妈不给徐良献血,能说她们“觉悟不高”么?三位民警照顾一下妻子儿女,能说他们“自私”么?当然不能。他们不是没有想到自己的亲人,说不想,那是骗人的鬼话。但他们想得少,想在后;想得多的是战友、是众人。这正是他们先进的地方。《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说:“我们社会的先进分子,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站在时代潮流前面,奋力开拓,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这些普通的战士、妇女、民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的楷模。
在“待人”问题上,“忘我”是个很高的思想境界。“我”并不是那么容易“忘”的。有时甚至要经历一番磨砺,一番痛苦,从小自觉到自觉。苏联小说《大后方》中,老共产党员瓦尔瓦拉对当选党委书记的女儿安娜·斯捷潘诺夫娜说:“既然选了你,你首先就得把这个‘我’字藏得远一些,做你这种工作,‘我’这个字,像在(俄文)字母表上一样,是最后一个字母。至于‘我们’那就不同了。”这位老布尔什维克的话很发人深省。“我”是客观存在,应该完全溶化在“我们”之中,为事业而存在,为事业而奋斗。这样才可望由“藏我”逐步做到“忘我”。
我们提倡公而忘私、忘我,这是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需要。
团结友爱需要互相关心
青年人充满了热情,往往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但是,也有人认为关心他人的人是“傻瓜”。
关心他人的人果真是“傻瓜”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如实地说,这样的“傻瓜”并不傻,而是真正的聪明人。
这样的“傻瓜”不傻,首先在于他对人类的道德传统能够择善而取,而不是兼收并蓄。在人类的道德园地上,历来是良莠相杂、善恶并存的。然而,道德发展之大势是剔莠扶良、抑恶扬善的。这一点,在对人们道德品质评价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达尔文、华菜士、赖尔、赫胥黎几位科学家的彼此关心、真诚友谊一直在科学界传为美谈。1859年,达尔文经过三十年的呕心沥血,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论终于孕育成熟了。正准备发表论文时,突然接到在远方岛屿上考察的朋友华莱士发来的一封信。信中有一篇论文提纲,希望达尔文推荐给当时在英国皇家学会供职的地质学家赖尔,如认为可以,则望发表。达尔文震动了,因为论文的纲目与论点和自己的论文几乎一样,如果这提纲一发表,就意味着自己创立学说的优先权的丧失。在这关键抉择中,达尔文毅然把华莱士的提纲推荐给赖尔,并对其很高的学术价值作了说明,望他帮助发表。赖尔深知达尔文研究多年,很有见地,于是在达尔文没有同意的情况下,把达尔文和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公布了。华莱士也不是贪功之辈,当他得知此事时,深为感动,并一再坚持,应以达尔文的名字来给生物进化论命名。对于这种关心他人重于关心自己的美德,人们是敬仰、赞颂的。
相反,在科学界,人们对于窃据他人成果为己有的数学家卡达塔则是嗤之以鼻的。半塔纳和卡达塔都是16世纪意大利的数学家。1534年,半塔纳以惊人的毅力解开了数学三次方程式,并在第二年的数学比赛中获胜。他的朋友卡达塔得知,就要求半塔纳教会他,并保证在半塔纳发表著作前不向外透露。半塔纳慨然相许。但是,卡达塔利欲熏心,竟然食言,在自己的著作中公布了解法,把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半塔纳提出了谴责,卡达塔的学生费拉利出来为他的老师帮腔,于是双方达成协议:以数学比赛的胜负来判是非。但是,由于费拉利年青,当时已发现了四次方程式的解法,半塔纳在比赛中失利,被人辞去大学讲师的职务,落入悲惨的境地,三次方程式的解法被称“卡达塔解法”。不过,写在纸上的名誉却永远抹不去人们心中对自私自利者的鄙视。
仅此二例,足见人们对善恶之向背:关心他人为善,损害他人为恶,抑恶扬善,这就是社会之公论。关心他人的是顺道德发展之大势,怎么能说是“傻瓜”呢?相反,视关心他人为“傻瓜”的人,违背历史规律,倒不是聪明人。
这样的“傻瓜”不傻,还在于他明白一人立世,需要众人帮忙,而要成事,更是需要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团结一致的道理。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水浒传》中的林冲,若不是得到鲁智深的关心,性命早就结果在两个差人之手;武松若不是得到十字坡张青夫妇的关心,恐怕不是被官府抓去就是被其他“江湖好汉”所误伤;至于宋江,并无多大本事,若不是他“仗义疏财”,或者说,若不是众将的扶持,他怎能当上梁山好汉中的“一把手”呢?此为小说,现实生活也是一样。一个人,生病了会得到医生的关心;到商店买东西,会受到服务员的关心;就是自己口中吃的、身上穿的、手上用的,无不是别人“关心”的结果。如果真正是像某些“聪明人”说的那样,“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恐怕世界上一个人也难以正常活下去。因此,关心他人的人,符合于立世和成事的要求,顺势而行,怎能说这样的人是“傻瓜”呢?
这样的“傻瓜”不傻,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关心他人符合于人的社会性。个人和他人是比较而言的,和个人相对的“他人”实质上不是一个人,而是由许多“他人”组成的集体、社会。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相互依赖。人的价值存在于团队、社会之中,离开团队和社会的个人是不存在的,是无法生活的。
“鱼欲异群鱼,舍水跃岸则死;虎欲异群虎,舍山入市即擒”,这是以动物喻人不能离“群”;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更是对个人依赖于集体的很好说明。集体、社会也离不开个人,离开个人的集体、社会也是不存在的。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这种客观的辩证关系正确反映在人的道德原则上,就是人要关心他人,要视关心他人为善、为美。《礼记·坊记》中说:“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狄更斯说:“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
怎样搞好同学间的团结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可见团结的巨大威力。
我们同学间不团结就会互相猜疑,产生内耗。心情不愉快还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只有互相团结,互相爱护、帮助,才能互相长进,茁壮成长。
从前,有个叫“团结果”的故事,讲的是:一只喜鹊从很远很远的高山上衔来一棵果树苗。兔子忙把果树苗种在土里。猴子常来施肥,大象经常来浇水,果树苗很快长大,结了满满一树果子。喜鹊说:“树苗是我衔来的,让我先来尝尝果子。”它飞到树上,一个劲地吃起来。猴子说:“我经常来施肥,不然果树能长大,结果吗?”它爬到树上一个劲地摘果子,边摘边藏。大象挺不高兴:“要是我不浇水,它能长大吗?”说完,就用长鼻子采果子。可怜兔子又矮又小,一个果子也吃不着。它们互相争吵,果树渐渐枯了,果子也慢慢烂了。这时来了一位聪明人,告诉他们:“这棵果树叫团结树,你们只有互相团结、友爱,它才会结出团结果。”动物明白了,又和和气气,一起劳动。团结树越长越茂盛,结的果又多又大又红。这时它们一起去摘果子,兔子再也不怕自己又矮又小摘不到,它趴在大象的背上摘,不一会儿,就摘了几大筐果子。
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互相团结、友爱,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个故事里的喜鹊、兔子、猴子、大象,它们起初只知道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结果遇到了麻烦事。我们每个小朋友也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能因自己的长处而沾沾自喜,看不起别人,而应该想方设法以自己的长处去帮助同学。此外,要搞好团结,从小就要培养自己好品性,如待人要宽厚、热情;处事要多从对方的角度去想想;遇到矛盾、冲突时要忍耐、克制自己的感情。这样,我想你一定会和同学团结、友爱相处的。